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季9分+,它怎麼還不火

有這麼一檔國產文化訪談綜藝。
評價超好,產量巨高。

7年播出9季,豆瓣均分達到8.8666666……

哪哪都好,但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火。

表妹今天要好好安利一下它——《非正式會談》。

「非正式會談」

Informal Talks

《非正式會談》,一檔外國人用中文搞事情(siao)的文化訪談類節目。

時常“刀光劍影”,時常“夾帶私貨”。

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外國代表,本身就帶有不同身份國籍的天然“敵意”。

加上挑事兒的大左、楊迪陳銘、陳超四位主席團的神補刀。

現場真的“殺”瘋了~

節目內容也非常open,雖然是湖北衛視的節目,但一點兒沒有上星頻道的架子。

滴~黃牌警告⚠️

而且。

《非正》還有一個非常“奇葩”的特點——窮穿地心。

窮到節目獎品只有公交地鐵卡和手機充值卡。

一發就是七年,還美其名曰”不忘初心“。

窮到能讓一向以“摳搜”出名的楊迪7年不漲價。

怕漲價這個節目就沒了。

甚至窮到因為沒贊助而一度停播9個月。

最後還是靠愛非們(《非正》粉絲昵稱)去網上艾特各個金主爸爸。

離譜的是,真的拉來了贊助。

節目組“窮”且益堅,硬是把這檔節目做到了第七季,而且季季高分。

不得不說一句,節目組有點兒東西。


笑到頭掉

《非正》的第一個高分密碼——好笑。

每季都有很多讓人笑到頭掉的名場面,而且這種笑不是刻意安排的,而是不同文明和文化之間碰撞產生的火花。

比如,有一期節目大家分享自己的“小毛病”。

尼日利亞(非洲)代表錢多多委屈的說:

“我發現我來中國後,越來越黑了……”

怕大家不信,他還特意拿來了對比圖。

之前(左)vs 之後(右)

而且,他專門因為“變黑”去看了醫生。

是醫生都無語的程度:
“你一個非洲人,問我為什麼這麼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一個冷知識:尼日利亞只有旱季跟雨季,全年平均溫度為二十幾度,最熱也只有三十多度。

所以錢多多的黑,真的是來中國曬的……

主持團和嘉賓團直接笑到扭曲。

還有一次在聊到“界限感”這一話題時,土耳其代表唐小強分享了一個故事。

因為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
(窮),節目組一直安排嘉賓兩人住一間。

唐小強和泰國/印度代表天樂一起住。

有一天,小強很晚了也沒回,天樂害怕,就向伊朗代表華波波發起了同住邀請。

結果沒想到半夜一點多,小強回來了。

前方核能預警!!!

想象一下這個畫面,飛機延誤了五個小時的小強,毫無防備的打開房門。

迎面看到的就是震驚靈魂的畫面——兩個脫光衣服的男人抱在一起。

這是什麼大型迷(捉)惑(奸)現場!
小強驚呆了,一瞬間輸出了一波最強介詞教學:

In my room!
On my bed!
With my partner!
O! M! G!

“品如的衣櫃”名場面哈哈哈哈,東南亞人民的界限感真的是“0”。
有點懂這個節目為啥又叫“非直男會談”了~

格局一下就打開了。

見世界

一檔節目能堅持做7年,除了好笑以外,在內容上一定有其“獨特性”。

《非正》的第二個高分密碼——見世界。

和其他訪談節目不同的是,《非正》一直在深度挖掘真實的外國嘉賓,並通過他們的視角觀察和了解不同國家的內部。

多元,而非唯一。

《非正》有一個環節叫“全球文化相對論”。
各國代表針對某種現象,通過具體案例分享自己國家的文化。

真的是——大千世界,無奇不有。

比如有一期說到各個國家奇葩的禁令。

阿根廷禁止給嬰兒起名叫梅西,伊朗禁止在電視上出現樂器,馬來西亞禁止穿黃色衣服……


有一期展現各國流行的小眾文化。

不看不知道,原來非主流真的不分國界,意大利、緬甸、土耳其也都emo過。

90後的集體記憶竟然全是殺馬特,很bad、很sad、很drama。

有一期,話題談到不同國家的人會被哪句話激怒時。

泰國代表說出了一句在大家意料之外的話。

“how much?”

“很多外國人覺得泰國女生很隨便,會對她們說how much,這樣很不禮貌。”

所以,如果去泰國真的要問某樣東西多少錢,一定要指着東西問,不要指着人。


緬甸的禁忌詞是“緬甸不如泰國”。

在我們印象里,緬甸好像是和泰國差不多。但是在緬甸人心裡,緬甸的發展一直比泰國好,只是最近幾十年發展的比較慢。

意大利的禁忌詞是“菠蘿披薩”,沒錯,就是你想的那個菠蘿披薩。

為啥意大利人這麼排斥它呢?

意大利代表一本正經的解釋道:因為這是對意大利披薩文化的不尊重。

意大利人認為,菠蘿披薩是美國人搞的奇葩操作,不是意大利菜;特別是在披薩的發源地那不勒斯,他們認為那不勒斯只有瑪格麗特披薩

說菠蘿披薩,當地人真的會生氣,脾氣不好的甚至會動手。

還有一期,聊各國的奇葩稅收。

土耳其要繳“洗臉稅”,意大利超過5個窗戶要繳“窗戶稅”;

英國有棺材稅,凡是超過標準尺寸就要繳稅;

美國更奇葩,有切片百吉餅稅、娛樂稅、貴重資源稅,家住在海邊還要繳風景稅……不愧是“萬稅之國”。


他們還會聊各個國家的民間禁忌和迷信、各國的奇葩食物、各國的菜市場等等等等,都是我們好奇又未知的新鮮領域。

跟着《非正》,足不出戶就好像已經週遊世界了。

《非正》也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具體事例告訴我們:

尊重文化,尊重差異。


除了文化差異外,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國內外國際形勢不同,也影響着各國代表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

節目中還有一個“提案”環節。

這裡討論的話題是中國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也是全世界年輕人面臨的問題。

可以說是“世另我”了。

有聚焦工作的,如:公司總在下班後團建,我可以不參加嗎?下班時老闆還沒走,我該留下來加班嗎?

有圍繞親情的,如:受不了長輩的言論摔門而去的我對嗎?兒子和媽媽太過親密正常嗎?

有立足友情的,如:堅持朋友間一定要互相送禮的我,正常嗎?朋友頻繁找我代購,我該不該收代購費?

每個問題看似簡單,但結合不同國家的文化邏輯,得到的答案是完全不一樣的。

比如面對幫朋友代購的問題,西班牙/阿根廷代表堅定選擇要收代購費。

因為:“我付出了勞動,就要有報酬”。

泰國代表則選擇不要。

因為:“能給好朋友幫忙,是很榮幸的事情”。

這就是東西方國家在人際關係上的差異,西方國家以工具型的人際關係為主,而東方國家以情感型的人際關係為主。

沒有了對與錯,反而能看到更多可能。

《非正》想傳達給我們的,不是一道辯題的答案,而是學會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

求同存異,彌足珍貴。

歡迎來到“非正”宇宙

《非正》在B站播放時,進度條上是一個小小的地球。

主席團、嘉賓、還有追過7年的愛非們,就像一個“聯合國大家庭”。

每一季有新人,有舊友,不出門而交往四海。

這裡包容、開放、求同存異,東西萬里,你我與共。

《非正》也是真正的“養成系”。

節目組一直在勇於嘗試,努力創新;但有時候也會探索的不那麼“成功”。

比如在第6.5季時新增了素人觀察團,效果很一般。

愛非們一如既往的提了意見。

節目組也真的聽進去了,幾期過後就取消了觀察團。


有愛非呼籲加入女性代表,聽一聽女性的聲音。

在第6.5季,節目組設置了X-women;在第7季更是直接邀請了2位常駐女代表。

一直以來因為經費有限,《非正》絕大多數的錄製都是在棚內。

有愛非說想要看他們錄戶外,本以為“摳搜”的節目組會假裝看不見。

但最近的路透說他們去神農架拍攝了,戶外的風終於吹到《非正》了。

一整個期待住!

《非正》就是這樣,他們永遠都不會辜負愛非的期待。

借用一句網友的評論:《非正》一直很窮,但卻一直很富有;場地一直很局促,但眼界卻又一直很寬闊。
他們真的做到了一開始的slogan——用90分鐘的進度條,打破認知的結界,發現新世界的入口。
沒看過的朋友快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