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張鐸的另一面:他是4000隻流浪貓的“入殮師”也是生命守護者

文章系轉載,非原創作品,原創 一隻老熊貓 寵愛lian萌

當有小道消息稱《狂飆2》將要回歸時,觀眾又可以看到“安欣”的執着與正義時,或許很少有人知道,“安欣”的飾演者張譯在現實中的另一重身份——一位救助了4000多隻流浪貓的“入殮師”。他不僅用演技征服觀眾,更用對生命的敬畏與溫柔,為無數流浪貓點亮了最後的尊嚴。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位影帝的“B面人生”。

一、熒幕之外,他是七隻貓的“貓奴爸爸”

張譯的家中住着七隻“貓祖宗”,每一隻都有獨特的故事:

老大“果子”:法文名“果賽特”,靈感來自《悲慘世界》,性格傲嬌卻深得寵愛。

“牽牽”和“掛掛”:大連拍戲時撿回的流浪貓,因擔心殺青後送養會牽掛,乾脆取名“牽牽”“掛掛”留在身邊。

張譯對貓的寵愛近乎“離譜”:貓咪爬到他背上吃早餐,他紋絲不動;被貓抓傷後,他第一時間安慰貓“沒事”;甚至專門在卧室牆上掏洞,給貓主子們打造專屬通道。網友笑稱:“別人曬娃他曬貓,別人養主子他養祖宗!”

二、“流浪貓入殮師”:為生命畫上最後的句點

如果說收養是溫暖的開始,那麼張譯對流浪貓“身後事”的守護,則讓這份善意多了一份沉重。

深夜的“最後一程”:他常在夜間開車尋找流浪貓,隨身攜帶塑料袋。若遇到不幸離世的貓咪,他會輕輕擦拭毛髮,用塑料袋包裹後帶到樹林或灌木叢安葬,並鞠躬道別:“對不起,請一路走好”。

從恐懼到責任:最初面對屍體時,他“嚇得直哆嗦”,但他說:“流浪已足夠不幸,至少讓它們體面離開”。

這份堅持源於早年經歷。他曾目睹流浪貓被車輛碾壓,從此呼籲:“夜間行車請放慢車速,路邊的小生命同樣珍貴”。

三、救助4000隻貓:低調的公益巨人

張譯的善意遠不止於個人行動:

公益平台的力量:他創立流浪貓救助平台,累計幫助近4000隻貓找到新家或接受治療。

“捐助700貓”事件:一次緊急救援中,他自費為700隻流浪貓提供醫療和安置,卻鮮少對外宣揚。

絕育倡導者:他通過知乎科普“科學養貓”,強調絕育的重要性:“減少流浪,才是真正的慈悲”。

他常說:“一個人的力量太小,只有大家都行動,流浪貓才能活下去。”

四、貓教會他的事:從表演到人生

張譯常說:“我的演技是跟貓學的。”

“貓老師”的課堂:他觀察貓對外界的真實反應,悟出表演真諦——“像貓一樣,只對當下的刺激做出本能反應”。

張譯在《我不是潘金蓮》中飾演的“賈聰明”

知乎上的“鏟屎官大V”:從“貓尿為什麼留坑”到“給貓絕育是否太殘忍”,他的回答既專業又幽默,個人簡介更寫道:“貓與觀眾的侍者”。

五、他說:“世界不只有我們自己”

張譯的信條簡單卻深刻:“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動物。”

這句話貫穿了他的生活:拍戲時揣摩角色至瘋魔,生活中為流浪貓彎腰低頭。他用行動證明,真正的勇敢不僅是熒幕上的正義凜然,更是對弱小生命的溫柔共情。

你是否也曾遇到過需要幫助的流浪動物?或是被某個瞬間的生命故事觸動?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