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樂隊的夏天》中,朴樹的一句話“着急回家睡覺”,讓他又回到了大眾視線。
關於朴樹,一直給人神秘的感覺,在最火的時候“消失”了,等我們對他的熱情快要冷卻時又冷不丁地出來“炸場”!
是不是有點“欲擒故縱”的意思,但是即使這樣,大家還是那麼喜歡他,除了他的歌曲外,更對他的淡泊名利、純樸如樹、真實耿直津津樂道!
就像高曉松說的,“二十年的人來人往,你還在,不是因為你愛這圈子,是因為這個圈子愛你。”
朴樹是一名歌手,也是大千世界的一個凡人。為了最起碼的生存,朴樹偶爾會參加節目,而為了“修行”本性,朴樹又迫不及待地與這個圈子保持距離。除此之外,或許創作歌曲成了唯一與我們聯繫的媒介。
不平凡的音樂之路
不得不說,朴樹將“精益求精”做到了極致!1996年出道以來,這麼多年滿打滿算也就製作了3張個人音樂專輯而已。
恰恰是這僅有的3張專輯,奠定了他在中國樂壇不可磨滅的地位。也讓他的音樂成為主流中的另類,另類中的主流!
在這之前,朴樹是一個被父母“特殊”對待,寄予“兩倍”期望的孩子。
朴樹的父母都是北大教授,教育資源可以說是相當富饒,這也是他才華橫溢的源頭。然而他的哥哥是個音樂狂熱派,為了音樂放棄學業,放蕩不羈做了流浪歌手。也正因為這樣,父母對哥哥的期望積攢到朴樹身上。
年幼的朴樹,深受哥哥的影響,很早就接觸到了羅大佑、崔健等歌手的音樂風格,當然還有哥哥的吉他,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朴樹開始萌生音樂之路。
當然,這種想法一開始還是被父母扼殺了。本來小升初考試,朴樹就因為0.5分差距沒能考入北大附中,父母已經很沒面子了。沒想到,好不容易考上首都師範大學的他,為了音樂也輟學了。這讓父母傷透了心,沒辦法,只能託人為他保留一年學籍,事實證明,這也是徒勞的。
1994年,大二輟學後,他靠着寫歌賣歌,過着“珍珠翡翠白玉湯”的日子,苦中作樂,唯有音樂相伴,這也是人生中最有意義的時光。
在這期間,朴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個貴人,高曉松。起初,高曉松聽完他的試唱並沒有多大感覺,但是從中能聽到一些才華,就把他介紹給了宋柯。
後來高曉松回憶到:“認識宋柯好多年了,從沒見他哭過,但是聽着朴樹的《那些花兒》,他哭得一塌糊塗!”
也許是英雄相惜,也許是一首歌唱進彼此的心房,宋柯對朴樹說:“你別再賣歌了,自己寫歌自己唱!”
於是乎,1996年,高曉松和宋柯決定成立了一家唱片公司,取名為麥田,成立的初衷與朴樹脫不了干係,可以說,因為朴樹,才有了麥田!
簽約後,朴樹的創作能力依舊火熱,呈現出井噴的現象,毫無疑問,他就是音樂界的優等生。拋開寫作速度快不說,創作歌曲的質量照樣上等。恨不得昨天剛寫完十首歌,今天再寫十首歌,再把昨天的歌替換掉,因為朴樹覺得今天的更好。殊不知,在高曉松等人看來,已完全被他的才華所折服,甚至擔心在自己手裡會耽誤他的才華輸出!
於是朴樹迎來了他的第二個貴人,張亞東。1999年,在張亞東的監製下,推出首張個人音樂專輯《我去2000年》,其中有我們耳熟能詳的《白樺林》、《那些花兒》等等。
1999年對於中國樂壇來說,是巔峰的開始。
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
蔡依林 《Jolin 1019》
蕭亞軒《 蕭亞軒》
羽泉 《最美》
謝霆鋒 《謝謝你的愛1999》
陶喆 《i am ok》
莫文蔚 《就是莫文蔚》
張惠妹 《我可以抱你嗎?愛人》
這一年,樂壇叱吒風雲的人物紛紛崛起,給中國樂壇帶來活力與衝擊。但這並不影響朴樹的成名。
第一張專輯《我去2000年》面世後,在唱片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依然創造了50萬張的銷量。
就如張亞東在《樂隊的夏天》節目中所說:“當年大家都是小孩,而且覺得2000年要來了,那時候我們寫歌叫《我去2000年》。大家對2000年都有很多期待,覺得一切都會變得很好。結果,好吧,就是我們老了。
朴樹彷彿一團烈火,燃燒着80後的青春。在校園裡、街頭巷尾、KTV,甚至當時的高科技“MP3”里都是朴樹的歌曲,每一首歌都是朴樹內心的獨白,也是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故事裡飽含着你、我、她!
不可否認,朴樹是一個徹徹底底的純粹音樂人,跟嘈雜、名利的娛樂圈格格不入。
2000年的千禧年春晚,朴樹也在受邀名單里,直到綵排時,他才知道要假唱。朴樹果斷拒絕,“這個春晚我不上了”,留下唱片公司干著急,後來迫於公司壓力,朴樹還是不情願地登上舞台。
經歷這件事之後,朴樹第一次“消失”了,本應該趁着“春晚熱”繼續發唱片,積累人氣的發展勢頭被掐斷了。然而他是朴樹,在與焦慮、痛苦、無奈糾纏3年後,2003年,終於發行了第二張專輯《生如夏花》。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生如夏花》空前成功,拿獎拿到手軟,但這種創作巔峰的感覺,卻直接把朴樹推進了谷底。這一次,他徹底拋棄了娛樂圈,徹底當上了“隱士”。
彷彿又回到了94年輟學後的時光,每天寫寫歌,溜溜狗,累了就休息,煩了就騎電動車溜達溜達,這一段時光,悠然自得,輕鬆快活!
在人們都以為朴樹要成為第二個竇唯的時候,2014年,朴樹帶着《平凡之路》出來“炸”場。本以為樂壇缺了他照樣生機勃勃,誰承想,這一炸,低迷的樂壇重煥新生!
依稀記得那一年,朴樹為韓寒的電影創作的《平凡之路》,電影還未上映,歌曲在微博上僅用了7小時便打破了汪峰2013年創下的百萬試聽的記錄。
我曾經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我曾經擁有着的一切 ,轉眼都飄散如煙,我曾經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就像歌詞所寫,平凡的朴樹可以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但是平凡的生活是他最終的歸宿。
2017年,推出第3張個人音樂專輯《獵戶星座》,當時寒冬臘月,朴樹帶着樂隊去什剎海公園,為過往的行人演唱歌曲。雖然只有一首歌的時間,但是沉浸在朴樹歌聲中的人們彷彿在這一刻靜止了,意猶未盡的感覺悄然心生。
寫在最後:將近知天命的年紀,看盡樂壇的不爭
前幾天的某台的跨年晚會,又看到朴樹的身影,對比其他“真假歌手”的假唱、耍花樣,47歲的朴樹唱功依然在線,還是熟悉的聲音,熟悉的味道。
2000-2010年是中國樂壇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如今,在人人聲稱原創的貴圈,又有幾個是真正百分百的原創。想當年,自發行就飽受偏見的網絡歌曲都能被傳唱至今,更何況神仙打架的新生代歌手所作金曲。再看當下歌壇,金曲獎頒發給某星創作的英文歌,《學貓叫》都能引發潮流,熱歌雖多無一經典。
所以我們只能在老歌中尋找內心的慰藉,但是我們更渴望新歌帶來的異樣感覺,就像當年宋柯被朴樹唱哭一樣。我們為新歌準備好了眼淚,但是新歌的靈魂又在哪裡?
茉茉音樂,持續為您帶來音樂故事,您的支持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