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維多利亞港的霓虹燈還沒亮透,娛樂圈先炸出一記驚雷。
4月12日凌晨三點,71歲的"商業片鬼才"王晶突然在微博甩出一記"血滴子",
直劈當下最炙手可熱的"香港頂流"姜濤:
"人胖歌爛舞差!求求你滾出娛樂圈啊!"
這串連珠炮似的狠話,猶如往油鍋里潑了盆冰水,瞬間讓港島娛樂圈炸開了鍋。
這位以《賭神》《九品芝麻官》橫掃錄像廳時代的導演,
此刻化身"娛樂圈紀檢委",字字見血地撕開流量時代的遮羞布。
被炮轟的當事人姜濤可不是等閑之輩——作為香港男團Mirror的"C位擔當",
這個24歲的圓臉小哥去年生日時,粉絲硬是把銅鑼灣包場成"姜濤快樂屋",
超500塊LED屏滾動播放他嘟嘴賣萌的照片,
應援人潮把時代廣場圍得水泄不通,連港媒都驚呼這是"二十一世紀香港最有實力的追星現場"。
"王晶這波是關公戰秦瓊啊!"某資深娛記在茶餐廳嘬着凍檸茶感慨。
確實,當拍出過周潤發、邱淑貞的老牌導演,杠上日均熱搜五條的Z世代偶像,這場對決活脫脫就是香港娛樂圈的"世紀大戰"。
王晶的控訴可謂刀刀致命:先是嘲諷其外形"橫向發展像發酵麵糰",
接着diss唱功"比KTV麥霸還災難",
最後補刀舞技"跳得像被踩了尾巴的加菲貓"。
這毒舌功力,比他在《康熙來了》吐槽嫩模時還要狠辣三分。
吃瓜群眾火速分成兩大陣營。70後大叔們拍手稱快:
"王導終於說了大實話!現在的明星門檻低到地下室了!"
而姜濤粉絲則暴跳如雷,在社交平台刷起#守護全世界最好的姜姜#話題,
有狂熱粉甚至把王晶1990年的《赤裸羔羊》劇照P成遺照。
更有意思的是,某論壇突然冒出"姜濤模仿大賽",
各路網紅爭相展示"機械舞跳成殭屍步"的絕活,點擊量分分鐘破百萬。
深扒這場風波,背後是香港娛樂圈青黃不接的隱痛。
當年四大天王能唱能跳能演戲,如今頂流們卻靠社交平台數據稱王。
姜濤所在的Mirror組合,出道三年就包攬35個廣告代言,演唱會門票三秒售罄,
但被問及代表作,粉絲只能搬出去年那首被樂評人稱為"幼兒園匯演水平"的《矇著嘴說愛你》。
這種青黃不接的景象,恰似當年王晶在《精裝追女仔》里諷刺的"漂亮草包"照進現實。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嗅到炒作氣息。要知道,王晶新片《澳門風雲4》剛立項,而姜濤主演的《忽然單身》正在熱拍。
雙方經紀公司的操作更耐人尋味:王晶工作室對爭議笑而不答,姜濤團隊則放出"閉關減肥"的路透照。
這出好戲,到底是老藝術家痛心疾首,還是資本操盤的精準營銷?恐怕要等時間給出答案。
縱觀華語娛樂圈,這樣的吃瓜戲碼早已不是首演。
蔡徐坤被批"雞你太美",肖戰遭遇"227事件",每次流量與實力的碰撞都能掀起血雨腥風。
但香港這場戰役尤為特殊——在TVB式微、港片沒落的當下,
姜濤現象就像一劑強心針,讓本土娛樂業看到新希望,卻也暴露出竭澤而漁的隱患。
銅鑼灣的巨屏仍在輪播姜濤的廣告,王晶的吐槽帖轉發已破10萬+。
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或許正預示着娛樂產業到了革新的十字路口。
當某天粉絲髮現偶像除了數據一無所有,資本收割完流量紅利離場,留下的會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能比王晶的毒舌更值得整個行業深思。
這場"新舊頂流"的碰撞,恰似香港茶餐廳的菠蘿油撞上網紅臟臟包。
老派匠人看不慣流量快餐,新生代嫌棄傳統太out。
但真正該被審視的,或許是這個讓"數據代替實力"成為可能的畸形生態。
畢竟娛樂圈不該是馬戲團,觀眾要的從來不是只會轉圈的小丑,而是能用作品說話的真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