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論壇”暨第六屆青蔥計劃啟動儀式在廈門舉行,中國電影家協會副秘書長畢文宇、中國電影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導演、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執委管虎導演、萬瑪才旦導演、郭帆導演、董潤年導演等出席。現場,宣布管虎將擔任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而對於新一屆青蔥計劃青年導演,萬瑪才旦、郭帆、董潤年和饒曉志寄語“在人潮洶湧中找到那棵青蔥。”
羨慕青蔥計劃的年輕導演 名導們的處女作“靠強撐”
“中國電影離不開青年導演的力量,也離不開一個個有價值的扶持計劃,而這裡面最有影響的就是青蔥計劃。
青蔥計劃可謂是中國電影夢的傳承,該計劃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旨在挖掘有潛力的青年導演人才,並對其優秀電影項目從劇本、製作、投融資、宣發等環節進行全產業鏈扶持的公益性電影活動。五年來已經助力上百名心懷夢想的年輕人實現了自己的電影夢。
通過電影節展、行業協會、電影機構、電影公司的積极參与,青蔥計劃正在幫助青年導演成長的業態環境變得更好。中國導演協會會長、李少紅導演認為,導演培育導演,這是一種悠久的歷史,也是一種價值的傳承,“我希望能從這樣的方式出發,幫助行業解決一些在拍電影中更實際的問題。”
青蔥計劃自開辦以來,便受到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其里程碑式的創舉幾乎吸引了全產業鏈的大力支持。藉助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的影響力和資源平台,五屆以來謝飛、馮小剛、張藝謀、田壯壯、賈樟柯、寧浩等近百位導師將積累多年的經驗和專業技能傳授給年輕導演們,為中國電影市場貢獻一份力量。
李少紅導演欣慰地表示,過去五年來,在這個平台上評出來的青年導演能代表未來電影的水平和最大的潛力。
對於青蔥計劃,現場的幾位導演滿心羨慕,管虎說他拍首部電影時很遺憾沒有青蔥計劃這樣的平台,他那時遇到的最難問題就是資金,以至於讓他從極度的自信到懷疑自己的從業資格,可以說是強撐下來。
因為資金缺乏,“處女作靠強撐”顯然是很多名導的共同遭遇,萬瑪才旦導演的第一部電影是《靜靜的嘛呢石》,他說同樣是資金窘迫,且當時還是膠片拍攝,設備也不夠,自己拍得很焦慮。萬瑪才旦導演表示,青蔥計劃讓青年導演沒有了他們當年的焦慮,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創作,“處女作對信心的建立很關鍵,還有經驗的積累。”
對青年導演不要一味呵護,寵溺
擔任第六屆青蔥計劃主席,管虎笑稱自己“這麼快離開青年導演陣容,變成前輩,有點忐忑。年輕的時候我期待有人能為我保駕護航,現在很高興自己能為一群年輕人保駕護航。”
青蔥計劃像個和睦的大家庭,幾位導師則是家長,有嚴父型,有慈母型,李少紅導演是慈母型,“陪伴”“保護”掛在嘴邊,“我們當年希望有人幫,誕生沒有機會,現在對青蔥學員我們更多是陪伴,去聊拍攝想法,觀察他們更重要,最初的想法最重要。”她表示會保護青年導演的創造性,給予技術性的經驗,甚至犧牲一些技術上的呈現,也要保護他們的原創性的想法。希望在充分尊重個性和創造力的基礎上對青年導演理解、保護、關懷、幫助。
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青蔥計劃理事長王紅衛則是嚴父型,他認為現在的青年導演,相比管虎、萬瑪才旦他們拍攝處女作時,焦慮、懷疑少了,“可能與環境有關。但是,相比前輩導演,現在年輕人自問的能力太輕,後面的青蔥導演要引以為戒,自我懷疑其實是自己調整,為自己攝入營養的一種方法,多一點嚴肅,少一點思慮,對青年導演也要像現在的獨生子女一樣,不要一味的呵護,寵溺。”在王紅衛老師看來,任你有自信,任你有才華,千萬不要自負,行業需要實操。
青蔥計劃未來會更注重精耕細作
王紅衛表示,青蔥計劃的個性使得它在電影界保持了“核心優勢”,它不是一個創投,而是一個專業性、完整性、持續性的扶持體系:“青蔥計劃不是一個創投平台,如今很多華語電影項目在創投會上的重合率非常高,華語電影環境現在不是一個求數量的時候,更多的是質量,我們會深耕精作。”
所以,青蔥計劃的導師絕對不是掛個名,偶爾問詢一下的青蔥工作。王紅衛講述說,萬瑪才旦導演帶青蔥學員去片場看自己拍片子,讓他們有第一手最直觀的感受,“萬瑪導演是訓練營導師,他還包吃包住,因為他認為自己做監製的話,需要了解導演,導師和學員共同相處的時間是相互了解的基礎。”
管虎表示和年輕導演合作,除了幫助他們,同時也希望自己從年輕導演身上吸收更多的營養,不被時代淘汰。
而“互相幫助取長補短”顯然也是共識,在郭帆看來,監製就像陪練,饒曉志導演《你好,瘋子!》,郭帆擔任監製,“那是我第一次做監製,就像‘演監製’,更多的還是以導演的角度提供建議,彼此之間找到合適的位置,協調平衡,良好的溝通才能讓片子更順利。 ”
饒曉志說自己給徐磊做監製時,自己的心情是找到了一個有才華的人,希望幫助他完成作品。“那麼多的青年導演,不見得每一個人我們都能認識,需要有這麼一個平台,讓我們彼此幫助。”
青年導演+成熟監製已經是行業的標配,前輩貢獻經驗、協調資源,對於青年導演電影項目的成活率和進入電影工業水平的製作是很大的保證。
而經過之前的“創投井噴期”,行業對青年導演的關注和扶持日趨理性,下一步,青蔥計劃也將進階到2.0時代,讓這種扶持,變得更為精準、匹配、有效。 王紅衛介紹說,新機制下,青蔥計劃的篩選入門會更嚴格,“之前是30強,現在20強,而且20強都有資格接受培訓講席,不再一輪游,把行業分享比重提到最高。”
供圖/組委會
內容來自北京頭條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