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是怎麼回事?不想心臟受苦,這4件事要小心

生活中,越來越多的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包括像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以前屬於中老年人的“專利”。現在新聞上,到處可以見到,二三十歲的白領,高管,高強度工作者因心血管疾病發生猝死。下面我們了解了解到底什麼是心肌炎,以及心肌炎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改變,做到“有備無患”。

什麼叫心肌炎?

心肌炎是由於不同病毒,細菌,自身免疫等多種原因引起的疾病。簡單來說,就是患者的心機受到感染、物理或者化學因素髮生了炎症,導致病變的發生。雖然說心肌損傷小對身體可能沒有太大影響,但若長時間久病不治的話,就會造成更大的損傷,或者直接導致猝死。我們都知道心血管類的疾病往往並不是危言聳聽,很多都是猝手不及的疾病。所以出現身體不適,比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就要引起高度重視了。

導致心肌炎的原因主要如下:

1、過度運動:適當的運動可以增強體魄,促進血液循環,但過度的運動,則會導致心跳加快,加重心肌炎症。特別是因運動過量造成心肌炎的患者,事後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複發。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感冒的人,不建議大量運動,這樣會給心臟增加負擔,造成心肌炎的發生。

2、細菌感染: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時,由化膿菌引起的心肌炎。有些小孩也容易發生心肌炎。

3、妊娠:對於女性來說,懷孕發生心血管疾病,對大人和嬰兒都是危害挺大的。婦女在懷孕期間,或因為自身免疫力,或因為病毒感染導致發生心肌炎。所以准媽媽孕期,一定要多注意休息,講究衛生,避免感冒,做好預防工作。

4、其他方面:除了以上常見的病因外,化學品或藥物等,營養不良,長期缺氧、過度飲酒等,均可誘發心肌炎的發生。

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氣候變化,防止着涼、病毒性感冒發燒,服藥要檢查治療後遵醫囑,尤其是伴心律失常的患者,不可自行隨意吃藥。長期持續早博患者應避免大量運動,注意飲食習慣和生活作息的調整,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不必過於緊張。

心肌炎並非像其他身體上的小毛病,所以如果您或者是您的親人朋友生活中有了以上癥狀,請不要讓其拖延,更不要讓其停留猶豫,及時到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這樣才能避免身體造成更大的損傷,或者直接出現悲劇-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