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歌賽在混亂中落幕,瑞士奪冠


本報特約記者 劉皓然 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

以色列選手演出時被噓、荷蘭選手遭驅逐、瑞典爆發大規模抗議……當地時間11日,第68屆歐洲歌唱大賽在一片爭議聲中落下帷幕。受國際局勢影響,一眾參賽選手飆歌的同時不忘“站台”,一場樂壇盛事彷彿成了巴以局勢的“晴雨表”。

“史無前例”的退賽

瑞士德語廣播電視台(SRF)12日報道,瑞士歌手內莫以一曲《密碼》贏得第68屆歐洲歌唱大賽冠軍。這也是繼1956年瑞士歌手奪冠,1988年席琳·迪翁代表瑞士參賽奪冠後,瑞士歌手第三次奪得冠軍。據英國廣播公司BBC)12日報道,內莫的最終得分為591分,克羅地亞選手以547分位居第二,烏克蘭選手獲得季軍,法國選手排在第四。值得一提的是,之前比賽中剛一開嗓就遭到台下一片噓聲的以色列歌手戈蘭以375分的成績獲得第五。

BBC形容稱,本屆歐洲歌唱大賽充斥着混亂,多名歌手或提出抗議,或違反規章,或受到“針對”。在11日下午的綵排中,法國參賽歌手斯利曼在台上發表即興演講稱:“在場的每一位歌唱家都要歌頌和平與愛,我們以音樂之名團結在一起,更要熱愛和平。”媒體稱,這番計劃之外的演講很可能已經違反了主辦方有關“不得發表政治聲明”的參賽守則。因不滿以色列媒體對自己的報道,愛爾蘭一歌手直接缺席了綵排。

荷蘭歌手克萊因更是受到了當地警方的調查。本月9日的半決賽結束後,克萊因在新聞發布會上拒絕與以色列選手戈蘭座位相鄰,還多次用一面荷蘭國旗將頭罩住。之後,他在後台與工作人員發生衝突,被控訴有“威脅行為”,不僅遭到警方調查,更是在決賽開賽前被取消參賽資格。據荷蘭廣電公司AVROTROS報道,克萊因是不滿後台工作人員未經他同意就進行拍攝。他的舉動被視為“威脅行為”,但事實上他既沒碰觸到攝像機,也沒碰到拍攝者,荷蘭媒體認為主辦方的懲處方式“做過了頭”。歐洲歌唱大賽賽事專家喬丹表示,參賽選手在決賽前夕遭驅逐堪稱“史無前例”,“克萊因可能是無辜的”。

馬爾默爆發大規模遊行

賽後,內莫在記者會上慨嘆,他的參賽體驗“並不算愉快”。他表示,賽事期間發生的很多插曲與“愛與團結”並無關聯,這讓他“感到悲哀”。

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報道稱,就在決賽進行當日,賽事舉辦地瑞典馬爾默爆發大規模遊行,數千名抗議者持巴勒斯坦旗幟,高喊“(歌唱大賽)以種族屠殺之名團結”口號。有的抗議者認為,允許一個正在實施種族屠殺的國家派代表參與這項樂壇盛事並不公平。另一方面,他們對當地政府沒收抗議者巴勒斯坦旗幟的行為也深感不滿。還有人諷刺賽事的主辦方——歐洲廣播聯盟(EBU)公然實行雙重標準,因為該機構2022年時曾禁止俄羅斯歌手參賽。

報道稱,馬爾默在歌唱大賽進行期間多次出現抗議活動,最初的幾場遊行相對平和,但在賽事進入到決賽時期街上的氛圍逐漸熱烈,多名抗議者被警方逮捕。瑞典“環保少女”格蕾塔·通貝里也參加了此次活動,最終她被警方拘捕並帶離現場。

“泛政治化”的音樂賽事

據“德國之聲”報道,今年歐洲歌唱大賽堪稱這項賽事歷史上“最富政治爭議性”的一屆。

英國獨立報》報道稱,多國參賽選手都藉機“站台”、發聲。本月7日,一名瑞典歌手獻唱時還特意纏了一條巴勒斯坦傳統的頭巾。今年的賽事也是以色列遭到嗆聲最多的一年——無論是選手登台,還是評委、觀眾為該國選手打分,現場均能聽到鋪天蓋地的噓聲。

而內莫的獲勝被多家媒體稱為“中立國”的勝利。瑞士《每日導報》稱,鑒於該賽事的各種政治衝突,內莫的表現可以視為“最強烈的信號”。德國《南德意志報》更直接地表示,“唯一被認為完全中立的國家最終獲勝”“其表現本身就表現出了極大的平衡感”。

《歐盟記者報》刊文稱,賽事的主辦方年年都嚷嚷“別讓政治捲入賽事”,但是“年年都失敗”。文章稱,歐洲歌唱大賽的計分機制獨特,選手的評分一半取決於專家評委,另一半則取決於各國觀眾,這樣一來難免涉及“地緣政治”——因為觀眾會基於國家友好程度為選手評分。該媒體稱,近年來這場賽事走勢就如同“暴力衝突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