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2025年04月12日17:10:25 時尚 2743

前新媒體工作室主編、“爆款”新媒體文章寫作者凡之昂,在一次次的情緒崩潰後,決定逃離這份工作。幾年後,她帶着對流水線式爆款寫作、大廠異化工作方式的反思寫成了一本書:《不再踏入流量的河》。


開始給新媒體工作室供稿時,她以為“流量”是市場與讀者對“好文章”最直接、最真實的反饋,代表着寫作者個人的價值:只要寫得夠好、夠新、夠“高級”,就能收穫點擊率、名聲與財富。


逃離新媒體行業時,她是賬號主編,也是被“爆款文章生產線”淘汰的老舊零件。面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她都能夠熟練地用既定的書寫套路複述,貼上“焦慮”“躺平”“女性”等熱點標籤,再用數據、引文、專家姓名讓成果看起來可信。這些都是可能吸引流量的做法,但它們能組成一篇好文章嗎?她不知道。她不再關心寫作,也無法再關心生活。


是什麼奪走了她的情緒、感知、對創作和生活的熱情?她為什麼淪為流水線上的齒輪,又為什麼不願再做齒輪?在無數次崩潰之後,她再一次拿起筆,在書寫中直面這段工作經歷,縫補破碎的自我。

本文摘編自《不再踏入流量的河》,經出版方授權刊發,較原文有刪節,注釋見原書,小標題為摘編者所起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原文作者|凡之昂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不再踏入流量的河》,凡之昂 著,望mountain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5年2月。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爆款是一種選擇


去年,我讀了一篇體育研究的經典論文,這篇論文採訪了120名國家級和世界級的游泳選手或教練,想要弄清楚怎樣才能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作者分析了人們常見的觀點:是不是訓練時間越長就越可能成功?是不是選手的個人特質決定了是否成功,比如自信?是不是因為選手們有天賦?這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並不是靠某些方面的指標過硬。有非常多綜合的因素會影響選手的成敗,其中也包括選手對贏的渴望。


這項研究對我最大的啟發則在於,我意識到,即便是競技體育這種如此強調勝負的領域,奧運冠軍這樣的頭銜也不是人人都渴望的。很多人願意將更多時間花在培養青少年運動員,與俱樂部的隊友練習,或者更簡單的快樂上。他們知道有些方式可以讓技術更加精進,但那並不是他們追求的。


競技體育的口號是“更高、更快、更強”,但體育本身並不是。鍛煉身體、交朋友、獲得快樂,這些都可以是體育的目的。追求什麼樣的體育,就看個人有什麼樣的選擇。


製造流量爆款,不僅是技術問題,同樣是選擇的問題。如果說追求流量爆款是幾乎所有新媒體公司的目的,那麼拒絕寫流量爆款文章,則更能體現作者和編輯個人的態度與博弈。


流量是新媒體評價一篇稿子好壞的黃金律,但成 為“流量慘案”的稿件卻讓作者重新思考什麼是好文章, 思考他們在寫一篇文章時除了流量還在意什麼。


新媒體寫作者在耗竭了幾年的心力與精神後,再去找一份新工作時,會陷入迷茫的狀態,不知道該做什麼,也不知道該寫什麼。工作技能的遷移性也很低。這些寫作技能在其他行業可能是沒用的。


這不僅是因為精力被耗盡,更因為新媒體作者關於“好”文章的標準難以建立。在所有的訓練中,流量要麼是唯一的標準,要麼是最終的追求。但“好”文章恰恰有複雜而模糊的標準。


江洋跟我說,她會避免寫很多市面上非常火熱的題材。


比如“江西小鎮高價彩禮”。哪怕你知道有些題可能流量很好,你也不會去做。因為看不上。


這類選題在開始操作前,就已經有了一個非常強烈的立場,我們能清楚地知道它在迎合什麼情緒。甚至不用寫更多的內容,只要在標題中提到“高價彩禮” 的字眼,讀者就會直接奔去評論區留言,持不同觀點的人再互相謾罵一場。


這種寫作就像是走進一場熱鬧的聚會,各式各樣的人在談論各種各樣的話題。突然有個嗓門很大的人開始講他的故事,其他人都被吸引了。聚光燈不斷打在他的臉上,話筒遞到他的嘴邊。所有人都在談論他的故事,光是小道消息就夠大家議論一番。你是來聚會聽故事並把故事帶回家的人,你也要去聽他的故事嗎?還是去聽角落裡某一個你未曾聽過的聲音?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人生切割術》劇照。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寫自己真正關心的問題,
這裡有最本能的誠實


讓作者感到滿意的寫作,是作者自己也能理解並感同身受的寫作。


很多新媒體作者都有努力爭取寫一篇“流量慘案”稿子的時候。這些稿件跟互聯網熱點沒關係,也不是那種有明顯情緒指向的選題,它可能只是作者身邊發生的、觸動他們的故事。


為什麼要寫這樣的故事呢?也許每個作者都有不同的答案。對我來說,那個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有一些東西曾經打動了我。


比如說對工作的反思,我寫它不是因為我認為這會是爆款的選題,人人都關心,而只是因為我關心。一定也有很多文章或論文寫過這些事情,但它們並不能完全取代我的思考。


我並不認為我是特別的,“眾人皆醉我獨醒”也是一種自戀,我只是想我應該不是特別的,很多跟我做過相似工作的人也許會有共鳴。我是為自己而寫,也為他們而寫。我也許能和他們有共鳴, 也許只是提供了一個“供批判”的靶子,但那都沒關係, 我至少知道自己是在跟誰對話。


但流量爆款寫作不是這樣的,我有一百萬個讀者的時候,不可能知道讀者是誰。讀者可以是觀念、階級、愛好、地域、民族、性別完全不同的人。我以為自己收到了反饋,但實際上,我不知道這些評論來自何人,他們有怎樣的人生經歷才會說出這些評論,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與我有共鳴。


寫自己關心的問題,因為這裡有最本能的誠實。只有心甘情願去講述那些不被在意的故事,才能回應我們內心對於因何而講述的疑慮。


流量不是評價作者水平好壞的標尺,只要我們不再認為流量是唯一值得追求的目標。身處工作中時,我曾經認為自己除了適應這套遊戲規則外別無選擇。但是當 我過了兩年再回頭看,我才發現自己其實一直都有選擇。


我可以選擇成為績效最差,但是寫文章最真誠的人。我也可以選擇去更小、更注重內容的公司,賺更少的錢。實際上我已經做出了自己的選擇。我選擇不再工作,但仍然繼續寫作,哪怕這些寫作可能不會帶來物質回報。


這是新自由主義宣稱的“只要努力就有機會”的背面。我們努力了,但可能因此更加貧困。工作越努力,技能越平庸;精力越耗竭,未來越失業。


我無法評價這種個人選擇的好壞。畢竟只是個人選擇,對社會好不到哪裡去,也壞不到哪裡去。不值得鼓勵,也不值得批評。


當我把流量爆款當作一種選擇而不是競賽目標的時候,我意識到其實在很多事情上,我們都有微小的選擇空間。


寫作中最讓人覺得茫然甚至噁心的商業稿,我是可以選擇不寫的,至少可以選擇少寫。過去我總是覺得,寫一篇就有一篇的錢,不賺白不賺。但是我現在會想,寫一篇就多干一篇的活,能躺在家裡不花錢就不用賺錢,賺了也白賺。這麼想的時候我就沒有“不事生產”的負罪感了,反而是不製造垃圾的崇高感。


我也無法再隨意輕視任何與我不同的人了。我意識到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就是他們。當我是一個工作狂的時候,我輕視那些工作不努力的人。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我也是一個不再努力工作的人。社會主義用生產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資本主義用消費來評判一個人的價值。我則看不到價值的標尺,所有人都有價值,所有人都沒有價值。只要我們不再比較。


流量不僅是作者的選擇,也是讀者的選擇。在提完離職後我取消關注了 300 個公眾號,以前是為了找選題或者看時事關注它們,除了找選題外,我幾乎沒有任何繼續看它們的必要。那些流行梗與男子丟狗、女子吵架的新聞,不看只會更好。


最極端的例子是虐貓或孌童的視頻。它當然可以激起人們的憤怒,呼喚正義。但如果激情傳播這類視頻, 不僅會造成二次傷害,也讓人們的注意力始終停留在“壞人”身上,而無法推動結構性改變。最讓我們憤怒也最容易傳播的,恰恰是“壞人”的形象,複雜的思考反而無法得到有效傳播。但這種大量傳播對公眾有益嗎?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沒有人真的知道
讀者想看什麼


新媒體像是一場龐氏騙局。把更多的人拉進新聞中,讓大家關注莫名其妙的事情,這件事於是變成了新聞事件。所以谷愛凌愛吃韭菜盒子也能成為多個新媒體賬號的頭條。但是點進去看,純粹是因為無聊驅動的窺私慾。


我想剋制這種窺私慾。


在對自己小小的實驗中,我先是取關了絕大多數賬號,只保留少數幾個有實際功能或者比較信任的賬號。我會留意它們的標題是否存在太強烈的、煽動性的言論,如果是的話就不會點進去看。


新媒體變得越來越好做了。人們暴露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的信息越來越多,新媒體從業者有時甚至不需要採訪,收集整理當事人在社交媒體上的碎片,就可以發布一篇文章。比如在重大新聞發生後,有做“非虛構”的新媒體賬號會通過當事人在社交媒體上發過什麼美食、去過哪些地方,來推測這個人“愛好旅遊”“熱愛生活”。


我會克制自己點開這樣的文章,哪怕我也會好奇新聞當事人是怎樣的人。對個人私生活的關注,並不會幫助我們理解社會結構性問題。通過社交媒體的發言去了解一個人,更是不講倫理的做法——當事人發布狀態時,從未想過這些內容會被用來證明自己的品行。


新聞會有新聞倫理,新聞學院會教授相關課程。但是新媒體太新了,新到大家還沒有達成倫理規範的共識。有太多文章寫出來,只是為了滿足讀者的窺私慾。但作為讀者,為什麼要放縱自己的窺私慾呢?在點開那些“關注個人”的文章時,我到底是在關心個體,還是只想窺探別人的生活,滋長廉價的同情?像地主看到窮人後感嘆道:哎,真可憐,然後扔兩個銅板——還只扔給了感人的文章。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黑鏡》第一季劇照。


拒絕看爆款文章,以及絕大多數新媒體文章,尤其是工業流水線生產的文章,就是我對幾年新媒體工作的回應。


當我作為內容生產者時,我受到的訓練是生產那些讀者會感興趣的文章。但是當我真的作為讀者時,我發現這是一句空想。我們並不知道讀者會感興趣什麼樣的文章,而是通過刺激性的標題讓讀者點開這些文章,並默認流量越高,讀者越喜歡。


我需要對自己的生活做全方位的改造,才有可能不點開這些文章。在工作過勞的情況下,這些簡單易讀的新媒體文章和短視頻,會是相當大的放鬆,但如果我工作不過勞呢?我就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來做工作外的事情,那些東西能使我從手機的控制中逃脫出來。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拒看新媒體,
節省注意力


便捷不僅僅是一種生活方式,也是一種生活理念。這種理念會區分時間應該花在哪裡才不算浪費。花一小時騎車通勤是浪費的,做飯也是浪費的,花在工作上才不算浪費。一小時只做一件事也是浪費的,只有同時做好幾件事才不浪費。


新媒體的文章剛好能彌補我們對浪費時間的恐懼。坐在地鐵上只發獃也是浪費的——我們如今已經不知道該如何發獃。這些文章號稱能夠通過碎片化閱讀,讓你即使在通勤路上也能學到知識,或者至少了解八卦,獲得談資。但這些文章同樣也讓我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簡單的、身邊的事,而被無數在更新的、與我們無關的事情吸引。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黑鏡》第一季劇照。

我無法面對自己在寫新媒體文章時的自我厭惡感。心裡會有一個聲音在一次次地提醒自己,“我在製造垃圾”。雖然我知道這不客觀,但只要對數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垃圾的比例也會越來越高。這些文章生產出來,要消耗作者的時間、精力、情感,消費時要消耗讀者的時間、注意力和情感。


我是要選擇繼續生產這樣的內容,還是說也可以離開這個行業?這些關於工作的反思,也只能在不工作後才能清晰起來。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流量爆款嗎? - 天天要聞

來源:新京報書評周刊(本文內容經出版方授權節選自《不再踏入流量的河》一書)
原文作者:凡之昂
摘編:荷花
編輯:王菡
值班編輯:胡煒

時尚分類資訊推薦

剛到貨一架,民進黨就迫不及待炒作起來 - 天天要聞

剛到貨一架,民進黨就迫不及待炒作起來

F-16V,民進黨政客近日瘋狂吹噓的一款軍機。上月底,在延宕兩年多後,美方終於向台灣軍方交付了第一架F-16V Block 70,這也是今年交付的唯一一架。 2019年,台灣空軍編列“鳳翔....
39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展第五屆消博會 - 天天要聞

39家馬來西亞企業參展第五屆消博會

4月13日,海南海口,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開幕。本屆消博會共吸引馬來西亞39家企業參展,參展品牌41個,參展面積達到610平方米,展品涵蓋食品、保健品、消費電子、珠寶等行業。圖為參觀者在馬來西亞館選購餅乾。中新社記者 駱雲飛 攝 4月13日,海南海口,第五屆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開幕。本屆消博會共吸引馬來西亞3...
賣了塊“勞力士”收到37萬5,第二天銀行卡被凍結?賣家:我是無辜的 - 天天要聞

賣了塊“勞力士”收到37萬5,第二天銀行卡被凍結?賣家:我是無辜的

上個月,小陳賣了一塊勞力士手錶收了37萬多,結果銀行卡被凍結了,警方說這筆錢是四川一個詐騙受害者轉的。小陳家在紹興蘭亭開新材料公司,他說1月份買了一隻勞力士錶宇宙計型迪通拿系列18K金,雖然是二手錶但其實是全新的,當時花了38萬多。後來出於種種考慮,也有顏色太張揚的因素,他打算把表賣掉掛在閑魚上標價39萬。一...
又能穿上短袖了!下周南北方多地組團上30℃ - 天天要聞

又能穿上短袖了!下周南北方多地組團上30℃

剛剛過去的一周天氣太複雜!大風、沙塵、強雨雪、降溫……新的一周,天氣將出現大轉折。 劃重點:1.明天白天華北、黃淮一帶仍有大風,夜間將明顯減弱。2.中東部氣溫回升,下周南北方多地將組團上30℃,南方部分地區還將出現高溫。3.南方16日至17日、18日至19日將有降雨過程,後一次過程部分地區可能伴有強對流天氣。4.北方...
上海明天繼續刮大風,下周四、周五氣溫再上3字頭 - 天天要聞

上海明天繼續刮大風,下周四、周五氣溫再上3字頭

蒙古、東北雨雪紛飛,廣東、海南浮塵襲擾,華北、華東大風呼嘯,今天(4月13日)全國各地天氣都不平靜。上海今日大風藍色預警高掛,大部地區陣風達6~7級,局部更強。雖然大風迅猛,但陽光毫不退讓,啟動升溫,午後大部地區回到20℃以上,市區徐家匯站最高氣溫定格在 20.6℃。今夜北部地區有短時小雨,影響不大。風力明顯減...
武漢市晴朗天氣回歸,日溫差大 - 天天要聞

武漢市晴朗天氣回歸,日溫差大

湖北日報訊(記者湯煒瑋、通訊員陳聲超)4月13日從武漢市氣象局獲悉,預計未來一周,武漢市以晴或多雲天氣為主,氣溫迅速回升,有利於大家生產生活;到了20日前後,武漢市又將有一次降水過程,建議公眾參考天氣情況合理安排出行。昨天武漢市陰天轉多雲,受冷空氣南下影響,北風風力較大,伴有浮塵。今日上午武漢市天氣晴朗...
鏡頭連中外丨七彩“雲花”香飄越南 - 天天要聞

鏡頭連中外丨七彩“雲花”香飄越南

2025年4月11日,雲南昆明斗南花卉市場人頭攢動。越南老街花商阮翠雲穿梭在一簇簇盛放的鮮花間,手機鏡頭對準花株,將最新價格和品質信息實時發送到越南客戶群。就在前一日,她帶來的河內客商在昆明花卉基地完成實地考察,即將簽訂一份30萬元人民幣的訂單——這只是這位中越花卉貿易“擺渡人”日常的縮影。這是4月11日在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