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深二代誕生!他的父母太敢了

這幾天,深圳人好激動,因為有一個土生土長的深二代爆火了!

2025年5月6日,謝菲爾德克魯斯堡劇院。

 

中國選手趙心童在世界斯諾克錦標賽決賽中,捧起了象徵著斯諾克最高榮譽的獎盃。

 

這不僅是他個人的巔峰時刻,也是整個亞洲斯諾克歷史性的突破,趙心童成為首位問鼎世錦賽的亞洲人。

 

趙心童是深二代,他從街頭球桌走進克魯斯堡的聖殿,實現了“成為下一個丁俊暉”的童年夢想,甚至超越了偶像的成就。

 

他如平地驚雷一般,讓焦慮和迷茫的中產家庭,看到了另一種希望。

在充滿不確定性、焦慮與內卷的時代,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

今天,我們來看看他的故事。(內容均為網上公開報道,如有錯漏,歡迎指正。)

01

— dr小魚 —

天賦只是起點

天才是父母托舉的結果

很多人都以為,天才是天生的,後天根本培養不出來。

但現實是,天賦只是起點,真正能走多遠,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的支持和選擇。

趙心童的父母都是深圳的醫務工作者,屬於典型的中產家庭。

父母都是讀書出來的,所以肯定重視教育,也相信讀書能改變命運。

7歲那年,趙心童跟着大人到樓下玩桌球,一下子就愛上了這項運動。

10歲那年,他們在家裡專門布置了一間球房,花錢請來專業教練。

隨着專業學習的深入,趙心童父母得知想要走職業道路,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不可能學習和打球兩者兼顧。

當發現孩子在打球時展現出驚人的專註和天賦時,他們做出了一個非常大膽的決定:讓趙心童休學,全身心投入斯諾克練習中。

據媒體報道,當時趙心童學習成績很好,在班上排第三。

媽媽問他:“你大學畢業後想做什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打球。”

就因為孩子的這個回答,他們做出了決定。

“從那天起,我就不聽別人的意見了,只尊重兒子的選擇。”

對於趙媽媽的果敢,我真的佩服不已。

在“只有考上大學才有前途”的價值觀下,趙心童的父母選擇了相信孩子、珍惜天賦。

就這點,已超越了99.9%的父母。

趙心童的成功,當然離不開他自己的努力,但更離不開父母勇敢、堅定和遠見卓識。

02

— dr小魚 —

階層穿越的本質是“稀缺性”

為什麼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大學生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淪為高學歷低認知的平庸之輩。

這是因為從小他們就知道要學,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學。

家長們同樣如此。

家長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卻不知道什麼樣的教育適合自己的孩子。

大家一邊焦慮,一邊把孩子推向同質化競爭,在“生怕掉隊”的教育焦慮中,孩子的個性、好奇心、創造力被不斷壓縮。

趙心童之所以脫穎而出,是因為他早早就找到的自己的熱愛和天賦,同時還有支持和托舉他的父母。

這是他一路走來的真正底氣。

沒有人逼他練球,是他自己每天堅持苦練;

沒有人強迫他比賽,是他自己一場場打出心氣。

斯諾克在中國不算大眾項目,趙心童選了一條冷門又漫長的路。

但正因為這條路少人走,才更具稀缺性。

在這個越來越內卷、分層加速的社會裡,特長不只是升學工具,而是階層躍遷的支點。

中產家庭能給孩子的真正的高質量教育,不是上多貴的補習班,而是讓孩子有安全感、有空間、有資源,去探索自己喜歡的東西,並願意為熱愛堅持下去。

03

— dr小魚 —

家教好的孩子,運氣更好

趙心童的故事,還藏着一個值得深思的變量:貴人效應

2016年英格蘭公開賽,他在與斯諾克巨星奧沙利文的比賽中打出130分高分,雖然惜敗,卻意外收穫了“火箭”奧沙利文的青睞。

從那之後,奧沙利文常年關注趙心童,發短信鼓勵他,甚至公開稱讚他有冠軍相。

這種貴人關係,不是偶然。

趙心童的謙遜、自律、願意學習的品格,以及長年累積下的專業素養,為他打開了圈層的大門。

一個人能不能出圈,靠的是實力;能不能被引薦進圈,靠的是品格與可持續的能力。

趙心童就是那個被看見之後不會讓人失望的少年。

他的身上,具備國際運動員的所有素養,而不僅僅是中國的潛力股。

技藝高只是起點,想要走得遠,更關鍵的是人格力量。

04

— dr小魚 —

堅韌,成就王者

2023年,斯諾克界爆出賭球醜聞,多名中國球員捲入其中。

趙心童並非涉案打假球的選手,但因在微信群中看到相關暗示性言論未舉報,替朋友在博彩平台註冊下注,也被認定違規。

最終,趙心童被處以兩年半禁賽,後因態度良好減為20個月,至2024年9月解禁。

那一刻,他的職業生涯被按下了暫停鍵。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和職業空白期,趙心童沒有自暴自棄。

他選擇回國,重新投入訓練,每天練球超過八小時。

他說:“我清楚斯諾克對我的意義,也明白這段日子有多難熬。能做的,只有更努力地去面對。”

禁賽期結束後,他從q tour業餘巡迴賽重新出發。這是一個業餘球員和失去職業資格的選手組成的業餘巡迴賽賽事。

大家看到他重回賽場的高光時刻,卻不知道,他早已在沉寂的日子裡把自己磨練成鋼。

中產家長們總是害怕孩子失敗和走彎路,執着地為他們篩選出一條正確的路。

但是沒有經過挫折和失敗的孩子,很難真正成長出韌性、判斷力和重新出發的勇氣。

黃仁勛多次公開表示,堅韌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05

— dr小魚 —

在焦慮時代

趙心童式成功能帶來什麼啟發?

在當下雞娃和內卷齊飛的時代,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按部就班地上名校、進大廠,不走彎路、不出差錯。

但趙心童的故事,給了我們一個完全不同的答案。

雖然他的成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複製,但它提醒我們,孩子的未來不止一條路。

升學不是標準答案,而應該是多元選擇。

特長、個性、興趣,正成為升學中的重要考量,越來越多高校也在向有特長的孩子敞開大門。

我們不該只盯着分數線,更要看孩子的熱愛和潛力。

在這個時代,特長不是錦上添花,而是孩子走出同質化、打破天花板的真正機會。

有特長的孩子選擇更多,但是普通孩子還得把學習搞好才行。

明天晚上8點,初高中一線數學老師王文翔會來我的直播間,聊聊初高中如何切實提分。

歡迎大家預約,明晚暢聊。

 福利

加入社群,共享升學資訊

 掃碼入群

精英家長vip群

需對我開放朋友圈,否則不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