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母親在他身上刺的四個字,不是精忠報國?原來我們念錯了數百年

在幾千年的歷史積澱之中,"民族英雄"已經成為一個我們熟悉的詞語。而在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之中,岳飛大抵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人們關注他的戰績,關注他坎坷的仕途,也關注到他背上的那四字。只是,我們所熟悉的"精忠報國",其實算是一種誤傳。

在浙江杭州岳王廟裡,四個大字“盡忠報國”分外醒目,這讓一些遊客感到很迷惑:從小就知道岳飛“精忠報國”,怎麼這裡變成“盡忠”了?難不成是錯別字?原來,岳飛背上的紋身的確是“盡忠報國”。《宋史》的《何鑄傳》中描寫何鑄審問岳飛時,看到背有舊涅“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

那麼,為什麼在正史里所記載“盡忠報國”會變成我們現在所熟知的“精忠報國”呢?根據目前關於岳飛的一些史料記載,把“盡忠報國”寫成了“精忠報國”,應該是與宋高宗趙構有關係。

岳飛在對抗金兵入侵的戰爭中,連續擊敗金兵,立下赫赫戰功。為了表彰岳飛,當時也為了激勵南宋抗金將士的士氣,宋高宗御賜了“精忠岳飛”四個大字給岳飛,並且讓手下人製作了一面寫有“精忠岳飛”四個字的旗幟給岳飛。之後到了明清時期,再次遭到誤解之後才流傳成如今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