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對於我們這些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做生意的人,那就是妥妥的回憶!”
元旦以來,電視劇《繁花》爆火,阿寶、李李、玲子、汪小姐等一眾劇中人物,成為線上線下、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武漢大眾設計策劃顧問公司總經理林立一口氣看完30集《繁花》,把觀劇體會和親歷故事,做成3期短視頻發在網上,取名《武漢的繁花》,受到大量網友點贊和評論。
漢商集團原總經理麻建雄在《繁花》時代往返於滬、漢兩地,他也講述了當年的盛況與趣聞,稱武漢也有阿寶、李李。
國企辭職下海,“汪小姐”林立:
“王子沙龍”一頓飯吃了一千多
1995年,武漢長江二橋建成通車,標誌武漢城市發展進入快車道。此前幾年,像劇中汪小姐那樣,從國有單位辭職下海的人已不在少數。
武漢的林立就是其中一員。1992年,林立從國營單位辭職,承包省攝影家協會的一個服務部,300元起家創業。1993年,她成立了廣告設計公司,從小單子做起,做到後來接蘇寧電器等大公司的單子,併到上海創辦分公司。
1992年,辭職創業時的林立。
“《繁花》,把我們這些在20世紀90年代做生意、下海的人感動了,它裡面的很多場景、情節,就像當年我們遇到的那樣。”林立告訴記者,開公司後賺了一點錢,這時股市走進大家的視線。她的一個好朋友易暉在沿江大道四唯路的老外國洋行倉庫里做了證券部大戶室的主任。
“我記得當時買的是昆百大,還有杭州百貨。我的本金是十幾萬塊錢,結果一個上午就賺了兩萬多,一下子高興壞了,這比做生意快多了。”
於是中午叫了朋友到勝利飯店吃飯。吃完飯下午回來,繼續開盤。“結果,砰!賺的兩萬多,沒了,還賠進去兩萬多,像坐過山車一樣。後來,我基本上都交給專業人士去炒,還賺了一點錢。”
2005年,林立(右)在上海為蘇寧電器做vi設計,參加發布會的有蘇寧總經理孫為民(左一)、同濟大學設計學院林家陽院長(左二)。
公司有個副總李總,也跟着易暉到大戶室。當時大戶室起步是50萬元,全是一人一台電腦坐在那裡,大家耳朵都豎得蠻高,希望能得到么消息。李總穿得很有派頭,嚷嚷着讓易暉買武商股份。那時武商5元一股,李總讓易暉就買了2000股。結果李總走後,大戶室的人跑過來跟易暉說:“易主任,你們生意這麼做不好啊,把個散戶都引到大戶室裡面來了!”
開公司的人避免不了要請甲方吃飯,在漢口勝利街王子沙龍邊吃邊談生意,一頓飯往往要過千元,那時候在單位上班月工資才一兩百元。《繁花》中,李李在黃河路開的至真園,在裡面高消費的人也多是為了談生意。
“我大姐姐,當時她人生的第一桶金是做一個裝修業務。我記得當時她請甲方吃飯,就是在王子沙龍吃了一千多塊錢,當時把我‘嚇得篩’。”
“我開始做生意的時候,有一個餐館特別像電視劇《繁花》裡面的夜東京。它就是綠園酒店,在漢口岳飛街裡面,店子小,但是客人來來往往非常熱鬧。老闆娘很會交際,叫菊菊。來的人都認得她,我的第一筆大單子就在這個綠園談的。”
往返於滬漢,“范總”麻建雄:
武漢“黃河路”多為女老闆
“90年代,武漢也有阿寶、李李……”漢商集團原總經理麻建雄和記者聊起電視劇《繁花》。20世紀90年代初,麻建雄作為漢陽商場常務副總經理到駐滬辦事處蹲點,後經常往返於滬、漢兩地,對上海、武漢的《繁花》時代印象深刻。
1988年,漢商集團前身漢陽商場,在上海南京路奧林匹克俱樂部召開首屆工商聯誼會,麻建雄(左一)與上海客戶握手交流。
麻建雄記得,在1990年前後,長三角地區的無錫小天鵝洗衣機廠廠長朱德坤,帶隊到武漢荷花洗衣機廠“取經”。20世紀80年代末,港商就來武漢了。接着,溫州商人來漢賣鞋子、扣子,廣東、福建的服裝、針織品也開始進入武漢市場。《繁花》劇中的范總,作為浙商代表,進入上海通過外貿批銷三羊牌羊毛衫,都還晚於浙江商人進入武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武漢的國有商業為盤活經營,主動走出武漢。1988年,漢陽商場在上海南京路召開第一屆上海經濟區工商聯誼會,100多家上海企業參加,轟動上海灘。
20世紀90年代初,武漢商業活動愈發興旺,帶動餐飲業的繁榮。“武漢沒有上海黃河路這樣餐飲集中的街道,分布在三鎮的國營和新興民營飯店,對下海創業者、江浙廣東商人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麻建雄說,漢口老通城、武昌大中華、漢陽祁萬順等國有老字號自不必說,90年代初都迎來了興盛期。老通城當年有了積累,裝修成中式的宮殿式風格。趁着這股餐飲業熱潮,他所在的漢陽商場,也在頂樓開起了廣式風格的望鶴酒家,將本幫菜與粵式菜結合,曾接待過田華、陳強(陳佩斯父親)、唐國強、王馥荔等當紅演員組成的中國影星代表團。
1989年,麻建雄(中)在漢口老通城酒樓接待海南黃海美公司董事長李敬忠先生(右),背景可見老通城中式宮殿式裝修風格。
當時漢口保成路的香湖酒家影響最大,他們做粵菜,提供早晚茶,麻建雄第一次在這裡吃到鐵板牛肉。和《繁花》劇中的夜東京類似,小巧又有特色的,當屬名為菊菊的女老闆開的綠園酒店,在中山大道今武漢美術館附近。
此間武漢民營餐飲一大特色,老闆多為女性。武漢三五醇酒店的創始人孫桃香,當年就是在武昌解放路起步,如今她已是湖北省烹飪酒店行業協會會長。這一時期武漢服裝業迅速崛起,出現了太和、中英、雅琪、隆祥“四大名旦”,其中有兩家的老闆也是女性。
滬、漢城市發展有很多相似之處
“我曾經在上海電視塔的地下城參觀過上海城市發展史,一個強烈的印象就是,滬、漢的城市發展史有很多相關、相似之處。”
著名文學評論家、湖北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川鄂,出版過《張愛玲傳》《小市民名作家——池莉論》,他對上海、武漢的市民生活、城市文化都較熟悉。在他看來,上海的歷史感、國際感、時尚感,基於近代相似的歷史,在20世紀90年代初的武漢同樣有體現,《繁花》劇中人物,同樣出現在武漢的餐飲社交場所。
他介紹,2015年夏天,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在北京評審,他作為評委之一,全程參加評審。小說《繁花》一開始就被評委看好,每一輪投票都赫然在列。
在劉川鄂看來,這部劇的熱播,可能與人們對90年代的想象有關。劉川鄂說,我們通常理解做生意不能講人情、冷酷,但寶總重情重義的人設,吸引了更多觀眾代入這樣的理想角色。
該劇三位女性都有獨立的支線故事,可以看作是上海女性的頌歌。玲子精明獨立;汪小姐有作為創業者的獨特魅力;李李在感情和生意的漩渦中進退自如。三位女主儘管性格不同,但都與傳統中國農耕文明的依附型女性人格大相徑庭。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繁花》故事中,天時地利人和帶給許多人成功,也讓許多人遭遇了繁華過後的離散與悲涼。循環往替,歲月無聲,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武漢90年代下海、創業富起來的一批人中,很多也逃不出這個規律。我的朋友中就有類似寶總這樣的人……”
(長江日報記者萬建輝)
【編輯: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