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牌手錶、第一代照相機……這些“老物件”你見過嗎?

時光飛逝,歲月留痕。很多曾經司空見慣的物件日漸離開人們的視線。也有不少“老物件”凝結着珍貴的記憶,得到了妥善保管。它們不僅承載着一代人的記憶,更見證了社會的發展。今天,就讓我們聽聽這些“老物件”背後的故事,感悟改革開放帶來的時代變遷……

古美路街道李炎

時間回到1993年11月,我們居住在重慶南路自忠路口(原盧灣區),為了建造成都路高架,我們為“大家”,舍“小家”,第一批簽訂了動遷協議,12月就搬離居住了46年的老房子。這把“金鑰匙”是由上海市市政府頒發給為成都路高架工程作出特殊貢獻的動遷市民的紀念品,它象徵成都路高架工程是通向21世紀的“金鑰匙”;象徵動遷市民搬遷新居的“金鑰匙”。“金鑰匙”上的“紅心”則象徵動遷市民支援國家建設的“赤誠之心”。

虹橋鎮秦長法

這塊上海牌手錶是我在1964年從上海師範大學畢業,分配到崇明縣三星中學工作時買的。上海牌手錶在當初是極其珍貴和難買的,我作為剛參加工作的新教師,上課時要把握好時間,沒有手錶是不行的。為此買手錶是我非常嚮往的一件事。儘管剛工作工資很低,手錶卻是必須買的,跑了許多許多的商店,手錶根本買不到,這是需憑票購買的,我哪裡弄得到票呢?幾經周折,在家人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一個“有路”的親戚,在上海市南京東路華僑商店總算購買到了這個當初名氣非常響的上海牌手錶。

這塊手錶花了我整整三個半月的工資,但是我不後悔且非常高興,能買到是多麼不容易啊!此表全鋼且功能全,我每天都戴着這塊表高高興興地上班。時過境遷,如今我已退休多年,這塊手錶也隨着我退休,但是我捨不得扔掉,保存到現在。

江川路街道周國華

我1968年當兵在空軍飛行學院飛機修理廠工作,有一次我們幫助北京某光學儀器廠解決了軍工產品試製中的重大技術難關,廠方以優惠價格給了幾台他們剛試產的第一代傻瓜照相機。在那個年代有台操作簡單、成像好的照相機,也是一件值得顯擺的事。戰友們視其為寶,但每月6—8元的津貼買膠捲也是一個大問題。好在我們是飛行學院,新飛行學員上高級教練機進入空中格鬥或打地靶訓練,在按射擊炮鈕的同時,安裝在飛機上的照相機也開始工作,回地面沖洗後,檢驗空戰、打地靶的結果。

航空膠捲是有時效的,而“華光”相機使用的也是同款的135黑白膠捲,因此我們把過期的航空膠捲拿過來,晚上鑽進被窩,翻卷到“華光”相機的膠捲軸上,與戰友們分享拍攝的照片。這台“華光”照相機記錄著我們這一代軍人的青春年華。

這些珍藏的老物件,是否也喚起了你塵封已久的記憶?有什麼物件見證了你的人生印跡?

來源:今日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