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鋼”勝“有鋼” 新濟鋼這樣“浴火重生”逐夢空天

全面深化改革是企業發展的推動力,但是改革的過程也並非一帆風順。濟鋼曾是山東國企中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有過高光和輝煌,然而在2017年6月29日,濟鋼最後一座高爐熄滅,鋼鐵主業全部停產,重新開始轉型發展二次創業。整整7年過去了,“無鋼”濟鋼是否“浴火重生”?讓我們來聽一聽新濟鋼人的故事。

濟南鋼鐵廠,新中國第一批地方骨幹鋼鐵企業,巔峰時期鋼鐵年產能超過1200萬噸,位居中國十大鋼企行列。2005年,大專畢業的陳書超進入濟鋼,成為熱軋車間的一名磨床工。

原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薄板廠操作工 陳書超:當時工作12年了,已經是倒班的班長,感覺應該在濟鋼能幹到退休。

為落實供給側改革和新舊動能轉換,2017年,濟鋼在濟南的鋼鐵生產線全面停產,成為我國國有特大型鋼鐵企業就地關停主業的第一家。陳書超心中的“鐵飯碗”沒了,企業兩萬餘名職工何去何從?僅靠企業自身力量能夠解決嗎?

為了幫助企業度過艱難期,山東省和濟南市抽調20多個部門的骨幹組成專班進駐濟鋼,協同企業做好轉移安置工作,拿出了自主創業、再就業、內部退養、買斷工齡等14條安置渠道。經過分流後,濟鋼在崗人員剩下不到4000人。陳書超報名去了濟鋼保安公司,當一名安檢員。但因為項目尚未完工,他待崗了一年多,一度只能領取最低生活保障。

原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裝備部副部長 郭強:當時那種狀態下,確實未來的濟鋼轉型向哪一個方向大家都沒底。

停下來後,先要活下去,二次創業之初,濟鋼也找了城市服務業領域、環保新材料、出租車服務等新的業務板塊,暫時解決了公司的“輸血”問題。接下來如何找到能支撐長久發展的新主業?是擺在濟鋼人面前的新課題。

原濟鋼集團有限公司規劃發展部副部長 盛桂軍:去北京對接清華大學、北航,包括中科院,在這些大學和院所中我們開始摸排,期待他們能有一些成熟的項目在我們轉型的過程當中在濟南落地。

2019年4月,中科院與山東省人民政府簽署《推動山東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合作協議》,並與濟南市展開全面合作,濟鋼也從中找到了轉型發展的機遇。

2019年11月,全球第一條具備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空間行波管關鍵工序自動化裝配試驗線在濟鋼成功運行。空間行波管是衛星、飛船等空間飛行器的核心部件,用於放大微波功率,當時國內需求量的70%都是從國外進口。

山東微波電真空技術有限公司制管工程師 陳書超:剛開始練習在砂輪機上磨凹槽,特別是拆螺旋線,當時手都是抖的。你用勁兒大了,這個手一抓,整個螺旋線帶着芯桿就變形了,報廢了。我練這個活兒正式出徒好像是練了六個多月。

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郭強:預計7月份交貨,可能四季度裝到衛星上,再發射上去。(能夠上星)意味着我們這條生產線的生產水平得到了用戶認可,也得到了行業的認可,邁過了一個關鍵的門檻。

近年來,濟鋼先後在衛星製造、航空遙感、低空產業等領域參股孵化了11家子公司,吸引幾百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落戶濟南。

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盛桂軍:我們集團公司也是把空天信息產業作為新濟鋼的第一主業來培育的。

濟鋼空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 郭強:目前整個(空天信息產業)的產值應該說還處於培育期,因為現在整個的空天板塊契合了整個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升級這麼一個大的方向。所以我們要有耐心,要有戰略定力,只要我們躬身實幹,不斷積累,不斷投入,不斷研發,市場開拓,會迎來爆發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