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業將顛覆世界格局,招致歐美加關稅,讓車企走出去是非常有必要的

中國汽車業將顛覆世界格局,早在2023年我國汽車業就取代房地產,成為支柱性產業,產值11萬億元,接近全國gdp總值的10%,這讓我們成為繼日本後第二個以汽車產業為經濟最大支柱的國家,而且增長勢頭強勁,大有顛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趨勢。

2024年的數據還沒出來,但2024年,我國汽車出口585.9萬輛,同比增長19.3%,遠超去年的預期,這是全球第一的汽車出口成績單,我們堂堂正正地戰勝了汽車出口強國日本。而且整個有關汽車的製造業,對gdp的貢獻達到了23%,這和上文說的10%並不矛盾,因為我們不僅生產整車,還有各種零部件,汽車業對經濟的貢獻超過五分之一,這是妥妥的汽車業大國。難怪歐美都看不下去,比着加關稅,因為全球汽車市場就這麼大,我們生產的整車、零部件多佔一部分,它們就要失去一部分。不僅比亞迪、奇瑞、長城等國產品牌的產品極富競爭力,我們的汽車製造業產業也對全球車企有極大吸引力,哪怕有些品牌在國內市場賣不動,廠家也願意將生產基地放在我國,生產出整車再對全球其他市場出口,這就從根本上動搖了全球汽車產業格局。

以前,全球汽車市場主要有日韓、歐洲和北美洲,後來又多了一個我們!2024年我國內部汽車消費為2557.7萬輛,全球第一,手握全球第一規模的汽車市場,不僅吸引了全球車企來華投資,巧妙的刺激手段與保護措施結合,又培養出了我們自己的汽車品牌,特別是國產電動車品牌已經是世界第一。

以前,汽車研發、製造主要集中於美日韓和歐盟等發達國家,這讓它們享盡了紅利,而製造環節分散在各個汽車市場里,幫助有汽車消費能力的國家創造就業。如今研發和生產都在向我國集中,這種產業結構的顛覆是歐美日都受不了的,一些發展中國家也受不了,這意味着所有的利潤都在我們手中。舉例說明,在國內銷量撲街的福特汽車,按照它的銷量其實早該退市了,但它的生產線從未停歇,因為它主要對國外市場供貨,每年都要出口整車10萬輛以上,福特看中的其實是我們對待製造業企業的良好政策、人力資源成本和原材料價格優勢。同理,韓系車現代、起亞兩個品牌在國內銷量也不好,但仍然維持着生產線運轉,目的也是轉向出口。特斯拉上海工廠就更不用說了,它的產能是特斯拉所有工廠總產能的一半,最高有20萬輛對外出口。

不僅車企樂此不疲的來我國建廠,就連一些知名的零配件供應商也一起來了,比如博世、大陸和電裝等,它們在我國建成了6個汽車產業聚集區,共同促成了我國汽車產業的繁榮。但這種一家獨大的現象不一定是好事,一味壓榨國內產業工人來降低成本是不明智的,這樣的繁榮毫無意義,而且我國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勞動力成本上升是遲早的事。而且,奪走其它汽車市場的工作崗位會招致抵制,特朗普曾說他歡迎中國車企去美國建廠,僱傭美國工人並創造稅收,否則就要加關稅。不僅僅是美國,馬來西亞、泰國這樣的小型汽車市場也希望保留製造環節。對美國、歐洲這種人工成本高昂、環保法規變態的地區,去建廠是不明智的,但泰國、馬來西亞不存在這些問題,歐盟內的匈牙利、波蘭等對汽車工廠也是十分友好的,所以讓車企走出去是可行且非常必要的,尤其是比亞迪、上汽等頗有競爭力的國產車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