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關稅大棒又掄起來了,這次瞄準的居然是電影!簡直讓人瞠目結舌,2025年的美國,經濟舞台上演着一出荒誕劇:關稅戰這頭老驢,已經被特朗普騎得氣喘吁吁,卻還要硬着頭皮沖向好萊塢這塊文化高地。結果呢?不僅沒救活美國電影業,反而把全球影視圈攪得天翻地覆,票價飆升、製作成本暴漲,連美國自己的製片廠都叫苦連天。這場關稅戰,像是特朗普在黔驢技窮之際,抓着最後一把稻草,瘋狂揮舞,試圖掩蓋美國經濟政策的窘境。可惜,電影這塊戰場,成了他自掘的墳墓,暴露了美國保護主義的垂死掙扎。
說起特朗普的關稅政策,2025年真是熱鬧非凡。從年初上台,他就跟打了雞血似的,四處揮舞關稅大棒,鋼鐵、鋁材、汽車、芯片,甚至連藥品都不放過。到了5月,他突然把矛頭轉向了電影,宣布對所有外國製作的電影徵收100%的關稅。這消息一出,全球影視圈直接炸了鍋。根據BBC的報道,特朗普在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放話,稱美國電影產業“正迅速走向滅亡”,原因是其他國家通過補貼和激勵政策,吸引美國製片公司出走,把好萊塢搞得“奄奄一息”。他還振振有詞,說這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國家安全威脅”,因為電影關乎“信息傳播與政治宣傳”。這話聽起來高大上,可細一琢磨,簡直是驢唇不對馬嘴!電影怎麼就威脅國家安全了?難道《阿凡達3》在新西蘭拍,就能顛覆美國政權?這種邏輯,估計連好萊塢的編劇都寫不出來。
咱們先來看看這100%關稅到底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就是所有在海外拍攝的電影,進入美國市場時,成本得翻倍。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逼着電影公司回美國拍片,振興好萊塢,順便保住就業。可現實呢?完全是另一回事。好萊塢這些年確實不好過,但問題壓根兒不是海外拍攝。根據ProdPro的最新數據,美國影視製作量自2021年以來下降了26%,大洛杉磯地區的製作量2023年更是跌了5.6%,創下疫情以來最低點。但這跟海外拍攝有啥直接關係?好萊塢的困境,更多來自疫情、流媒體衝擊、觀眾消費習慣改變,還有前幾年的罷工和洛杉磯野火。特朗普卻不管三七二十一,硬把鍋甩給外國,祭出關稅這把“屠龍刀”,結果砍的卻是自己的腳。
更搞笑的是,這關稅政策漏洞百出,連基本概念都沒搞清楚。比如,啥叫“外國製作的電影”?是按資金來源算?還是按拍攝地點?導演國籍?演員陣容?還是劇本出處?BBC採訪歐洲連鎖影院Vue的創始人提摩西·理查茲時,他直接吐槽:“特朗普咋界定‘美國電影’?這根本沒法操作!”就拿最近的大片來說,《死侍與金剛狼》《魔法壞女巫》《角鬥士2》,全是美國公司出品,但在英國、加拿大等地拍攝。這算不算“外國電影”?如果算,關稅一加,這些片子的票價得漲多少?如果不算,那特朗普的關稅等於白忙活。更別提流媒體平台了,Netflix、亞馬遜上的電影算不算?是按製作成本收稅,還是按票房收入?政策細節一片迷霧,搞得業內人士暈頭轉向。
這還不算完,特朗普的關稅還引發了連鎖反應。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直接跳出來硬剛,誓言捍衛本國電影產業。據路透社報道,澳大利亞內政部長托尼·伯克明確表示:“我們將堅定不移維護澳大利亞電影產業的權利。”新西蘭總理克里斯托弗·拉克森也放話,要等美國把關稅細節說清楚,但“絕對會強力捍衛本國電影行業”。這倆國家可不是鬧着玩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的影視產業這些年靠着《阿凡達》《指環王》系列,早就成了全球製作重鎮。
特朗普這一刀下去,等於直接跟盟友翻臉。別忘了,美國電影協會的數據顯示,美國電影出口是進口的3.1倍,2023年出口額高達226億美元,貿易順差153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電影在全球是絕對的“賺錢機器”,根本不用特朗普瞎操心。現在好了,關稅一加,其他國家很可能報復性加稅,美國電影的海外市場得縮水多少?NPR影評人埃里克·德根斯警告,這種“以牙還牙”可能讓美國電影在海外盈利更難,關稅的副作用簡直比病毒還毒。
說到副作用,咱們得掰扯掰扯這關稅對美國自己的傷害。好萊塢的製片廠本來就靠全球化的拍攝模式省成本,像《碟中諜8》跑遍全球取景,《復仇者聯盟5》在倫敦開拍,《沙丘3》去匈牙利,這些都是常態。關稅一來,成本暴漲,製片廠要麼把成本轉嫁給觀眾,票價飛上天;要麼自己咬牙吞下去,利潤大縮水。別忘了,美國消費者已經被特朗普的其他關稅搞得焦頭爛額。BBC報道,自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宮,他對全球商品加征了10%到145%不等的關稅,全球商品價格預計上漲,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已經讓老百姓叫苦不迭。現在連電影票都漲價,普通美國人還不得罵娘?想象一下,一個家庭周末想看場《阿凡達3》,票價從15美元漲到30美元,爆米花再來一桶,荷包直接癟一半。這日子還咋過?
更別提好萊塢的就業問題了。特朗普口口聲聲說要“保住美國工作”,可關稅這招壓根兒沒用。工會已經警告,100%關稅可能給美國電影業帶來“致命一擊”。為啥?因為全球化拍攝不僅降低了成本,還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像英國、加拿大這些地方,美國電影公司在當地雇了多少人?從燈光師到道具師,從化妝師到後期剪輯,產業鏈條長得像條龍。關稅一加,這些工作機會直接沒了,美國公司還得花更多錢在美國拍片,成本高到離譜,最後只能減產。FilmLA的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好萊塢劇情長片製作已經下降28.9%,廣告製作也掉了2.1%。特朗普的關稅還沒正式生效,市場信心就已經崩了。英國電影數據公司高爾街甚至把2025年北美票房預測從97億美元下調到95億美元。這哪是振興好萊塢,簡直是親手埋葬!
當然,特朗普也不是完全沒招。他還拉來了三位“特別大使”——喬恩·沃伊特、米路·吉遜、席維斯·史特龍,號稱要“拯救好萊塢”。這三位好萊塢老戲骨,確實有點號召力,可問題是,他們能幹啥?拍幾部愛國主義大片?還是去跟外國政府談判?特朗普自己都說,好萊塢是個“偉大但極度困難的地方”。這話倒沒說錯,可困難的根源是他自己的政策啊!關稅這把火,燒的不是外國電影,而是好萊塢的命根子。業內人士已經開始哀嚎,聖丹斯電影節2025年的票房慘淡,流媒體平台的訂閱量也掉了20%。安培分析公司預測,Netflix、亞馬遜、迪士尼這些巨頭的製作支出今年得勒緊褲腰帶。特朗普還想靠明星大使力挽狂瀾?簡直是痴人說夢。
再看看全球的反應,特朗普的關稅戰已經把盟友得罪了個遍。歐盟、日本、加拿大,哪個不是滿肚子火?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提出跟美國談零關稅,特朗普卻嫌“不夠”,非要全世界都按他的劇本演。日本首相石破茂趕緊打電話求和,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才鬆口說“正在談”。可中國呢?壓根兒不吃這一套。
面對特朗普高達145%的對華關稅,我國直接祭出精準反擊,不僅限制稀土出口,還減少美國電影的進口量。國家電影局的消息一出,美國幾大電影公司股價立馬跳水,迪士尼一天跌了6.79%,華納兄弟更慘,暴跌12.53%。這招“斷糧”打得漂亮,電影作為文化軟實力的載體,成了中美博弈的新戰場。
咱們國家的電影市場,2024年票房已經突破600億元,國產片佔比超80%,《流浪地球3》《封神第二部》席捲影院,根本不靠好萊塢撐場。反觀美國,失去了我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票房市場,好萊塢還不得哭暈在廁所?
說到咱們國家,關稅戰這把火燒不到咱們頭上,反而讓我國的影視產業迎來了新機遇。2024年,我國電影工業化水平再上新台階,特效技術、後期製作已經能跟好萊塢掰腕子。《流浪地球3》的視覺效果,全球觀眾都挑大拇指,IMAX影院的票直接秒光。咱們的動畫電影,像《長安三萬里》《白蛇:浮生》,票房和口碑雙豐收,文化輸出能力杠杠的。國家電影局的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電影專利申請量超過5000件,位居全球前列。這說明啥?咱們的電影產業不僅有市場,還有硬核技術支撐。特朗普想靠關稅逼美國電影迴流,可咱們這邊早就“彎道超車”,建起了自己的影視帝國。
當然,特朗普的瘋狂關稅也不是全無效果,至少在政治上給他賺了點吆喝。他的支持者們,特別那些“鐵鏽地帶”的選民,聽到“美國優先”就熱血沸騰。特朗普的邏輯很簡單:關稅一加,外國貨貴了,美國貨就更有競爭力,工廠迴流,工人有活干。可惜,現實沒那麼美好。美聯儲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早就證明,特朗普2018年的洗衣機關稅,創造1800個就業崗位的代價,是每台洗衣機漲價86美元,烘乾機漲92美元,平均一個崗位花了81.7萬美元。這賬算下來,簡直是“賠本賺吆喝”。電影關稅估計也差不多,表面上保護好萊塢,實際上把整個行業推向深淵。美國商務部前官員威廉·賴因施直接開炮,說這關稅“將殺死美國電影行業”,而且拿“國家安全”當借口,壓根兒站不住腳。
更要命的是,特朗普的關稅戰已經讓全球經濟亂了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顯示,中美兩國佔全球經濟總量的43%,一旦貿易戰全面升級,全球經濟增長得掉好幾個百分點。我國雖然有底氣,但也不想陪着美國玩這種“兩敗俱傷”的遊戲。咱們的應對策略,既硬核又精準:稀土限供、電影減進口、芯片關稅調整,每一招都打在七寸上。反觀特朗普,政策朝令夕改,4月對華關稅從34%漲到145%,沒幾天又說要“大幅下調”。《華爾街日報》爆料,他可能把關稅降到35%-65%,甚至對不涉及國家安全的產品再降點。這算啥?黔驢技窮後的慌亂甩鍋唄!白宮發言人萊維特還嘴硬,說“談判前不會降稅”,可誰信啊?全球市場已經用腳投票,美股連跌、債券拋售,特朗普的“四維棋”早就下成了死局。
說到這兒,不得不提特朗普的“膽小鬼博弈”。BBC分析得挺到位,他這是在跟全世界玩一場高風險遊戲,誰先眨眼誰就輸。可惜,他低估了對手的韌性。我國就不說了,奉陪到底,毫不含糊。連歐盟、加拿大這些盟友,也開始磨刀霍霍,準備反制。西班牙作為歐盟成員國,面臨20%的關稅,已經在醞釀報復措施。特朗普的算盤是想用關稅逼大家妥協,可現在呢?談判籌碼全讓給了別人,盟友不信任,敵人不買賬,自己市場還亂成一鍋粥。這種戰略,簡直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而且還是連砸好幾下。
回到電影這塊戰場,特朗普的100%關稅就像一顆定時炸彈,炸得不僅是好萊塢,還有全球影視產業鏈。咱們國家的電影市場,早就不是十年前的“進口片天下”。2024年,國產電影票房佔比超80%,《熱辣滾燙》《飛馳人生2》口碑炸裂,海外票房也節節攀升。咱們的影視公司,像博納影業、光線傳媒,技術實力和市場嗅覺一點不輸好萊塢。特朗普想用關稅保護美國電影,可咱們這邊已經建起了文化自信的“護城河”,根本不怕他折騰。反而是好萊塢,失去了我國市場,等於丟了半壁江山。迪士尼、華納這些巨頭,2024年在我國的票房收入不到10億美元,遠低於疫情前的30億美元。這差距,特朗普的關稅能補回來?做夢去吧!
更深一層看,特朗普的關稅戰暴露了美國保護主義的末路心態。全球化這列火車,早就開得飛快,美國卻想硬生生把它拽回來。電影行業就是個縮影,全球化的拍攝模式、資金流動、人才交流,早就讓好萊塢離不開世界。特朗普非要搞“美國優先”,結果是自斷經脈。咱們國家就不一樣,開放包容,合作共贏。2024年,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視合拍項目超過50部,文化交流如火如荼。像《長安三萬里》這樣的動畫片,不僅在東南亞大賣,連歐洲觀眾都點贊。這就是軟實力的魅力,特朗普的關稅再高,也擋不住文化的傳播。
當然,特朗普的瘋狂也不是一天兩天了。他的第一任期,2018年的貿易戰就鬧得雞飛狗跳。當時對華關稅從10%加到25%,結果呢?美國消費者多掏了數百億美元,國內通脹壓力飆升。2025年的劇本,不過是老戲重演,只是這次更離譜,連電影這種文化產品都成了靶子。特朗普的邏輯,像是困在籠子里的驢,左衝右突,找不到出路。關稅這招,短期內可能給他的政治資本加點分,但長期看,絕對是搬石頭砸腳。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普萊斯警告,特朗普的關稅不僅讓消費者和企業買單,還會疏遠盟友,破壞全球貿易體系。這話一點不誇張,2025年的全球經濟,已經被特朗普的“關稅旋風”攪得天昏地暗。
可笑的是,特朗普還覺得自己玩得一手好棋。他在白宮對記者信誓旦旦:“我們不會再被世界佔便宜!”這話聽着豪氣,可背後是啥?是美國經濟的脆弱和政策的不自信。全球化時代,單打獨鬥早就行不通了。咱們國家這些年,靠着開放合作,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2024年GDP預計突破130萬億元,增速5.3%。新能源、人工智能、航天技術,樣樣領先。反觀美國,靠關稅築牆,只會把自己困死。電影關稅只是冰山一角,背後是整個保護主義的崩盤。特朗普想靠這招“救美國”,結果卻是“害美國”,好萊塢的哭聲,就是最好的證明。
最後,咱們得說句公道話,特朗普的關稅戰雖然亂七八糟,但也給咱們提了個醒。文化軟實力這塊,誰都不能掉以輕心。咱們國家的電影產業,技術上已經很硬核,但故事創意、全球發行還得再加把勁。未來,面對特朗普這種“文化關稅”,咱們得拿出更多《流浪地球》這樣的硬貨,用文化講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觀眾心服口服。特朗普的黔驢技窮,其實是給咱們送了個機會——在全球文化舞台上,咱得唱主角!
信息來源:
- 國家電影局官網,2024年電影市場數據及政策動態。
- 國家統計局官網,2024年我國經濟數據及產業報告。
- BBC News中文網,2025年5月5日,《特朗普:將對外國電影徵收100%關稅》。
- 《金融時報》,2025年5月6日,《特朗普對外國電影加征關稅的威脅將對美國電影業造成打擊》。
- 路透社,2025年5月5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強硬回應特朗普電影關稅》。
- 《紐約時報》,2025年4月25日,《特朗普的關稅碰壁,經濟戰略動搖》。
- 《華爾街日報》,2025年4月28日,《特朗普考慮下調對華關稅》。
- ProdPro,2024年度美國電影製作支出報告。
- FilmLA,2025年第一季度好萊塢製作數據。
- 高爾街,2025年北美票房預測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