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多機器人廠商齊聚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
中國基金報記者 牛思若
在深圳舉行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現場,眾多機器人在展示各自的“本領”,舞蹈、繪畫、雜技、按摩、做家務……在ai智能幫助下,機器人能做的事也越來越多,讓眾多參觀者讚嘆不已。
除了備受關注的優必選、眾擎機器人之外,國內其他廠商也競相亮出了自家最新款機器人。由於“高科技”含量十足,機器人展區人氣爆棚,成為本屆展會的焦點。
多款具身機器人同台亮相
今年以來,關於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的討論熱點不斷。2025全球人工智能終端展的現場可謂人氣爆棚——展會入口處人潮湧動,等候入場的觀眾排起長龍。
踏入場館,熱鬧的氛圍撲面而來。各展位前會跑步、能彈鋼琴、可以精準抓取東西、會倒立、能後空翻的人形機器人、機器狗等各顯神通、大炫技能,與參展觀眾熱情互動。
記者在現場了解到,“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眾擎機器人等來自深圳“機器人谷”的明星企業亮相。
優必選的萌uu搭載aigc智能語音交互與仿生表情驅動系統,努力為用戶提供“走心”的全天候情感陪伴與數字生命養成體驗。
眾擎機器人帶着2024年12月24日發布的開源人形機器人pm01參展。據工作人員介紹,該款機器人身高1.38m,體重約40kg,全身有24個自由度,移動速度為2m/s,腰部有320度自由旋轉電機,可完成大量高難度動作如前空翻、奔跑、斧頭舞等,具有機械式和類人自然步態兩種行走模式。
深圳機器人獨角獸企業——自變量機器人也在展會亮相,其在現場為觀眾製作刨冰消暑,通過語音交互,從取餐具、操作刨冰機器、添加小料,到擦桌子、收拾檯面等一套動作均由搭載其自研的端到端具身基座大模型的機器人完成,吸引了不少眼球。
自變量機器人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自變量機器人聚焦“通用具身大模型”的研發,以真實世界數據為主要數據來源,構建具備精細操作能力的通用機器人。
這也是自變量機器人首次從實驗室走向展會。其創始人兼ceo王潛告訴記者,最早能夠進入家庭的c端機器人,或將在2~3年內逐步面世,大規模量產將在3~5年實現。自變量始終圍繞三大方向加深積累,並率先在國內開放性服務場景落地實踐,探索不同場景下的服務閉環。
互聯網巨頭搶灘具身智能
深圳“機器人谷”已起勢、成勢,目前深圳“機器人天團”已形成覆蓋工業、服務、特種等全領域矩陣的立體化產業布局,既能進廠當搬運工,還能製作咖啡拉花、家庭清潔、自動巡檢等。
值得關注的是,這些深圳機器人企業也與互聯網巨頭頻頻“牽手”。
5月12日,優必選與華為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將共建人形機器人+智慧工廠示範方案。另外,華為還將支持優必選建設具身智能創新中心,並基於場景打造“人形機器人+智慧工廠”聯合示範方案,開發家庭服務人形機器人(包含雙足和輪式人形機器人)等。
同日,越疆科技與騰訊雲達成深度戰略合作,聚焦雲端大模型與機器人終端融合;新銳機器人企業自變量官宣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由美團戰投獨家領投。
百度則在今年2月與智元機器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具身智能生態解決方案建設、具身智能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及生態協同展開深度合作。
各巨頭動作頻頻。從合作內容來看,平台型企業主要提供技術支持和平台服務,與硬件廠商形成優勢互補。
“ai及具身智能產業的繁榮需要全產業鏈的協同創新,並非單一企業的‘獨角戲’。”業內人士表示。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華為、騰訊等巨頭積極推進與機器人廠商的合作,依託其在應用場景、ai基礎設施等多維度的能力賦能機器人廠商,助力模型訓練、提高研發效率、開拓應用場景等,有望進一步加速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看好大廠合作賦能後機器人廠商的發展。
校對:紀元
編輯:艦長
審核:許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