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屈旌
近日,劉詩詩直播回應新劇《一念關山》打戲全用替身的爭議,她幾度哽咽表示因很久沒拍過打戲,進組前期練習了很久,拍攝時打開心了也會主動提出多打幾場。她還表示明明有自己拍攝了同款鏡頭,後期剪輯時卻替換成替身的。(據12月5日閩南網)
劉詩詩與吳奇隆結婚並生子後,已經有相當一段時間沒有新作品了。然而,她曾出演多部爆款古偶劇,雖然人不在江湖,但江湖卻總有她的傳說,很多粉絲一直盼着她復出演古裝劇,而《一念關山》作為劉詩詩回歸古偶的“第一炮”,自然也是備受關注,開播以來熱度一直攀升。
有熱度必然就有爭議,很多觀眾肯定了劉詩詩的盛世美顏,也有人對她演技的停滯不前感到失望,而一些細心的網友發現,劉詩詩的打戲使用了替身,而且在後期製作中,替身的臉部被全部馬賽克處理,即便是短暫的鏡頭也無法辨認。
《一念關山》中打戲替身臉部被馬賽克(來源:影視劇截圖)
要知道,劉詩詩在85後女星中是以“打戲”漂亮出名的,她本身就有舞蹈功底,加上早期勤加訓練,練出了一副好身手,在多部影視劇中貢獻了乾淨利落、英姿颯爽的打戲片段。所以,在傳出她要演《一念關山》時,就有很多觀眾對她的打戲寄予厚望,甚至希望她用出色的表現整頓當下打戲敷衍套路的“古偶圈”。劇集宣傳時也濃墨重彩地渲染了劉詩詩打戲不用替身,真身上陣,全程高燃等等,在這麼高的期待之下,如此明顯的替身打戲,的確是顯得有些不如人意,也引發了劉詩詩不敬業,劇組馬賽克糊臉不尊重武替等爭議。
劉詩詩工作室曾重點宣傳該戲中的打戲 (來源:微博)
劉詩詩的回應,說白了就是把鍋從自己身上,甩到了劇組身上,意思就是,打戲姐是拍了的,不知道為什麼導演沒用。這又引發了新一波的爭議:究竟是劇組欺負劉詩詩,還是劉詩詩打戲不過關所以沒用?無論如何,不管誰是誰非,這劇的討論熱度算是到手了。
客觀來說,影視劇中演員使用替身其實很正常,用替身就等於不敬業,其實是一種誤解。一些高難度、有危險的動作要求演員全部自己掌握,確實有困難,哪怕硬上也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很多劇組耗不起這個成本,萬一演員受傷了,更會耽誤拍攝進度,所以哪怕演員不要求,劇組也會選擇用替身。而其他一些替身的使用,多數也是為了節約拍攝時間和成本,很多時候都是劇組的需求,而不是演員的要求。
但為什麼現在觀眾對於演員用替身,會有如此激烈的抵觸情緒呢?
一來,之前一些濫用替身的行為,把演員行當的名聲搞壞了。此前,一些流量明星為了多跑場,多賺錢,過分壓縮拍戲時間,導致劇組不得不用替身補上,還有些明星把自己看得無比“嬌貴”,什麼戲只要不露臉就讓替身上,導致一段時間內大量濫用替身的影視劇荼毒了觀眾的眼睛,讓大家對於用替身形成了本能的反感;
二來,近年來明星的超高收入頻頻曝光,一些“天價片酬”令人咋舌,如果明星演員拍有難度的戲就用替身,會給人一種“不幹活,不吃苦,光拿錢”的感覺,自然不會得到觀眾的認可。
用替身本沒有什麼過錯,但把握尺度很重要,至少要保證鏡頭不會穿幫。力所能及、保障安全的情況下,能不用替身就不用替身,是演員應盡的本分,也應該是影視創作的基本原則。如果說替身用到要拿馬賽克糊臉的地步,不但是對替身演員不尊重,對觀眾也沒尊重到哪兒去;而如果明明大量使用了替身戲,卻在宣傳時避而不談,反而大說特說“親身上陣”,那就有“詐騙式”營銷之嫌了。
雖說在社交平台上,往往是粉絲的聲量比較大,但現在多數觀眾看劇,已經不會單純奔着某個演員去看了,劇作能不能收穫好評,還是要看整體的質量,劇情、服化道、拍攝手法、演員演技都不能拉垮。劇的口碑和演員的口碑也是息息相關的,內部“甩鍋”其實沒什麼意義,直面當下的問題,挽回觀眾的信任,才是正途。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