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年輕的小演員,在平台上曬照片,戴了一個耳環,結果眼尖的網友發現耳環價值兩百萬。
立華我不是個窮人,但是也一般家庭。同學裡面倒是有幾個富有的女同學,前幾年同學聚會,戴耳環不過是三萬左右,我們當然要說幾句中聽的話,表揚一下耳環的價值,然後等着人家自謙。
自謙的話無非是,女人愛慕虛榮啦,當時買錯啦,老公愛我啦,這東西貶值快啦之類的話,還有人說是自己媽媽給買的,大家聽完自謙,照舊要說幾句類似於佛靠金裝之類的話,愉快吃飯的。
但是我們這些人是八十年代的,不能說摸爬滾打,畢竟歲數比我們大的朋友多了去了,我也不敢說自己就吃了多少大米飯,是說我們上社會已經要十幾年二十年了,個人的奮鬥加上歷史的進程,有幾個人的老公發了一大筆財,那是情有可原,事出有因。
賺到錢不消費,不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尤其是轉移到國外或者是單純存起來,還有放貸的那批人,光見錢進不見錢出,經濟還怎麼循環?
我們這一代人消費一下,消費到三萬的耳環,已經是社交場合的明星人物了,恕我沒見過更大的市面,兩百萬的耳環,還是一個十幾歲的小女孩,那就是兩種可能,要麼耳環是假的,要麼錢的來路是假的。
有網友講,是演員的爸爸以前做過公務員,當官的時候貪了,所以才能有這麼名貴的耳環。還有人說他們家原來開生物公司,疫情期間大發國難財。
後來演員的爸爸楊偉闢謠,說自己經得住查,耳環也是假的。
這件事有沒有貪?耳環是不是真的?我看是我們的吃瓜群眾想錯了方向。應該關注的問題不是錢是不是貪的,而是這位爸爸,其實是一位女婿。
當事演員是2007年7月生人,出生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演員的爸爸姓楊,2010年通過四川省考入職……
一個深圳的人,在女兒三歲的時候非要去千里之遙的四川工作,工作第二年去幹了城管。
工作五年後放棄公務員編製,進入投資促進局幹事業編,工作七年後辭職回到深圳經商。
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家庭,會讓當事人做出這個選擇呢?
看一下簡歷就知道,演員的姓氏是黃,但是爸爸的姓氏是楊,我國的姓名規定搞得很明確,孩子的姓氏可以隨父,也可以隨母,還可以有其他宗教原因的姓氏,比如姓釋,如果有其他正當理由,也可以想辦法叫周天桓武大帝什麼的。
但是一般民間倒插門女婿的孩子,都會隨外公。而出現倒插門情況,除了男方家裡真的窮,就是女方家裡真的有勢力。
也就是說,就算耳環是真的,真有兩百萬,應該問的問題是,演員外公的錢是哪裡來的,而不是問演員爸爸的錢是哪裡來的。
至於當事人的爸爸為什麼能獲得這樣的青睞,那可能因為這是一個婚姻改變階層的逆襲故事,主要是長得帥。
畢竟女兒隨爸爸,能做演員的女兒,爸爸是不可能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