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芭蕾舞演員譚元元的“人生選擇”與“藝術人生”

華人芭蕾舞演員譚元元做客上海“僑界會客廳”。 上海僑聯供圖

中新網上海6月28日電(范宇斌 洪俊傑)蜚聲海外的華人芭蕾舞演員譚元元為何選擇回上海“二次創業”?她從上海到美國舊金山,並登上《時代》周刊封面,背後有哪些故事?

27日,譚元元做客上海“僑界會客廳”,分享華人藝術家的人生選擇。

1991年7月,譚元元第一次登上《解放日報》,文章報道“上海市舞蹈學校兩名16歲學生譚元元、趙磊在日前結束的芬蘭赫爾辛基國際芭蕾比賽中,以優異成績分獲女子少年組第二、第三名。”

“我是1987年進入上海市舞蹈學校,大概一兩千個孩子報名,總共錄取了24人。”譚元元說,她的父母曾就是否讓她學芭蕾舞有過激烈爭執。“我母親希望我能圓她未圓的舞蹈夢,但我父親覺得舞蹈演員藝術生命太短,希望我成為工程師。”最終,她的父母用拋擲硬幣看正反面的方式決定了10歲女兒的未來。

譚元元回憶說:“當時,舞蹈學校練功房的條件很差,沒有空調、地板沒有地膠,常常是兩三天跳壞一雙舞鞋,腳磨破了,纏上創可貼繼續跳。”

憑藉這股韌勁,17歲的譚元元從上海跳到了德國斯圖加特,成為唯一得到兩年獎學金的非德裔學生,之後再跳到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1997年,她是舞團當時唯一來自中國的首席舞者,之後一直堅持了28年。

“對舞蹈的憧憬、對藝術的喜愛是演員最寶貴的東西。”譚元元說,“美國舊金山芭蕾舞團曾經給了我許多機會,能與世界頂尖舞團不同的藝術總監、編舞、舞者合作,還每年選我當主角演員。”

35歲是芭蕾舞演員的一道坎。“一直綻放在舞台上只是美好的夢想。”譚元元如今早已過了這道坎,她談及,“我不知道自己能堅持到什麼時候,但總希望留下些作品,能給年輕舞者帶去些什麼。”

“要當芭蕾演員,需要一點執着。”在譚元元看來,這麼多年,她就是一根筋做一件事。“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時身體累得不行,需要強大的意志力去支撐。”

這些年,譚元元的工作、生活重心逐步向上海傾斜。

2021年7月,舞蹈音樂劇場《譚元元和她的朋友們——美術館奇幻夜》在上海首演。除了領舞外,譚元元首次擔任演出藝術總監、聯合編舞。一年後的11月4日,舞劇《白蛇》登台上海大劇院,譚元元擔任藝術總監,一支由海外華人舞蹈家和國內青年舞者組成的團隊輪番登台演繹古老傳說。

如今,譚元元又有了新的身份——上海戲劇學院舞蹈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我回歸母校,就是希望發揮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用好自己積累的經驗,為上海舞蹈學科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譚元元表示,“飲水思源,是時候報效祖國、報效家鄉了”。

儘管長期身處美國,但譚元元從沒忘記家鄉。2009年恰逢中美建交30周年,在她的熱心促成下,舊金山芭蕾舞團開啟首次訪華演出。臨行前兩個月,譚元元意外受傷,但為了給家鄉父老展示最美一面,她打了封閉針堅持上台演出。

未來如何向海外講好中國文化的故事?譚元元以舞劇《白蛇》為例談道,“我們正在嘗試將中國舞劇與藝術、科技、新的舞台樣式相融合,探索新的表達方式。”

她介紹,《白蛇》2.0版正在緊密籌排之中,希望能讓觀眾看到芭蕾與中國舞進一步融合,未來不僅能開啟中國巡演,更期待能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熱烈歡迎譚元元回到家鄉發展,真誠祝願她在芭蕾藝術創作和人才培養、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新成就。”上海市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齊全勝表示,上海各級僑聯組織將繼續主動作為,支持海內外僑界傑出人才在上海這塊熱土上作出更大貢獻、得到更多收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