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教授:攻克技術難題,新增企業利潤超20億,獲科技進步一等獎

近日,《天津日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作為先進典型專題欄目刊發《讓淡化海水真正走進百姓生活──記天津科技大學科技處處長、化工與材料學院院長唐娜》專題文章,報道唐娜教授的先進事迹。

唐娜,女,漢族,遼寧海城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天津市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天津市"131創新人才培養工程"人才,天津市三八紅旗手。2005年1月畢業於天津大學,並獲得化學工藝專業博士學位。2008年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作高級訪問學者。現任天津科技大學化工與材料學院院長,天津科技大學海洋資源與環境監測中心(國家CMA資質)主任。

愛崗敬業,勇挑重擔

"天津是一個臨海城市,如何使海水資源得到高效、優化的利用始終是我奮鬥的目標"。1995年,唐娜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有"鹽業黃埔"之稱的天津輕工業學院(天津科技大學前身)鹽業化學工程系,成為該系無機化工專業第一位碩士研究生。三年後,學業有成的她留校任教。唐娜醉心於鑽研,在育人教學上總是精益求精。不僅治學嚴謹,在教學中更注重理論聯繫實際,深受學生歡迎。

教學之後的業餘時間,唐娜尤為注重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在海水和滷水資源綜合利用、鹽科學與工程、膜和膜過程領域建樹頗深。近5年主持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國際發明專利2項、中國發明專利20餘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近年來,多項技術成果在海滷水資源綜合利用領域、國際國內鹽化工行業推廣應用,實現企業新增利潤20餘億元。

她參加制定了全國鹽行業"十二五""十三五"發展規劃,對於提升全國製鹽和鹽化工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與水平,發揮了促進作用。再由唐娜主持完成的《海水淡化濃海水製鹽及制溴產業化關鍵技術》項目,建立了以淡化濃海水為進灘滷水的日晒海鹽、濃海水真空膜蒸餾濃縮、中度滷水提溴及高附加值溴素產品、灘曬飽和鹵和苦鹵真空製鹽及生產藥用鹽等高端鹽產品的產業鏈,創新性研發關鍵技術與裝備並優化生產工藝,有效解決了淡化濃海水製鹽及制溴產業能耗高、生產效率低等重大制約產業發展的技術難題,獲得2016年度天津市科技進步一等獎。這一成果已在北方海鹽區三家年產百萬噸海鹽生產企業推廣轉化,近3年來,為天津多家企業累計新增利潤2.25億元。

奉獻不言苦,追求無止境

作為化工與材料學院的首任院長,唐娜堅持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帶領學院領導班子組建學院各部門,牽頭完成學院空間規劃布局,制定系列制度措施,為新學院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學院2017年獲批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製鹽與鹽化工"重點實驗室,2018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通過教育部工程教育認證,建設期為6年,"滷水資源綜合利用"創新團隊被教育部納入"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名單。任科技處處長以來,唐娜紮實推進國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在深入各院系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國家自然基金項目申報管理辦法》等制度措施,使學校科技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健全。

海水淡化是人類追求了幾百年的夢想,唐娜專註相關研究,攻克海水淡化的一個個難題。成績沒有讓她停下奮鬥的腳步,為讓淡化海水真正走進百姓生活,讓缺水城市不再喊"渴",唐娜肩負科學家的責任,在科研道路上砥礪前行。

更多精彩資訊,請關注頭條號:天津科技大學招生辦

文章素材來源:《天津日報》、東方網、天津科技大學新聞網、化工與材料學院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