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脈,是指起伏的山脈。因山脈在形態上多方面與龍相似,故中國風水學將山脈比喻做龍。在中國古代傳統堪輿學中,將“龍脈”視作一種特殊的地理形態。
風水學公認:昆崙山是“萬山之祖、龍脈之源”,是龍中的祖龍(根龍)。龍脈從崑崙開始發源延伸到世界各地。一般龍脈靈氣聚集之地(開花結果)被認為是風水寶地(龍穴)。
古人認為,龍脈指如龍般妖嬌翔,飄忽隘顯的地脈。地脈以山川走向為其標誌,故風水家稱之為龍脈,即是隨山川行走的氣脈。古人認為,以此可以辨別藏風蓄水、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故有尋龍點穴之說。
風水學認為中國有五大龍脈,分別是三大陽龍,二大陰龍。
1、昆崙山(祖龍龍脈)
中國龍脈的始祖源自昆崙山。此龍脈西起昆崙山,向北延伸經祁連山,轉向大興安嶺山脈與長白山脈,長白山延伸至朝鮮的白頭山從而入海。所在區域包括新疆、內蒙、青海、甘肅、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區域,走向黃河以北廣大地區。
2、南龍
此龍脈西起昆崙山,進西藏,走向南到雲南貴州,到福建下海,南龍抬頭指處就是台灣玉山山脈,就如真龍戲珠一樣。所在區域包括雲南、廣西、貴州、湖南、江西、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及台灣,走向東南。
3、震龍發脈
此龍脈西起昆崙山,向東延伸經秦嶺,大別山,轉到江浙一帶入海,從海里抬頭就是日。所在區域包括四川、陝西、河南、湖北、安徽、山東諸省,走向黃河以南,長江以北。
龍脈也有陰陽之分,如果將山作為陽脈,大河則可做陰脈。中國主要的龍脈除了除了三大陽脈,還有兩大陰脈。
長江黃河也是兩條龍脈。因此我國古代的王朝建立,大多都位於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江河是龍的脈絡,因此山為山脈,水為水脈。
脈,本義是血管,《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包。”《國語·周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指土壤開凍,如人身脈動。後人常喻地勢有條理和聯繫。《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
兩大河流配合大龍脈的走向而流動,使成為大地的地方形成了山環水抱之勢。
除了幾大主龍脈外,中華大地上還有很多小的龍脈。因而,就有許多西方敏感的政治家,稱中國是一條沉睡的巨龍。從政治上來講是對的,但從風水學上來講卻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