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的破罐子破摔政策,掀翻了全球經濟秩序的桌子。就汽車行業而言,它讓還在搖擺不定的日韓歐洲車企加速轉身,這是油電切換大變革的神助攻。

3月底,我去拜訪一位車企掌門人。他說,從汽車產業的視角看,全球化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中美各是一級市場,歐洲還在搖擺,汽車產業從產品定義到技術路線選擇必須更加本地化、精細化,一款車包打天下的時代結束了。
這個判斷很有預見性。沒過幾天,美國開啟了瘋狂關稅政策,無死角火力全開。隨着中國義無反顧的推出反制措施,美方變本加厲,執意妄為的再加征50%關稅,隨即中方將對美國的關稅提高到84%。然後,特朗普強行挽尊,把中國輸美商品關稅又加到125%。
我們不惹事,但絕不怕事,這個態度大漲國人士氣。美國的關稅大戰,是一場針對中國的全面圍剿。這其中的原因,走勢,利害關係的分析已經浩若煙海,我就不重複解讀了,本文就關稅對汽車業的影響給大家鼓鼓勁。
幾個月前,一次與車企高層的交流中,一位領導反思說,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狂飆激進,看上去很美,但沒幾家賺錢的,豐田、大眾,現代、福特等雖然電動化落後了,但財報一家比一家好看,盈利能力很強,到底是我們絕對領先了,還是我們被拋棄了?
這是個靈魂拷問,從盈利能力看,豐田汽車2024財年凈利潤為人民幣2300億元,比亞迪2024年凈利潤402億元,已經是史上最牛財報,吉利2024年的凈利潤為166億元,同比增長213%,虧損的也不少,如蔚來汽車2024年又虧損了224億元,小鵬汽車凈虧損57.9億元。這樣算下來,中國車企加一塊也干不過一個豐田。
我們再看一組數據。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23萬輛,中國以1286萬輛的銷量佔比70%。我們消費了全球七成的新能源汽車,甚至把油車打得也沒利潤了。從上汽大眾開始,一口價已經滿地都是。上汽通用君威幾年前還賣20多萬元,最新的一口價是10.69萬元。即便還有利潤,也是薄薄的一層紙了。
智能電動汽車在中國一枝獨秀,我們的確全面領先了,不僅僅是銷量,還有完整的產業鏈。日經bp社拆解了一輛比亞迪海豹,驚嘆這麼低的成本是怎麼設計出來的,而且更讓日本人崩潰的是,幾乎所有零部件都是中國本土自研。
事實上,前面提到的中國車企加一塊干不過一個豐田,只是表象。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汽車全產業鏈的總收入為10.65萬億元,凈利潤共4623億元。這其中整車企業的佔比的確不高,但零部件公司利潤增長很快,比如寧德時代2024年凈利潤500多億元,華為、地平線等業績也是水漲船高。
如果把中國汽車全產業鏈看做一個整體,它已經長成了參天大樹。至於目前整車企業利潤低是競爭初期,零部件公司擁有更大話語權的原因,隨着市場競爭的深入,利潤會重新分配。對於跨國汽車公司而言,要麼不搞智能電動汽車,要搞就繞不開中國的供應鏈體系。這是老外們不能接受的。
這就是為啥法系、韓系幾乎要退出中國市場了,其他合資車企日子也不好過。老外們不願意和中國汽車深度捆綁,背後最大的靠山就是全球第二大汽車市場——美國市場。2024年美國新車銷量為1603萬輛,90%以上是油車。其中,進口車有733萬輛,主要被韓系、日系、德系汽車瓜分。
此次美國的瘋狂關稅,因為中國幾乎沒有多少整車出口到美國,只有一部分零部件。所以就汽車產業來說,對中國的影響最小,但韓系、日系,法系、德系等利潤大幅縮水已成事實。今年一季度,韓國現代對美出口同比下降42%,凈利潤縮水35%。一切才剛剛開始。
對於跨國車企來說,必須重新來估量與中國的關係。事實上,在美國輸出瘋狂關稅之前,事情已經在悄悄發生變化,大眾汽車繼續加碼中國,南北大眾都制定了激進的新車計劃,其中一大部分是由中方主導開發的新能源汽車,全面擁抱中國智能電動供應鏈體系,是大眾做出的新選擇。此外,雷克薩斯選擇在上海獨資建廠,也是看到了特斯拉擁抱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巨大收益。
川普的破罐子破摔政策,掀翻了全球經濟秩序的桌子。就汽車行業而言,它讓還在搖擺不定的日韓歐洲車企加速轉身,這是油電切換大變革的神助攻。對於堅定與中國汽車脫鉤的跨國車企來說,那就沒啥顧忌了,中國汽車卷向全世界,全面替代舊勢力是歷史的必然。
諸神黃昏是北歐神話中預言的末日之戰。眾多神祇和巨人在戰鬥中死去,世界在烈火與洪水中滅亡。諸神黃昏之後,新的大地從海面升起,人類社會得以重建,古老文明得以傳承。因為關稅大戰,汽車產業的百年未遇之大變局加速進化,中國汽車領銜世界的時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