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說《狂飆》繼續“狂飆”,小說責任編輯劉芳明做客長江日報丨面談

2月1日,掃黑劇《狂飆》收官。作為首部以掃黑除惡常態化和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為背景的影視作品,《狂飆》自開播以來拿下收視、口碑雙豐收的好成績。

網友在線跟着小說《狂飆》繼續狂飆。本期《面談》節目在網絡中吸引眾多網友關注,各平台觀看視頻網友達50萬。

去年5月接觸《狂飆》

小說場景感特彆強

小說《狂飆》。

劉芳明告訴記者,她第一次接觸到這個選題是在2022年5月。當時,她們集團的一位負責電子書的同事找到編輯部,推薦了《狂飆》這個選題。劉芳明分享:“當時我們已經知道這個劇將來有可能是要熱播的。劇的導演是非常知名的徐紀周徐導,主演是張譯、張頌文等,題材是掃黑除惡。我們非常感興趣。隨後,我們跟愛奇藝文學板塊相關同事取得了聯繫。在我們溝通的過程中,正好是2022年6月,“唐山的打人事件”發生了,我們更加堅定要把這本書做好的一個決心。隨後,我們開始進入圖書的出版的流程。”第一次閱讀完《狂飆》,劉芳明覺得小說的語言特別流暢,可讀性很強;內容讀起來場景感特彆強,令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狂飆》語言呈現主要是以場景描寫、人物對話為主,讀者閱讀起來非常輕鬆,也很容易入戲,即使沒看電視劇,腦海中其實已然能夠想象出來很多場景。“(小說)甚至有一些內容的描寫採取了散文式的方式,很有深意。”劉芳明在直播間讀起小說《狂飆》的開頭:“滾滾黑雲風雨欲來,氣壓低得讓人喘不過氣……”短短几句話,就渲染烘托出了緊張氛圍,預示一場掃黑風暴的到來。

沒想到《狂飆》成為現象級作品

最喜歡安欣,最心疼李響

長江日報《面談》海報。  製作:張莉

這部作品現在成為一個現象級的作品,是劉芳明之前沒有預料到的。回過頭來看,導演主創團隊的付出、演員的選擇、宣發團隊等都下足了功夫。實力派的演繹、有血有肉的群像式人物、現實主義主題等都功不可沒。

劇中有很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劉芳明最喜歡安欣和李響。“安欣有‘軸’勁、有韌勁、有忍功。”劉芳明分享道,“我之前看到網上有人在討論安欣這個人物為什麼這麼敏感,這麼堅持?有時候竟達到了一絲不苟的程度!我覺得這和他自己的出身有關係。安欣的出身相當於是警察世家,安局、孟叔等他身邊的人都是警察,都是我們政法隊伍裡面的幹部。後來,他的父母去世了。他在警察隊伍當中,處於一個很特殊的境地。安欣這個人物,他可能是千千萬萬個警察中的一個縮影,把他們的這些品質全部融合到了一個人的身上,就呈現出這樣的一個人物。”

劉芳明更心疼李響這個角色:“李響跟安欣正好是相反的,他出身比較普通,就是一個農村出生的孩子,他最後是用自己的方式堅守了警察的榮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因為其實很多一線的警察,他們也是有血肉之軀,他們也是有家人的,因為自己是警察的這樣一個身份,背負得特別多——像李響的父親,最終是被殺害了。李響用行動完成了理想,李響終於安心,安欣忠於理想。”

劉芳明大學本科、碩士均就讀於武漢大學。在武漢生活的7年讓她對這座城市充滿了喜愛。她告訴記者,讀書時,常去東湖綠道騎車看美景,最愛武漢大學的櫻花、糧道街的美食。去年,有幸回到武漢,再次看這座城市,覺得城市變化很大。“武漢,每天不一樣”這句話也是她再次看這座城市的感受。

直播最後,她向網友們再次推薦《狂飆》:“這部作品的導演徐紀周說,‘小說可以讓感興趣的觀眾看到《狂飆》最開始的樣子,讓還沒追夠劇的觀眾從書中再次回味《狂飆》!’”

(長江日報記者陳靜茹)

【編輯:丁翾】

【來源:長江日報-長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