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65歲還苦練“七十二變”的章金萊,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

文 | 小白檀

編輯 | 小白檀

前言

如果不是天意冥冥之中早有註定,或許六小齡童也會與這位傳世佳話的角色失之交臂,並且大家至今家喻戶曉的“孫猴子”也將以另一種形式演繹。

誰能想到,靠孫悟空火了38年的他,竟是個被塞進劇組的“關係戶”!

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到底有什麼隱情?

六小齡童的演藝生涯

六小齡童於1959年出生,六歲的時候他便開始跟着父親六齡童學習相關武藝戲曲。

在上海高中畢業後,順利考入浙江崑劇團藝校,加倍努力鑽研中國戲曲的傳承。

在這之後,六小齡童於崑劇方面的演繹中嶄露頭角,後面,他還在《悟空借扇》中飾演了孫悟空 ,也是這個時候他第一次接觸到了“孫悟空”一角。

可見,六小齡童在積累一定演戲經驗時,就已經與“孫悟空”這一角色結下了深深的“緣分”。

而他也在父親的支持下,不斷展現自己作為演員的天賦,也是這份才能與堅韌讓書中的“齊天大聖”選中了他,同時也打動了本劇的導演。

但是六小齡童又是通過怎樣的機會與方式撼動了楊潔導演原本心中的選角呢?

接着讓我們通過了解劇組選角經過來一探究竟。

楊潔導演在選角時,她首要考慮的便是演員的戲曲功底,以及對劇本的演繹,可以暫時拋開長相與身材的因素,如若是這樣,那在她來看,六小齡童確是“最佳人選”。

但這個說法是楊潔導演在一開始心有“猴哥”人選但慘遭滑鐵盧後,由於他的父親—六齡童的極力推薦,她把目光成功轉向六小齡童之後才產生的。

當時一起參與面試的還有小七齡童,在經過導演與副導以及製作組一齊討論後,便拍定了六小齡童作為本劇主角之一“孫悟空”。

在六小齡童演繹“猴哥”一角初期,楊潔導演時有不滿,因為他的演繹方式對於身經百鍊的楊導演來說“略顯稚嫩”。

即便在這個時期受到了不小的打擊,他仍舊選擇堅持下去,不停歇地練習並儘可能貼近角色形象,而對於楊潔導演的指導,他也是一刻都不敢怠慢。

不過,有演繹的地方就肯定會存在質疑的聲音。

在《西遊記》播出後,雖受到大眾追捧,但仍有部分人認為六小齡童遠不及楊潔最開始的人選:國家京劇院董志華以及享有“北猴王”之稱的李萬春

世事難料,對於經典演繹的呈現不但需要貼合角色本身,更需要機遇與運氣,或許六小齡童就是書中孫悟空欽點的最佳人選呢!

“美猴王”的養成

對於他出演《西遊記》中的主角之一“孫悟空”來說,是作為父親的章宗義循循善誘,幫助並引導自己走向“美猴王”的道路,成功將這一傳神演繹永久留存,他的父親也因為他堅韌不拔的品質與對演戲的熱愛而感到驕傲。

早期在父親的引領下,六小齡童在刻苦練習與創新中,成功開創了獨具一格的南派猴戲,奠定了集“人、神、猴”表演於一體的紹劇猴戲表演體系,因此被譽為中國“南猴王”。

在《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上天入地”“降妖除魔”,儼然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神仙般的存在”,同時吸引了一大批海外觀眾與追捧者,在採訪一部分國外名人時,他們表示自己最愛的作品之一,便是這部《西遊記》。

據不完全統計,由六小齡童飾演的電視劇《西遊記》至少已在海內外重播將近4000餘次,成為電視劇史上難以超越的經典劇集,而且以前每次暑假的時候,我們都會在電視上看到孫悟空的身影。

六小齡童在演員生涯的後半生一直追求發揚“猴戲文化”“西遊文化”。

在某次的訪談中,他提到在劇組有很多場戲需要他的眼神變化,而對於高度近視的他來說無疑是一次艱難的歷練,他通過堅持“猴戲文化”精神,苦練乒乓球,用眼睛直視太陽等一系列眼神訓練最後為我們展示了家喻戶曉的“火眼金睛”。

六小齡童曾經笑稱自己是“最幸福的演員”之一,他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廣大使”,將對中國戲曲的熱愛外化於行,體現出老一輩藝術家的格局與氣度,也展現出我們作為禮儀之邦、文明之邦的精神凝聚力。

苦練七十二變,笑對八十一難”也成為了六小齡童的人生格言。

結語

即便現在網絡上仍出現對他生活及人品的嘲諷與懷疑,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為中國戲曲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我們後世代代相傳《西遊記》這一經典。

或許是通過西遊記這一機遇,六小齡童的大火來得突然,十六歲被稱為“神童”的六小齡童只專註於傳承並弘揚“戲曲文化”與“西遊文化”,導致輿論發酵。

現如今,但我們依舊可以通過他一生的演藝經歷中看出,他把心中那份純粹的愛全給了《西遊記》。

在最後一段日子裡,六小齡童始終將心中孩童般純真的熱情留給中國戲曲文化的傳承,他始終認為父輩們對戲曲的熱愛以及對“猴戲文化”“西遊文化”的堅持不懈是他最大的源動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