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編輯:法拉
1992年的《新白娘子傳奇》火遍兩岸三地,白娘子和許仙成了無數人心中的經典,
趙雅芝和葉童因為這部劇被觀眾綁在一起,彷彿真是一對神仙眷侶。
三十年後,這份情懷再掀熱潮,可如今葉童的一則動態,卻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所有人:她和趙雅芝還是走到了這一步。
那到底發生了什麼?兩人的真實關係如何?
《新白娘子傳奇》是90年代台灣電視劇的巔峰之作,那時候,台灣省電視行業正值黃金期,
台視為慶三十周年,砸重金拍這部戲,融合黃梅調和現代劇情,創新又抓眼球。
趙雅芝當時38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
但普通話不標準,年紀也不小了,演白娘子是個大挑戰,
最後導演還是直接拍板,她憑這角色成了永恆的“白娘子”。
讓葉童飾演“許仙”則更冒險,女扮男裝在當時可是新鮮事,
畢竟反串風險大,只是沒想到拍完戲,劇火了。
央視引進後更是拿下年度冠軍,還輸出到日本、越南,趙雅芝和葉童的名氣也跟着水漲船高。
但在火的同時,也伴隨不少的爭議,尤其是傳出兩人不和的消息,
據說他們在劇組的時候關係就不好,趙雅芝當時比葉童還要火,在劇組葉童很吃苦,
加上因為片酬的問題,鬧得很不愉快。
只不過這件事被接連的否認,但在這個光環之下,兩人卻走了不同的路,
趙雅芝演完後選擇淡出,回歸家庭,事業停擺,
2001年她試着復出,拍了幾部戲,可觀眾還是只記得她的“白娘子”。
到2015年徹底復出時,娛樂圈已經變天,新生代演員層出不窮,
她卻像被困在白娘子的光環里,角色單一,戲路窄得讓人嘆息。
葉童的路子則完全不一樣,演“許仙”時,她因為女扮男裝被一些人惡意揣測,
甚至連她和老公多年無子女都被拿來炒作,她沒理這些流言,用作品說話。
90年代,她跟周潤發、梁家輝拍電影,在《倚天屠龍記》里一人分飾兩角,硬是靠演技撕掉了“反串”標籤,
2003年後,她轉戰內地電視劇市場,雖沒大爆的角色,但演技一直在線。
2023年的電影《我愛你!》讓她被更多人看到,
2025年的《浪姐》,更是讓她在“老年組”里翻紅,葉童的每一步,都在證明她不只是“許仙”。
這差別,多少跟90年代的娛樂圈環境有關,
那時候,女性演員的職業壽命短,過了35歲就難接到好角色。
趙雅芝選擇家庭,錯過了轉型的窗口期,而葉童咬牙堅持,硬是闖出了一條路,
兩人的選擇,沒高下之分,但結果卻天差地別。
但在近些年,兩人的多次合體,掀起了一股有關於“白娘子和許仙”的浪潮,
《新白娘子傳奇》30周年巡演火得不行,門票瞬間被強控,這不只是場演唱會,更是情懷的狂歡。
90年代的觀眾,如今都四五十歲了,看到趙雅芝和葉童同台,彷彿回到了小時候守着電視的日子,
巡演從城市到城市,帶動的不僅是票房,還有當地的旅遊和消費,妥妥的情懷經濟。
可這熱潮背後,也有另一面,情懷是個好東西,但用多了就成了套路,
巡演宣傳總愛炒“白娘子和許仙的30年閨蜜情”,讓觀眾覺得兩人私下也親如姐妹。
可這樣下去,真的不會消耗“情懷”嗎?葉童在蘇州站的聲明給了答案,
她表示,蘇州是許仙和白娘子故事的起點,也是她和這部戲的終點。
她不想再被“許仙”綁着,也不想繼續這場情懷的表演,這話一出,等於直接戳破了營銷的泡沫。
情懷經濟這把雙刃劍,捧紅了巡演,也讓趙雅芝更深地陷入“白娘子”的泥潭,
她在綜藝和晚會上,頻頻以白娘子形象出現,溫柔的微笑、古典的裝扮,像是在重演30年前的角色。
可時間不饒人,觀眾再喜歡,也總有審美疲勞的一天,葉童卻不同,她早就跳出了“許仙”的框框,
巡演對她來說只是個階段,結束就結束,沒必要拖着,她的退出,像是在提醒所有人:情懷可以緬懷,但不能當飯吃。
葉童的聲明,不只終結了巡演,也讓趙雅芝和她的關係徹底攤牌,
兩人因《新白娘子傳奇》相識,之前是鄰居,點頭之交,拍戲後成了合作夥伴。
說句不太好聽的,所謂的“30年閨蜜情”,不過是宣傳方為了賣票編出來的故事,
娛樂圈裡,這種營銷套路太常見了,觀眾買賬,演員配合,生意就成了。
而重複這個形象,像是在迎合觀眾的期待,可這期待,早就跟現實脫節了,
娛樂圈更新換代快,觀眾口味變了,如果還在原地打轉,那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葉童退出巡演,是她對職業的清醒選擇:與其被情懷綁架,不如往前走。
“許仙”和“白娘子”的故事,從30年前的西湖邊開始,如今卻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這不是誰對誰錯,只是時間和選擇,給了她們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