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河出現死魚群?已完成打撈,官方提醒:切勿盲目放生

5月19日下午,潮新聞後台收到讀者“好攝影之友@方立貴”的報料,稱上塘河歡喜永寧橋附近出現不少死魚。

方先生中午回家吃午飯,途中路過歡喜永寧橋時,突然發現上塘河沿着河岸漂浮着密密麻麻的魚群,“湊近了看,都是翻肚皮的,還有一點淡淡的魚腥味。

聽邊上釣魚的人說,這些魚是有人放生的魚苗,這兩天天氣熱,大概曬死了。”

供圖:好攝之友@方立貴

歡喜永寧橋沿線,方先生老路過:“前幾年也常常遇到放生的情況,他們就在歡喜永寧橋附近的碼頭上,會待蠻長時間的,最後都是一袋袋魚苗往河裡倒。”

方先生希望,有關部門可以儘快打撈,“天氣蠻熱的”。

河道部門正在打撈 記者 楊曉軒/攝

上塘河邊的死亡鯽魚苗 記者 楊曉軒/攝

河道部門正在打撈 記者 楊曉軒/攝

5月19日下午4點不到,記者趕到現場時,已經有工作人員在打撈了。

楊曉軒 攝

楊曉軒 攝

楊曉軒 攝

石橋街道工作人員表示,經初步調查,死亡的魚苗確實是周邊群眾放生的:“因為放生季節與魚種選擇不當,導致魚苗不適應當前水域環境,才會死掉,街道已第一時間就事件情況作出簡要說明。河道管理部門也已完成現場死魚打撈清理工作。後續我們將持續觀察水域情況,保證水質安全。”

杭州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不鼓勵不支持盲目放生,盲目投放魚類易對河道生態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增殖放流應在漁業等相關部門的指導下開展。

“私自放生的苗種存在來源不明的情況,甚至有可能是外來物種,所以城市河道通常不允許私自放生。”浙江省農科院高級工程師劉金殿介紹,國家規定放流魚苗的親本要來源於放流水域,“比如在錢塘江放魚,魚苗的親本就要來源於錢塘江,這是為了保護物種的遺傳多樣性。”

劉金殿解釋道,遺傳多樣性是後期遺傳育種的重要基因來源。物種分布的範圍越廣泛,例如河流水與水通常不通,會導致差異越來越大,不同的地理種群,遺傳多樣性各有優點,“在人工育種和雜交時,可能產生一些較好的品種,從而培育出優秀的品種。保護物種的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以鯽魚為例,野生鯽魚往往體型較小,經過育種,現在市場上的鯽魚個體都比較大,“當下鯽魚基本以育種魚為主,通常也是禁止放養的。”劉金殿介紹,每年有關部門都會組織專業的增殖放流,是需要基於放生水體環境因子的時空特徵、漁業資源特徵、放生魚類的感覺行為發育特徵、環境生理適應性等方面的全面認識和理解,同時還需要管理部門對放生魚類的來源和健康狀態進行跟蹤監管,“私自放生的魚群,普遍來自市場,是否有疾病、運輸過程是否妥當等都會影響魚群的健康,也影響其生存。”

所以,劉金殿建議,廣大市民群眾一定不要私自放生,“切莫讓好心辦了壞事。”

來源:潮新聞 記者 盛銳 黃玉環 包一聖

責任編輯:劉睿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