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看“龍”!大鵬南澳草龍起舞過大年

南都訊 記者陳杏花 顏鵬 通訊員南宣 “起龍!”2月11日(大年初二)晚7點,在大鵬新區南澳墟鎮,鼓聲震天、鞭炮齊鳴,一溜長的草龍且舞且進,走街串巷祈福,吸引不少居民遊客,跟隨“草龍”尾後,沿着巷道巡遊、拍照留念。

“草龍分為龍珠、龍頭、龍身和龍尾,共有33節,由33人舞,意指‘生生猛猛’!”提起舞草龍,非遺傳承人何連勝如數家珍,“大年初二稱為‘開年’,意味着新一年的開始。過去,在化完龍後,漁民們才出海捕撈打魚,祝願新的一年開門紅,祈禱風調雨順、魚蝦滿倉、家庭幸福美滿”。

11日,南漁社區居民一早就上山尋找扎草龍要用的劍草,回村後將草放到天后宮廣場上晾曬。下午5時左右,村民們齊聚天后宮扎草龍,用紅繩將每一節草龍串聯起來,居民遊客將手中祈福的香點燃,插滿龍珠、龍頭、龍身到龍尾,在龍頭前方擺上香案,點燃香燭,朝向大海拜祭。

當天黑下來時,數公里的街燈頓時熄滅,舞龍開始。黑暗中,龍頭師傅高擎火龍頭與舉着長龍的隊員們模仿蛟龍追搶寶珠的動作,合著鑼鼓點,踏着八字馬步,向龍珠引導的方向舞動前進,南澳腰鼓隊、舞麒麟跟東山漁歌隊一路相伴,頗為熱鬧。

晚上8時左右,舞草龍隊伍來到月亮灣灣畔,上萬名居民遊客圍在月亮灣海堤周邊觀看舞草龍的最後一環——化龍儀式。在鑼鼓聲中,草龍依次疊放,一邊祭拜一邊點燃草龍。看着衝天焰火,市民遊客在歡呼吶喊中許下對新一年的祝福。“每年年初二我都會帶小孩來南澳看舞草龍,希望這個充滿年味的習俗一直傳承下去。”從市區過來南澳遊玩的李女士說道。

據介紹,舞草龍是傳承了300多年的南澳“民俗盛會”,2007年被列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長期以來,南澳持續推進非遺保護工作,“非遺進校園”活動在轄區幼兒園、小學掀起熱潮,南澳非遺文化館吸引眾多遊客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