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川:搭超級環線高鐵去看上海電影節

今年上影節,我作為第一批乘客,搭上了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

作者與央六記者在環線高鐵上錄製節目

今年上影節,如果要選出一件讓人最難忘的事,我會不假思索地說,是我作為第一批乘客,搭上了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6月15日上影節開幕前夕,應cctv-6《中國電影報道》欄目組的邀請,我和兩名外采記者一道,搭上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的首發列車g8388號,在它的二等座車廂里,對即將開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進行了一場全天候的採訪報道。

當天上午10:27分,我們從上海新客站上車出發,跨越長三角三省一市的21個站點、1200公里的旅程,於傍晚18:36分順利抵達了終點上海虹橋站。出站時,記者問我心情如何。我說我像是中了彩票一樣興奮和激動。不為別的,g8388號高鐵可是長三角環線的首列首發!作為第一批登上這趟列車的人,哪一個不是見證了歷史的幸運兒呢?而且,每到一站,我們看着匆匆上下的旅客,越發感覺自己還多了一項別人無法享有的殊榮。因為絕大部分旅客都只是搭乘環線高鐵的某一路段,能從頭到尾跑完全程的,除了車上的司乘人員,就剩下像我們一樣跟車採訪的一群媒體人了。

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示意圖

車上有人問我,環線高鐵跟上影節又有什麼關係?他可能還不知道,今天上影節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地理邊界輻射到了全中國。據組委會統計,今年在上影節官方平台購票的觀眾,有三分之一來自上海以外。人數比較多的如北京、廣州,最遠甚至還有雲南的觀眾。不過,人數最多的當然還是長三角地區。從蘇浙皖先行網上購票,待上影節開幕後,再搭乘高鐵來上海看片。感覺是不是很愜意?但這早已不算什麼新鮮事,而是成了長三角影迷一種常態化的電影生活。這不,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的通車,又讓整個長三角實現了“一日同城”和“八小時生活圈”。對影迷來說,這都不算福利,那什麼才算福利?

反過來看,上影節本身也是環線高鐵的受益者。比如今年的“一帶一路電影周”、“長三角戲曲電影展”,也已跨出了上海的地界,將放映活動延伸到了蘇州、南京、合肥、寧波、杭州等江浙皖的中心城市,讓這些地方的觀眾,又多了一項選擇——想在家門口看片的,可以。想去上海看片的,搭上超級環線高鐵也可以。因為有了這趟環線高鐵,上影節也就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家門口的電影節”。

如果我們把眼光放遠一點,類似這種電影受惠於鐵路交通的例子,要追溯到1906年,滬寧鐵路上海至蘇州段開通之際,那時的蘇州市民,也像今天長三角的影迷一樣,興高采烈地搭乘蒸汽火車,來到上海看一場新鮮時髦的“影戲”。上海的片商也可以經由這條剛剛通車的鐵路,或者將新片發行到蘇州,或者在當地修建影院,或者把攝製組帶到蘇州取景……一來一往之間,不僅大大促進了蘇州城市的現代化進程,也讓上海電影享有了更為深廣的市場縱深;更重要的是,上海電影的銀幕上,從此也增添了一幕幕風光旖旎的蘇州名勝。還有無數蘇州青年,也是搭乘着火車闖蕩上海,入職上海的製片公司,成為中國影業最早的一批從業者。毫不誇張地說,蘇滬兩地的電影情緣,正是中國近代鐵路交通發展的碩果之一。

今天巧的是,蘇州剛好是這趟超級環線高鐵出了上海之後停靠的第一站。今日的蘇州,不僅經濟高度發達,人民生活富足安逸,也是名副其實的影迷之鄉。2023年,蘇州全年電影票房高達10.34億元,穩居江蘇第一,全國前十。電影產業方面,蘇州近年來也開始發力,相繼引進、建成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永久評獎基地、阿里大文娛周庄影視基地、央視電影頻道蘇州製作基地等等“國字頭”的大項目。就在幾天前,中國電影資料館江南分館也才剛剛在蘇州舉辦了盛大的開館儀式。

與蘇州臨近的無錫、南京,也有不少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電影機構和電影活動。比如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不久前才落戶南京的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年會暨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周等。這些項目能夠落戶江蘇,也必定會為長三角電影文化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再添新活力。

在接下來跨越安徽、浙江的旅程中,我和記者一起盤點了一下這兩個文化大省所擁有的一些有優勢、有特色的影視文化資源。比如安徽的兩大著名觀光地黃山和九華山,多年來一直都是深受國產電影青睞的外景拍攝地。記得當年有部《黃山來的姑娘》(1984),因榮獲金雞獎而讓黃山在全國一時名聲大噪。還有李安導演《卧虎藏龍》,主要取景地在黃山的翡翠谷。更不用說《小花》《菊豆》等國產名片,也是在黃山腳下的南屏村實景拍攝。還有九華山,謝晉導演的名片《天雲山傳奇》的外景地就是在九華山下的青陽縣,還有家喻戶曉的八六版《西遊記》,更是有數不清的場景在這裡取景拍攝。

一路上,我們就這麼掰着手指頭一個一個地清算下來,心裡不由地感嘆,這是多麼巨大的一筆文化財富啊!今天,不是有很多人都在討論如何挖掘電影ip的商業潛能嗎?看看安徽,他們這種“名片+名勝”的文旅模式,是不是可以為我們今天所熱衷的“電影ip + 文旅開發”議題提供某些有價值的靈感和思路呢?

環線最後途徑的浙江,不論從自然與人文資源,還是影視產業的集約化程度,都可以說是在全國首屈一指。不僅擁有橫店、象山、桃花島等全國知名的影視拍攝基地,還有浙江華策、正午陽光等行業領軍企業,更重要的是,浙江傳媒、中國美院、華策電影學院等一批高質量的影視人才培訓基地也聚集在這裡。尤其是杭州,號稱中國互聯網之都,擁有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大數據公司、高科技公司……我相信總有一天,這些科技和產業方面的巨大優勢,能夠服務於文化和電影產業,為文化科技、電影科技的升級換代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和技術支持。

環線高鐵抵達終點

傍晚時分,我們抵達了此次長三角環線旅程的終點。當記者與我握手話別的時候,我對他說:今天,真的是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高光點。因為今天,我不僅藉助長三角超級環線高鐵為上海國際電影節做了宣傳、推廣,同時,我也用自己的足跡在長三角遼闊的土地上畫下了一個大大的圓圈。

(本文作者石川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終評選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