易經鼎的取象




易經彖曰講,鼎,象也。也就是說,卦的命名取自卦象。關於鼎象的說法很多。鼎之象不在鼎,而在伏象屯,這種說法更為確切。

那為什麼說鼎象全在屯呢?我們一起分析一下。我們看這個鼎卦,巽下離上,火風鼎卦。我們從鼎卦的本象來看,很難看出有鼎的象,我們知道鼎的形狀是三足或者四足,有鼎腹,鼎腹中間是空的。有鼎耳,若要移動還需要有鼎杠。或者有鼎蓋。鼎在古代是國之重器,代表的是王權,一開始是烹飪用的,後來主要用於祭祀。我們從鼎卦的本象很難找出鼎的特徵。那麼我們從它的旁通卦來看,鼎的特徵就出來了。

為什麼我們要看旁通卦呢?易經講,旁通情也。所謂的山澤通氣,雷風相搏,水火不相射。我們看一個卦,既要看它的本象,也要看到他的旁通卦。也就是所謂的正象和伏象。既要看現象,更要通過現象看到本質。因為易經講本象和伏象往複相通,具體到鼎的取象,就是鼎的取象全部來自於旁通卦屯。

我們看這個屯卦,震下坎上,水雷屯卦,屯卦下震為足,震數三,代表的是鼎足。二三四是一個坤卦,坤為腹,為虛,也就是鼎腹。三四五構成一個艮卦,艮為鼎肩,上卦為坎,坎為耳,為鉉。這樣鼎的象,從下往上無一不合。

易經的本象,對象。正象,伏象是不分的。也就是說取象的時候可以兼取。這也是學易之人觀象玩辭的硬功夫,鼎的象全在其對象屯卦道理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