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水淹沒了!快逃命!”
在凌晨時分,錄音室突然遭遇了一場巨大的水患。
室內兩人驚慌醒來,本能地跳起來,卻不慎落入水中。
此時,他們下意識地看向設備,那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基石,一旦被浸泡在水中,多年的努力將付之一炬。
然而已經來不及了。
所有東西都浸泡在水中。
錄音器材、錄音好的母帶、試聽音樂……
水位迅速上漲。女孩試圖撈取物品,但汪一平制止了她。
“保命要緊。”
兩人踉蹌着跑出房間。
逃出之後片刻,水已經淹沒了地下室。
女孩嘴唇顫抖,大腦一片空白。
那是2001年9月,
一場名為“娜莉”的颱風肆虐當地,摧毀了無數房屋。
他們的希望也在那個雨夜破滅了。
女孩名叫阿桑。
男的便是汪一平,她的專屬經紀人。
洪水事件後,他損失了近400萬,幾乎徹底破產。
而阿桑的音樂專輯就此毀於一旦。
數年來的努力,頓時化為泡影。
此時距離阿桑憑藉一首名為《葉子》的歌曲走紅,還有兩年時間。
她默默無聞,如同微小的螞蟻。
人們普遍不認為她具備走紅的潛質。
然而,除了汪一平,唯有他相信阿桑。
“你還想不想再拼一把?”
“我想,但……”
阿桑自覺對不起汪一平,幾乎打算放棄一切。
“好吧,我們再重新開始。”
她抬頭,重新燃起了前行的勇氣。
那時她並不了解,她接下來將要經歷的考驗將不僅僅止於這一次。
2
阿桑,如同她的名字一般,歷經了生命的千錘百鍊。
在她遇見慧眼識才的汪一平之前,她已經默默地耕耘了很多年。
在小時候,她家庭的父母關係不和睦,總是爭吵不休。
阿桑對這樣的生活感到厭倦。
“我想逃避,逃避的方式就是通過唱歌。”
她獨自一人,不斷吟唱。
唱那些難以言表、潮濕細膩的情感。
1995年,阿桑高中畢業,進入了台灣藝術工作總隊。
她終於有機會登台演唱。
但與此同時,她也要承擔起主持人、伴奏舞者、道具製作、服裝縫製、設備搬運等工作……
她的角色更像是後勤人員,工作瑣碎而乏味。
費玉清,曾擔任藝工隊工作的人,曾說過:
“最害怕被調到服裝組或小道具組。”
然而,阿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堅持了整整五年。
2000年,他們的團隊經歷了人員精簡。
阿桑只能選擇離開,與幾位朋友共同組建樂隊,在酒吧中進行駐唱。
就在那一年,她遇到了改變她一生的伯樂——著名音樂製作人汪一平。
汪一平對她的潛力深感讚賞,並花費一年的時間用心培訓她,從發聲技巧到音樂風格。
隨後,他們正式錄製了試聽帶。
他們的艱辛歷程由此展開。
第一次錄製了6首歌曲,試聽帶遞交後,立刻有唱片公司表示興趣,要求他們放棄其他安排。
阿桑非常開心,覺得美好的歌唱生涯即將開啟。
然而,他們婉拒了其他邀約,耐心等待。
不曾想,等待了半年之久。
汪一平無法忍受主動找上門,對方卻閃爍其詞:
“唱片業如今不景氣,而且她也不是一位美少女,做起來困難……”
一天的夢想破碎了,他們回到了原點。
正當兩人的臉色沉重時,汪一平接到了音樂製作人姚謙的電話。
姚謙評價道:"阿桑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音樂人。"
汪一平尚未從喜悅中反應過來,姚謙就繼續透露了他的來意:
"希望能購買《遠走高飛》這首歌,卻不希望簽下人。"
阿桑後來以一種自嘲的口吻提起這一點。
那時的許多朋友勸告她:"阿桑,考慮一下換份工作吧。"
然而,她並沒有輕易放棄。
汪一平也決定爭取第二次機會。
儘管這六首歌曲的反響平平,他決定重新開始。
他從零開始作詞作曲、編曲錄音,一點一點地進行。
與此同時,阿桑一邊打工維持生活,一邊抽出時間錄製歌曲。
新專輯在逐漸完善之中。
然而,命運再一次捉弄了他們。
2001年9月,一場颱風引發了洪水,淹沒了一切器材和錄音帶。
一周後,洪水退去,兩人目視着凌亂的錄音室,彼此無言。
汪一平幾乎破產了。
所有人都勸告他放棄。
這個女孩子缺乏商業價值,再怎麼包裝也難以走紅,何苦繼續投資呢?
然而,汪一平卻像一個熱衷的賭徒,異常執着。
他負債籌集了專輯製作的成本,向朋友借來器材和錄音室,艱難地重新製作了專輯。
結果,他賭對了。
兩年以後,阿桑憑藉這個唱片,進入了華研公司。
最後憑着一首《葉子》,從此走紅。
3
千禧年之初,阿桑紅遍大江南北。
她成為了一代人心中不朽的“悲傷歌姬”。
她的許多作品深深紮根於人們的巷陌之間,傳唱不衰:《葉子》,《寂寞在唱歌》,《一直很安靜》……
儘管很多人對她並不熟悉,但只要歌聲響起,人們就會恍然大悟:哦,原來是她。
她的歌聲勝過了她本人,成為了無法擺脫的咒語。
然而,阿桑並不在意。
她並不追求名利,只是靜靜地唱着自己鍾愛的歌曲。
她唱出了孤獨:
孤單是獨自享受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單。
唱出了愛而不得:
這個城市太過虛偽,
愛情如同霓虹燈一般絢爛。
誰離去之後,卻忘了關閉那盞燈,讓夢想過於輝煌。
她的第一張專輯《受了點傷》反響熱烈。
許多人第一次聽到她,就被她那帶有些許磁性和純凈的嗓音所吸引。
她低聲吟唱,哀怨而婉轉的音符在空氣中流動。
她以獨特的方式詮釋了孤獨的含義,讓人感受到熱鬧和清冷的兩種情感。
在那個時代,街邊的店鋪常常播放她的歌曲,年輕人也會聚在一起聆聽,並跟着磁帶或CD哼唱。
她的主打曲《葉子》甚至邀請了當紅的Selina和鄭元暢拍攝了MV。
所有人都在說,阿桑終於走出了陰霾,取得了成功。
發布會上,她親自調製了一杯名為“苦盡甘來”的雞尾酒,在掌聲中全場歡呼。
她一口喝完杯中酒,眼眶紅了又紅。
2004年,阿桑入圍了金曲獎的最佳新人獎。
唱片公司緊抓機會,次年推出了她的第二張專輯,《寂寞在歌唱》。
然而,這次專輯卻沒有得到聽眾的明顯關注。
在當時,娛樂圈的新人層出不窮,像周杰倫、林俊傑、張韶涵、蔡依林、梁靜茹等人成為了當紅人物。
與他們相比,阿桑毫無熱度。
新專輯《寂寞在唱歌》默默地發布,並很快被人們遺忘,長時間被擱置在一旁,並漸漸蒙上了灰塵。
儘管阿桑在全各地積極宣傳,但銷量仍遠不及預期。
合約結束後,公司沒有選擇與她續約。
她黯然離開,帶着遺憾。
專輯銷量不佳,但其中的《一直很安靜》卻成為了傳奇之作,風靡整個天空。
這首歌是由《仙劍奇俠傳》劇組的配樂團隊創作的,並被林月如這個角色深愛着李逍遙的唱腔所詮釋。
阿桑離開公司後並未放棄自己的音樂夢想,她和汪一平一同來到了內地,積極籌備着他們的第三張專輯。
也是在這個階段,她邂逅了命中注定的他。
她計劃與他步入婚姻的殿堂。
此時,她的歌聲中充滿了歡快的音符。
4
故事講到這裡,也許你已經預感到接下來的情節了。
阿桑未能如願穿上婚紗。
2007年,她被確診患有乳腺癌。
2008年10月,她得知自己已經發展到晚期。
出於不想讓身邊的人擔心,她一直默默隱瞞着自己的病情。
猶豫再三後,最終她只對家人透露了實情。
以至於後來,當朋友們得知阿桑的死訊時,紛紛難以置信。
“怎麼可能,她當時正準備結婚嗎?”
師兄張智成,曾經與她並肩練歌、宣傳,如同親密的兄弟。
得知消息後,他愣在了原地,隨後失聲痛哭起來。
他取消了所有的通告和宴會。
在博客上發表留言:“桑!你回來啊!師兄我好難過!”
然而,在阿桑的博客上,她的頭像再也沒有出現。
阿桑的博客在2008年6月10日永久關閉了。
阿桑最後的一篇博文寫着:“我好了,再等我幾天!”
阿桑真的非常樂觀。
她一直天真地相信自己能夠康復。
她在醫院病床上哄着痛苦流淚的母親:“媽媽,等我的病好了,我會學習英語、彈吉他,並給你唱英文歌。”
臨終之際,她的疼痛已經無法忍受,神智也開始模糊不清。
然而,她依然提醒家人:“請不要給嗎啡太多,我擔心病癒後會成癮。”
阿桑於2009年4月6日去世。
她的夢想和痛苦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我還記得那一天。
同桌告訴了我:“阿桑離開了。”
我不相信。幾天前我還聽着她的磁帶呢。
我靠近諾基亞小小的屏幕。
我反覆閱讀那篇只有百來字的新聞,一遍又一遍。
最終確認,新聞中去世的阿桑就是那個阿桑。
那幾天,很多同學把QQ簽名改成了她。
“懷念阿桑。”
“你聽,寂寞在歌唱。”
她曾稱自己為火的歌手而人卻顯得脆弱。
然而在眾多心中,她仍然佔據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聆聽她歌聲的人記得她。
而她的至親和朋友更是刻骨銘心。
告別那天,許多人前來送別。
家人知道,她不希望對大家造成傷感。
他們請來花藝師,用鮮花將現場布置得溫馨宜人。
鮮花環繞,阿桑在照片中笑容滿面。
儘管她未曾開過一場演唱會,這是她心中的遺憾。
告別式辦成了一個以音樂緬懷為主題的追思會。
現場循環播放着那首《葉子》的曲目。
宛如夜鶯的呼鳴,迴響不絕。
告別式之後,阿桑長眠在台北天祥寶塔禪寺。
此地青山環抱,薄霧裊裊,梵音寧靜。
再適合不過她的本性了。
短短12個年頭已逝。
她本應如今年46歲。
或許回歸家庭,或許仍在追求創作。
如今我們只能翻出舊的曲目,再一次細細品味。
阿桑的好友楊樂樂曾經用深情的語言說道:
“她努力上進,擁有平和的心態。儘管她並沒有達到轟轟烈烈的輝煌,但她卻過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這或許是對阿桑最精準的詮釋。
她在短暫的34年人生中,始終堅守自己的道路,默默前行。
她以清明冷靜、洒脫從容的態度面對生活。
至今,她的歌聲依然能娓娓道出人們內心深處的悲歡離合。
她成為一棵樹洞,靜靜地容納着所有悲傷和困惑。
讓我們回到2001年,當時26歲的阿桑每晚泡在地下錄音室,那是一個溫柔而深沉的夜晚。
她如同黑暗中的花朵綻放,一遍又一遍地唱着小樣,直到每個細節都完美無缺。
最終,她按下play鍵,清脆的歌聲響起來,天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