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類名單更新!8名保代暫停執業,涉6家券商,十餘年前舊案遭“掘地三尺”

界面新聞記者 | 陳靖

中證協官網顯示,近日,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已再度更新。其中d類(暫停業務類)名單新增8人,總數達到15人。

此次新增的8名保代分別來自申萬宏源(000166.sz)、國元證券(000728.sz)、財信證券、廣發證券(000776.sz)、東吳證券(601555.sh)、中金公司(601995.sh)6家券商。

以下是目前中證協公布的15名d類保代名單:

具體來看,本次其中新增的8名d類保代及涉及事由分別為:申萬宏源證券承銷保薦保代吳杏輝事涉國宏工具ipo項目;國元證券保代馬志濤、徐明事涉安芯電子ipo項目。

財信證券保代蔣序全事涉紫鑫葯業非公開發行項目。蔣序全所涉項目在東吳證券任職期間,目前蔣序全已不是保代,資格轉為一般證券業務。

廣發證券保代李佳佳事涉紫鑫葯業非公開發行項目。李佳佳所涉項目同樣在東吳證券任職期間,其與蔣序全是紫鑫葯業非公開發行股票項目簽字保代。李佳佳也不再擔任保代,資格轉為一般證券業務。

東吳證券保代王新、張琦事涉國美通訊非公開項目;中金公司保代趙善軍事涉上海思爾芯ipo項目。

申萬宏源承銷保薦的吳杏輝因在國宏工具ipo項目中的保薦職責履行存在瑕疵,被上交所處以6個月內不接受其簽字文件的紀律處分。該項目已於2024年4月28日撤回。

廣發證券李佳佳與財信證券蔣序全因紫鑫葯業非公開發行項目被“舊責新究”。儘管二人已轉任一般證券業務資格,但在東吳證券任職期間作為簽字保薦代表人,未能審慎核查,且在持續督導期間未履行勤勉義務,最終導致機構與個人雙雙受罰,體現了監管“追溯追責”的嚴格要求。

該事件發生在十餘年前,東吳證券為紫鑫葯業2014年度非公開發行事項擔任持續督導保薦機構,持續督導期至2017年12月31日。紫鑫葯業財務造假情況自2013年持續至2021年,累計時間達9年。但經查,東吳證券在保薦及持續督導過程中未發現虛假數據情況。紫鑫葯業已於2023年8月4日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

不過,作為紫鑫葯業定增的保薦人,東吳證券在保薦過程中及事後的持續督導過程中,未發現虛假數據情況。紫鑫葯業已於2023年8月4日被深圳證券交易所摘牌。

d類展示的是資格罰,採取動態更新機制,並非固定名單,罰畢就會離開榜單,主要與保代被具體採取的監管措施以及期限掛鈎。

投行是資本市場的“看門人”,保代是“守門員”的一線人員,在近幾年監管加大力度督促投行回歸本源,推動保代更加勤勉盡責下,迄今有數百位保代受到處罰。上述案例凸顯了監管機構對保薦機構及個人在ipo及非公開發行項目中履職情況的嚴格監管態度,即使項目已撤回或時間久遠,違規行為仍會被追溯並嚴懲。

中證協於2020年12月建立保薦代表人分類名單制度,最初包括a(綜合執業信息)、b(機構驗證類)、c(處罰處分類)三類。2024年9月,中證協新增d類(暫停業務類)名單,進一步完善負面評價公示機制。

截至目前,中證協公示的a類保薦代表人共8552位,較去年9月下旬已減少168人。整體來看,約300位保代存在違反自律規則或監管規定的行為。

近年來,證監會持續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對未勤勉盡責的行為進行嚴格追究。2024年,證監會共查辦證券期貨違法案件739件,其中中介機構未勤勉盡責案件95件,佔比13%,連續三年增加。證監會表示,中介機構作為資本市場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執業質量直接關係到市場的健康運行。

涉事券商多表示將誠懇接受處罰,深刻反思,全面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投行業務的執業質量,履行好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責任。此次名單更新反映了監管機構對保薦代表人執業行為的嚴格監管,以及對中介機構責任追究的持續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