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揭行業底褲?電池鎖電量,付錢就解鎖

來源:懂車(id:idongche),懂車更懂你!

作者:肖魚;轉載請帶以上信息視為自動授權

原來我的真金白銀買的電池,有一部分電量被車企藏起來了?
大家有沒有刷到馬斯克最近發的消息,他在社交媒體上說,近幾個月生產的美版特斯拉model y標續車型,未來可以通過付費解鎖更大的續航里程,用戶只需花費1500至2000美元即可讓續航里程增加40至60英里,也就是花1萬到1.4萬元,大約64至96km,具體提升幅度取決於電池類型。然後他還補充了一句,需要等待法律許可。
此消息一出,很多網友都炸鍋了,明明有更多電量,卻不讓你使用,還得額外花錢,聽起來很不厚道,並且網友們開始懷疑,這種現象是不是在行業里普遍存在。
要說蛛絲馬跡的話,確實有。比如說很多品牌的車主都發現,自己的車子在電樁上顯示充電量,折算百分比的話,遠遠達不到電池的標稱容量。比如說某合資品牌的一款小車,車主實測下來,0-100%也就充進46度電,這還沒算上充電過程中的損耗,而電池的官方容量為57度,差得實在太遠。
而且這同一款車,居然在硬件完全沒有更新的情況下,年度改款時將標稱容量從57改成了52.8度,同時續航里程不變,如果這家企業沒掌握外星科技,那應該就是把最早虛高的標稱容量,改成了鎖電後的容量,避免消費者質疑。
另一個容易露餡的地方是ota,2022年初,威馬多款老車型被曝出ota升級後續航大幅縮短,升級後的滿電電壓從408v降至397v,續航里程直接減少了15%。本來買車時宣傳續航有400公里,實際只有350公里,經過升級後直接變成300公里。加上冬季寒潮來襲,續航進一步縮水至160公里,基本上告別出遠門,徹底淪為雞肋。
可能大家會好奇,為什麼車企不讓你使用電池的全部容量呢?這背後的目的得分兩種,特斯拉的情況比較特殊,要單獨算一種。model y在北美使用的電池分為兩種,標續的電池從中國進口,長續則是美國本土生產。由於眾所周知國際政治原因,美國開始針對中國新能源產業,本土電池獲得了高額的補貼,更大容量,得到5萬多塊的補貼後價格反而更便宜,所以特斯拉乾脆全部把兩款車型都裝上本土電池,然後通過軟件程序鎖死一部分電量,產生高低配的差異,這樣還可以降低生產和適配的成本。

而裝配了這些大電池的特斯拉車主,他們本來付的就是標準續航的錢,實際也沒虧啥。馬斯克這回通過付費訂閱的方式解鎖,實際上是給車主多一種選擇,然後自己也順便撈一筆。你可以說它不夠貼心,沒有人情味,但特斯拉並不理虧。
真正理虧的是什麼呢?是在標稱容量的基礎上鎖電,這有虛假宣傳、轉嫁責任的嫌疑。
大家都知道,我們現在使用的鋰電池非常不穩定,很容易因為熱失控導致燃燒爆炸,需要電控系統始終小心維持它的運轉狀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過沖和過放,因為這樣很容易導致電池出現鋰晶枝,刺破隔膜,引發短路。解決過衝過放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出廠時通過程序鎖死一部分電量,讓你始終不能充滿電池,也不能用光電池,當然這也可以在取消48v小電瓶的情況下,在電量“耗光”後為雙閃燈之類的應急設備供電。
而鎖電的份額,視不同廠家的技術水平而定,有些是5%左右,高的能達到10%,這可不是一點點零頭。在上市宣傳的時候,廠家往往是宣傳標稱的電池容量,用漂亮的數據吸引大家下單,而實際能使用的電量要打個95折、9折,這算不算欺詐呢?
更讓人頭疼的是,動力電池會隨着使用而逐漸老化衰減,有些車企在買車時只顧着宣傳大容量,等車在消費者手裡用來一段時間,為了保障電池不起火,也為了減少電池故障率、避免在保修期內承擔維修電池責任,就通過ota升級進一步增大鎖電份額,弱化充放電性能,這個操作在行業內叫做“二次鎖電”。
由於車輛儀錶盤上通常顯示的是電池電量的百分比,不管是一次鎖電還是二次鎖電,你充滿了電都會顯示100%,對於普通車主來說,如果不細究充電樁顯示的數據,那就只會感受到了續駛里程離奇縮水,電量越來越不經用。按照法律人士的說法,車輛在售後被鎖電而更改零部件或整車的參數包括性能等,這一行為違反了工信部車輛公告目錄上的參數和售後車輛參數的一致性。”同時也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還侵害了消費者的物權,剝奪原屬於車主的電池容量。
這種不合規不合理的鎖電手段,卻成為了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只能說,新能源車的井噴,也伴隨種種野蠻生長的問題,消耗着大家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