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遙遠的樹
一首《鴻雁于飛》在上海演唱會《山歌響起的地方》響起,讓我重新認了刀郎……
鴻雁于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徵,劬勞於野…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當穿插着蘇州說唱,上海民歌、崑曲的一首歌,最後用《詩經》中《鴻雁》的吟誦來收尾,我被驚到了,這是演唱嗎?明明是聽了穿過遠古的對白與交響!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我更能體會他深情地吟唱里所表達的憂傷:
我曾寫過生命和玫瑰,在跳動着荊棘的坎坷,我曾唱過悲歌,在失落大地流淌的紅色……
再配上這國樂與西洋樂的混響,也是太震撼了。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我不追星,但從《2002年第一場雪》開始,我對刀郎的通俗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詞曲到演唱。在他的歌里,能感受到凄涼悲傷,也能得到力量。我就這樣聽着他的老歌,寒來暑往十幾年。
但從他的《牧羊人》開始,我又就感受到了不一樣:
風似手在輕輕滑過,
滿溝與壑的額,
忐忑是情懷融融展不扯眉間的鎖。
……樹葉如黃昏……
我見到雨蒙蒙淅瀝瀝顫巍巍,
遮不住歲月的嘆息……
在這悲憤的歌詞里,我品出了元曲的韻味,之後又在《羅剎海市》《花妖》里,感受到唐詩宋詞的妖嬈。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我曾想,是不是孤獨與苦難,讓他歷練了才學與品行,促使了他將現代音樂的詞曲與遠古的詩詞融合,共濟一堂!這精彩完美地在上海《民歌唱響的地方》呈現!
一個被排擠沉寂了十幾年的歌手,在巡演期間(還參加了成都人大議事)創作演唱這樣的歌曲,在現世中有誰能做到?!況且,還把中國遠古的詩詞融入現代流行樂的創作中,還能有誰做到!?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我因此更進一步理解了,為什麼那麼多中老年人,也有許多年輕人喜歡刀郎,喜歡刀郎創作的音樂,我在《鴻雁于飛》中找到了答案:既能在淡泊中釋懷,又能在吟唱悲鳴中昂首;世間被壓榨、禁錮、束縛的,不只是遠古的愛情與平民……
一個民族的覺醒與復蘇靠什麼?文化!它包括文學、音樂與藝術創作。而刀郎則勇敢地先行一步,唱着獨屬自己的不一樣的歌,帶着我們民族血脈里流傳的底色!
在我的認知里,他才是純粹的音樂人,音樂詩人,一個有擔當、擠身於平民百姓之中的歌者……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由此,我忽然想起一九年入駐頭條時,我給他的評價:
一一以我的欣賞水平,我不喜歡造作,不喜歡壓抑。……
我喜歡刀郎的平淡一一娓娓地傾訴自己給他人……
我喜歡刀郎的不屑一一我行我素,不管別人的偏見……
我喜歡刀郎的襟懷心懷坦白一一愛就愛了,恨就恨了,不隱藏……
我喜歡刀郎為大眾真誠創作演繹作品,一絲不苟,不嘩眾取寵……
我喜歡在刀郎的歌聲里,追尋我曾擁有和失去的一切…………
《鴻雁于飛》,四絕唱也是悲鳴……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網絡圖片侵權刪除
文/遙遠的樹原創/轉載聲明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刪除
謝您的閱讀點評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