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甄嬛傳》,每次看到甄嬛和果郡王一起相知相戀的片段,就覺得有點彆扭!也很討厭果郡王這個人設!在前期,明知甄嬛是自己的皇嫂,第一次就藉著酒醉的理由騷擾甄嬛!看似放蕩不羈,內心卻有着精密的盤算,難道他就不怕甄嬛向皇上告發?諸多行為看來。果郡王應該知道皇上假扮自己和甄嬛親近,所以甄嬛更不可能把這件事告訴皇上。
二做為甄嬛,她吩咐流朱,今日之事,一個人都不許說起,否則我死無葬身之地。
既然甄嬛知道她和果郡王搞曖昧這件事傳出去,她死無葬身之地,那她為何後面還是屢嘗禁果呢?
在看蓮湖泛舟這一段,甄嬛因為偷偷看望眉姐姐,為了躲避侍衛,“不得已”和果郡王在小船上獨處。
如果按照常人的想法,在船上她不該多言,甚至應該避免和果郡王的多加交流,然後靠岸走人。
倘若她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只是禮貌寒暄,設有邊界感!相信,果郡王是不敢貿然說些表白的話吧!
果郡王先試探甄嬛:身在其中,果然比遠觀更得妙趣。
這句話,很有雙重意味,表面上是讚美蓮花,實則讚美佳人!
如果甄嬛聽得懂,言語沉默,或面色微嗔,相必果郡王定會收斂自己的輕浮!
果然,甄嬛接着果子的話反而說:果郡王喜歡蓮花嗎?彷彿男子會多偏愛松竹些。甄嬛不僅沒有抗拒果郡王的性暗示,而且還表達了進一步了解果郡王的意願,這讓果郡王喜出望外。
以及多處的一些交談,感覺,甄嬛真是有些綠茶,自恃清高,着意表現出她的與眾不同,特立獨行,見解深刻,就是說,她在男性面前着意表現出,她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女人。
直至,發現果郡王掉落的的荷包,發現自己的小像!
甄嬛沒有收起小像,或者扔掉,她雖然面帶薄怒,但是還是接受了果郡王的曖昧:
這一段里,甄嬛試探對方、賣弄才情,面對錶白不直接拒絕,還把小像又塞回去。這種表現,甄嬛雖然沒有明面上認可果郡王的追求,但是也沒有拒絕和厭惡,有點欲拒還迎了。甄嬛太自信了,她以為憑藉著自己的聰慧,主動權就永遠在自己。
甄嬛這性子啊……嘴上說的好聽,對人感覺都是真情七分表現出來有十分。。
甄嬛太輕視男人這種佔有型的動物了物了,還以為果郡王是溫實初,表白不僅滿足了她的虛榮心!她也為自己多了一個裙下之臣感到洋洋得意。
果郡王很真的很逾矩了,一步一步的言語試探,照片表白,連邀請到自家清涼 台都說出來了!很有狼子野心,憑着甄嬛冰雪聰明,也意會到了!但是,甄嬛並沒有拒絕,願意入局,所以。加強了果郡王的步步為營!
其實。有一部分有幾分姿色或者魅力的女孩子多少都會有那麼一點喜歡吊著男人的心思。。
但經歷多了接觸的男人多了,也就會慢慢發現自己從前多幼稚了,慢慢也會成長起來。。普通男人尚且如此,何況果郡王這樣的天之驕子一樣的男人。
看了幾遍《甄嬛傳》!感覺到,甄嬛就是慕強+慕文青氣質的男性,以為對方能夠視她為唯一,能夠覺得她不同。自恃清高和矯情!文青氣質滿滿!希望別人對她另眼相看!
甄嬛的這種帶點虛榮心的心思,真是像極了很多年輕女孩啊,對於向自己示好的男性,一邊保持着曖昧接受對方的關心,一邊又不明確拒絕,
也是,甄嬛自認為自己絕頂聰明,加之,也聽聞果郡王之前傳出來的盛名,和表現出來的文青氣質,多少還是有點吸引甄嬛的。她在廟裡許願的天下最好的男兒,可能就是果子狸表現出來的人設:皇親國胄、英俊瀟洒、才華橫溢,又還專情。加之,果郡王對她情有獨鍾,所以有種相見恨晚。惺惺相惜之感,又不能表露,多少還是有些好感吧,不覺情不知何時起吧!
所以說,不合常理的曖昧還是不要生起的,人還是需要理智和成熟一些!不要隨着虛榮感覺,任由情感泛濫!背棄了道德,責任,釀成苦果,承受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