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南郊驚現“第二小寨”?電視塔萬象城能挑戰頂流商圈嗎?


西安商圈江湖最近炸開了鍋——繼小寨之後,電視塔萬象城商圈被喊作“南郊第二個頂流”。這個被號稱“西安第二個SKP”的新商圈,究竟是真能撼動小寨的“江湖地位”,還是一場高端商業的“自嗨式狂歡”?咱們從地段、定位、客群、競爭四個維度,好好掰扯掰扯。


一、小寨為啥能穩坐西安商圈“頭把交椅”?


Q1:小寨憑啥能火20年?是運氣還是硬實力?

西安人都知道,小寨商圈的靈魂是“年輕+便利”。地鐵2號線、3號線在此十字交匯,日均人流量超80萬人次,賽格國際、百盛、momopark等商場首尾相連,形成“一站式消費閉環”。更絕的是,這裡聚集了西安80%的高校——陝師大西北大學西安外國語大學等,每年輸送超20萬年輕消費群體。

數據說話:賽格國際2024年銷售額破90億元,其中18-25歲客群佔比65%,餐飲業態佔比30%,這種“學生黨消費+網紅餐飲”的組合,讓小寨始終充滿煙火氣。

小結:小寨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交通樞紐+高校經濟+年輕化運營”共同作用的結果。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對年輕消費趨勢的精準把控。


Q2:小寨有沒有短板?為啥需要“第二個小寨”?

看似完美的小寨,其實藏着隱憂:


- 高端品牌缺失:奢侈品專櫃僅零星幾家,高端餐飲佔比不足5%,消費層次停留在“大眾時尚”;

- 停車地獄模式:賽格停車場日均排隊超2小時,周邊道路高峰期擁堵指數達8.5(滿分10);

- 業態同質化:三家商場都主打快時尚和餐飲,差異化越來越小,部分消費者開始轉向曲江、高新。

追問:當年輕客群開始追求“品質消費”,小寨的“青春牌”還能打多久?這或許就是電視塔萬象城試圖填補的市場空白。

小結:小寨的短板,恰恰是新商圈的機會。西安需要一個既能承接年輕消費,又能提供高端選擇的“升級版本”。

二、電視塔萬象城憑啥敢叫板小寨?


Q1:萬象城的“高端牌”,到底有多硬?

電視塔萬象城的定位很明確——“西安城南的SKP平替”。從硬件看,15萬㎡的商業體量,採用“玻璃幕牆+空中連廊”設計,引進了西北首家Cartier精品店、西安第二家LV男裝店,還規划了米其林餐廳專區。更亮眼的是5樓的“城市觀景台”,可直面電視塔和南繞城景觀,這種“高端體驗+地標打卡”的組合,瞄準的是中產以上消費群體。

對比小寨:賽格國際的主力品牌是ZARA、UR等快時尚,而萬象城一期招商中,輕奢品牌佔比達40%,餐飲以黑珍珠餐廳為主,客單價比小寨高50%。

小結:萬象城的高端定位不是噱頭,從建築設計到品牌招商,都在刻意與小寨拉開差距。它的目標很明確:吃掉西安城南的高端消費需求。


Q2:地段硬傷:電視塔商圈真的能聚人氣嗎?

雖然同屬南郊,但電視塔商圈的地緣條件和小寨相差甚遠:


- 交通便利性:僅地鐵2號線延長線“會展中心站”,步行至萬象城需8分鐘,且周邊公交線路少,遠不如小寨的“雙地鐵+20條公交”網絡;

- 人口密度:3公里內以居民區和寫字樓為主,缺乏高校支撐,年輕客群佔比僅35%,低於小寨的60%;

- 競爭環境:10公里內有曲江大悅城(文旅+商業)、高新中大國際(高端零售),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追問:沒有高校流量加持,僅靠高端定位,萬象城能打破“高端商場人氣不足”的魔咒嗎?

小結:地段決定基礎流量,萬象城的“高端牌”雖響,但缺乏小寨的“天然客流引擎”,能否持續吸引消費者,考驗運營團隊的真功夫

三、西安需要“第二個小寨”嗎?還是多一個“高冷商場”?


Q1:西安的高端消費市場,真的足夠大嗎?

數據顯示,西安人均GDP剛過1.2萬美元,奢侈品消費佔社會零售總額不足3%,遠低於北京(8%)、成都(5%)。SKP作為西安唯一高端商場,2024年銷售額65億元,撐起西北高端消費半邊天。此時萬象城加入,可能面臨“蛋糕不夠分”的尷尬——畢竟,西安的高凈值人群(可投資資產超千萬)僅3.2萬人,難以支撐兩個高端商圈。

風險警示:參考成都萬象城二期,定位“輕奢+藝術”,但開業三年客流量僅達預期60%,高端品牌撤櫃率超20%。西安萬象城若不能快速形成差異化,可能重蹈覆轍。

小結:高端商業是“奢侈品”,不是“必需品”。西安的消費能級是否支撐兩個高端商圈,需要打個問號。


Q2:年輕人會為“高端小寨”買單嗎?

對Z世代來說,商圈的吸引力不僅是品牌,更是“社交貨幣”屬性。小寨的網紅樓梯、賽格的室內瀑布,都是年輕人的打卡聖地;而萬象城的“藝術展覽+高定服務”,對學生黨來說門檻太高。某高校調研顯示,68%的大學生表示“會去萬象城拍照,但不會高頻消費”。

現實矛盾:萬象城想吸引年輕人,卻因定位過高把他們擋在門外;想主攻中產,又面臨SKP和高新商圈的擠壓。這種“兩頭不靠”的狀態,可能導致“高端客群嫌不夠奢,年輕客群嫌太貴”。

小結:商圈的核心是“人群適配”。萬象城的定位錯位,可能讓它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困境。

四、破局之道:萬象城如何避免“高端陷阱”?


Q1:放下“SKP執念”,能否走出“輕奢+社區”路線?

與其硬剛高端,不如錯位競爭


- 增加年輕業態:引入泡泡瑪特城市旗艦店、電競體驗館等,吸引Z世代打卡;

- 激活夜間經濟:打造“觀景台酒吧+露天電影”,彌補城南夜間消費空白;

- 社區化運營:針對周邊居民,開設生鮮超市、親子中心,提升日常滲透率

案例參考:杭州城西銀泰城,初期定位高端遇冷,轉型“家庭消費+潮流體驗”後,客流量提升40%,餐飲業態佔比從25%提至40%。


Q2:交通短板能否通過“接駁創新”彌補?

針對地鐵步行距離長的問題,可借鑒成都IFS的“免費接駁巴士”模式,在會展中心站、三爻站設置接駁點,每10分鐘一班;同時推出“停車+消費”聯動優惠,比如消費滿500元免停車費3小時,降低自駕客群的成本感知。

小結:沒有完美的地段,但有靈活的策略。萬象城若能從“高冷商場”轉型為“區域生活中心”,或許能打開新局面。

結語:西安商圈需要的不是“複製粘貼”,而是“各美其美”


小寨的成功不可複製,因為它承載的是一座城市的青春記憶;電視塔萬象城的探索值得期待,因為它代表着西安商業的升級野心。但兩者的關係不應是“替代”,而是“互補”——小寨繼續做年輕人的“消費樂園”,萬象城專註服務中產的“品質生活”,曲江大悅城深耕“文旅+商業”,高新商圈鞏固“科技精英消費”,這樣的“多極共生”,才是西安商業最健康的生態。


至於萬象城能否成為“第二小寨”,或許答案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我們討論“第二個XX”時,是否忽略了每個商圈獨特的基因?與其追求“頂流”標籤,不如沉下心來思考:這裡的消費者需要什麼?怎樣讓商業真正服務於生活?


互動話題:

你覺得電視塔萬象城能成為西安“第二小寨”嗎?如果是你,更願意去小寨“逛吃打卡”,還是去萬象城“體驗高端”?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真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