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評論】《平安行·2022》特別節目:“思想+藝術+技術”創作,“樸實、平實、厚實”傳播

導讀

12月9日,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公安部、中央文明辦推出的全國交通安全日特別節目《平安行·2022》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和央視社會與法頻道(CCTV-12)播出。節目創新實現全媒體傳播、綜合運用視聽新技術,實現思想高度和多元表達的統一,圍繞小家、國家、奮進新征程的思想主線,集中展現我國道路交通助推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法治中國建設新征程的重要作用。


《平安行》創立於 2011 年,已播出十一年。該節目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生命線》欄目承製,已成為總台交通安全文明宣傳的品牌節目,創高收視、立好口碑,一直是這個老品牌立足多年的制勝之道。


《平安行·2022》通過央視頻、央視網、學習強國、共產黨員網中青網抖音微博等多平台多終端傳播,精彩內容直擊人心,令人觸動,社會各界反響良好,普遍認為2022 年的《平安行》節目情感更共鳴、內容更親民、舞台更時尚、形式更接地氣、效果更潤物無聲。


理性與感性相結合,思想高度與多元表達相統一


在全國上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踔厲奮發新征程之際,《平安行·2022》為著力實現總台“滿屏皆精品”的良好態勢,節目組把忠誠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貫穿到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


互聯網時代,思想理論的傳播,不能僅限於認知信息的單一傳遞,更應實現情感內涵的深層傳播。《平安行·2022》採用“面對面”“心貼心”的闡述方式,讓觀眾看得進去,聽得明白,內心有回味。


“理性傳播”用數據說話,一篇序章訴說十年成就:截至2022 年 11 月末,我國機動車駕駛員總數已經突破 5 億,居世界首位;2022 年的每一分鐘,我國都有 20.6 萬份快遞正在收發,10 輛新能源汽車正在出廠,3.2 萬共享單車訂單正在生產……。十年來,路上越來越繁忙了,但卻越來越安全;我們的生活越來越豐富,文明程度也越來越高。


“感性傳播”找准切口、多元表達、訴諸情感交流:“成都六勇士”從持刀男子手中勇奪尖刀,讓人們看到了“英雄在、成都安”的勇敢;“上海墜江事件”中四面八方各行各業的群眾朝江中奔去,讓人們見識到“生命至上”的萬眾一心;“株洲老教師護學 16載”中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湯其雪因曾目睹自己的學生倒在血泊中,開啟了 16 年的護學路,在他的影響下,一個由 80 人組成的“湯其雪義務護學隊”也在 2022 年成立,這份“守護祖國花朵”行動從此有了傳承……。



《平安行·2022》在策劃之初就堅定不移的以“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信念,在節目中處處展現“時代前行、奮鬥激昂”的主題思想,讓道路交通安全和文明進步的宣傳工作,用樸實、平實、厚實的真心、真情、真義,“飛入尋常百姓家”、走進人民的心。


平凡生活中挖掘真實感動,彰顯藝術生命力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平安行》走過的十一年時間裡,守正創新一直是主創團隊對自我的基本要求。老品牌如何做到一年要比一年好,一年要比一年新!如何讓這些“新”與時代同步,不斷進化、不斷發展,是主創團隊着重思考的問題。《平安行·2022》主創團隊的目標就是製作一台“眼前一亮、心中一暖”的主題晚會。此次,在團隊排除萬難、不懈努力、精益求精、堅定執着的藝術創作之路上,這一目標終得以實現。


藝術是生活的回聲,源自對現實的感應和沉思。節目錄製時,正處於疫情防控高峰期,演員調度和協調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為保障全員安全、錄製順利進行,主創團隊進行了大量準備和協調工作,確保錄製順利進行。


《平安行·2022》以“文明守法、平安回家”為主題,分為“家和·圓心”、“國強·民心”、“新征程·同心”三個篇章,節目將三分之二的內容都聚焦於平凡人。在過去,《平安行》被稱為交警界的“春晚”,而如今,這台主題晚會成為所有交通安全參與者的“春晚”,通過節目向觀眾傳達:交通安全不僅僅是交警和 5 億機動車駕駛員的責任,而是 14 億人民共同參與、共同維護的要事。


《少年壯志不言愁》+《少年》組合節目分為 XR 場景與現實場景相結合。表演者中有一家五口的交警家庭、有夫妻同為交警的老同志,還有奮鬥一生即將退休的老交警。節目中,年輕的交警們換上了老一輩的警服,4 名女騎警英姿颯爽駕駛鐵騎駛上舞台,與老同志們一起唱起《少年》。歌聲響起,強烈的反差設計製造情感共鳴,人民警察堅守一生的使命和責任不斷傳承發揚,這支永遠是“少年”的隊伍,讓我們的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了強有力的保障。人民警察堅守一生使命和責任,脫下警服,他們的責任還在;年輕一代穿上警服、老一輩的精神還在傳承延續。



整台晚會中,四位主持人朗誦的《凡人微光》+交警演唱《無名的人》的組合節目收穫的關注和喜愛最高最多,在網絡上引發熱烈討論,視頻號上該短片播放量達3.7萬。四位主持人講述四個發生在路上的暖心故事,用質樸、平實的話語,講述平凡人不平凡的“舉手之勞”。一次舉手之勞,是抬起一段護欄、是抱起一個生命,但所有人的舉手之勞,擎起的就是社會的美好風尚。



交警張帥演唱《無名的人》錄製現場布置了六面鏡子,每面鏡子映射一個個平凡的身影,這身影就像我們身邊的人一樣,那麼尋常和普通,但正是因為這點點“凡人微光”,才托起人間不可或缺的真善,才匯成了一幅幅美美與共的文明畫卷。主創團隊致敬凡人,也致敬為生活不斷打拚的人。“無名的人啊,我敬你一杯酒,敬你的沉默和每一聲怒吼、敬你彎着腰,上山往高處走,頭頂蒼穹努力地生活……”在那一刻,許多網友在評論區寫下了那句:“我們都可以,也應該是無名的平凡英雄。”



藝術的生命力,來自於情感和精神,是應該足以深刻地影響一代又一代的後人。《平安行》主創團隊堅定不移勇於創新、常做常新、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做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益的好節目。


新技術賦能內容創新,沉浸式舞台不止於好看


如果說,思想是硬核,藝術是生命力,那麼創新技術就是驅動,是一個好作品最有力的助推器。《平安行·2022》力求將新技術用出“智慧之光”。2021年的《平安行》,主創團隊首次使用XR技術,打造了十年回顧的時光之門。2022年,如何將新技術有機融合、巧妙融合、舒服的融合,是主創團隊需要突破的難題。


《平安行·2022》充分利用 AR、MR、XR等視聽新技術,使虛擬影像和實體舞台完成一場夢幻聯動。晚會綜合運用視聽新技術,設計出一本特殊的“平安相冊”,以老百姓最熟知也最親切的物件,打開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團隊從上千張照片中,篩選出最具 2022 年特色的平安瞬間,記錄2022年與交通道路發展息息相關的動人場景,在XR打造的“時光的階梯”,講述人敬一丹帶領觀眾打開相冊中一幅幅生動鮮活的畫面,講述着文明的風景、流動的民生。


《潮東說交通》節目中通過虛擬場景還原和脫口秀式的講述,將對不文明交通行為的勸誡變得像坐在家中聽身邊人勸慰般,溫和、有力。


2022年,備受觀眾的喜愛的《人世間》讓許多人熱淚盈眶,在普通交警的演唱下,如何讓歌曲飽含《平安行》的氣質和韻味?晚會技術團隊從零出發,原創繪製出上百幅生活場景和人物映像,用一首歌的時間訴說人間的一世。



《平安行》跟隨着“非凡十年”的歷程一步步前行着,利用綠幕數字技術,回顧了交通安全和文明發展十年發展。影像中所有演員都是由主創團隊和交警組成,這一刻他們都是,也確實是交通安全的參與者。



《平安行·2022》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摒棄單一的“英雄讚歌”模式,讓節目處處有亮點、段段有細節、層層見高度,將真情實感、動人故事融入到作品之中。在思想上,節目有力發揮主流媒體宣傳和輿論引導主陣地作用;藝術上,與時代同步,追求卓越,堅定創作意念,用震撼人心的演繹將信念進行到底;技術上,勇於嘗試,不斷探索節目內容與形態新的可能性。


“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平安行》主創團隊將繼續不斷學習,深化“思想+藝術+技術”的創新實踐,不斷實現融合傳播、破圈傳播,創作更多站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好作品。

(作者:趙紅梅、劉莉,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



監 制:楊明品

輪值主編:莫 樺

後期編輯:張慶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