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今年的年度歌曲被評選出來之後,很多人都表示華語樂壇已經變了味道,還記得當初神仙打架的年代,不管是人氣歌手還是新人歌手只要作品能夠得到大眾認可才能夠拿到獎,但是現在一看頒獎典禮,中獎的歌曲卻很少有人聽過,而他們能夠得獎和流量時代的來臨也是有很大關係的。
歌神張學友在大多數70後和80後心中都是歌壇當之無愧的王者,不過就在不久之前張學友發布的新歌數字專輯在各家音樂平台的總銷量都沒有超過3萬張,這件事情甚至還在網上引起了人們的激烈討論,是天王過氣了嗎?還是他的能力早已被後起之秀超越?由此,張學友新碟銷量不足3萬張,這說明了什麼?知情人士作出解答,這一事件揭開了很多流量明星的遮羞布。
就在前段時間,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我國的互聯網進行了一次轟轟烈烈地清網行動,不少違規和影響到娛樂圈健康發展的行為都得到了整治,在這次活動中流量和資本都受到了不少的影響。這也是因為這些年間幾乎一直都是流量至上的,不管藝人的業務能力是否過關,只要在資本的打造下讓他能夠吸引到足夠多的粉絲,在一些職業大粉的洗腦和帶動下,就會有很多年輕人瘋狂地給藝人花錢打榜。
在這樣的背景下就出現了很多泡沫流量,很多輝煌的數據都是造假來的,看起來是國內的頂流明星,可以說他的作品除了粉絲之外沒人能說得出來。反而是真正有實力的一群人,還有很多老牌藝人被冷落嘲諷。但一個藝人是否真正受歡迎看的並不是數據有多漂亮。
比如說張學友在2019年初的時候舉辦了233場世界巡迴演唱會,不僅在場次上成功打破了世界紀錄,並且每一場幾乎都是座無虛席的,這就是人氣的象徵,也是真實粉絲量的體現。別看很多藝人在社交平台上的粉絲能達幾千萬甚至是上億,他們真正的粉絲能有多少呢?看演唱會就知道了,有些所謂的大熱明星只辦幾場演唱會都坐不滿人,更不用說一年辦幾百場了。
張學友能夠順利地完成這麼多場演唱會,也足以證明其真實粉絲的基礎還是足夠強大的。明明演唱會取得了那麼好的成績,但是當張學友推出自己的新專輯後,在各大音樂平台上的銷量竟然就只有3萬,和2020排在銷量第一位的三天就賣出了2700萬張的肖戰的《光點》以及排在第二位的銷量超過320萬張的蔡徐坤的《謎》比起來,差距實在是太大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差距並不是說張學友的人氣不行,而是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在裡面,首先就是張學友的粉絲年齡基本上都比較大,有不少人現在只是願意去聽歌,但不會特意去購買專輯,還有一些對互聯網不是很敏感的人,他們也不懂得如何購買線上的付費專輯,更不懂打榜那一套,所以成績會不好也是正常的。
此外張學友的這張專輯也是有購買規定的,那就是一個人只能買一張。同樣也正是這一項規定徹底地揭開了那些流量明星的遮羞布,其實只要從專輯的購買信息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某音樂平台上看《光點》的銷售數據,排行榜第一位竟然購買了7萬4千張專輯,並且排在前十位的都達到了1萬張以上,而買了幾百張甚至幾十張的人更是大有人在。
據說在其粉絲群里,還在不斷呼籲粉絲花錢購買專輯沖銷量。很明顯如今的娛樂圈發展方向無疑是有些畸形的,這樣的行為對娛樂圈的發展和對年輕人引導都是不正確的。這也是因為很多公司都把娛樂圈當成了韭菜地,他們把明星當成了一種快消品,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打造出一個新的流量明星,並靠人設和包裝來吸引粉絲賺錢。
最明顯的是真正有實力的藝人能夠始終在娛樂圈有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那些空有流量沒有實力的明星則只能曇花一現,所以我們也能發現有不少流量小生到後期也會想盡辦法轉型,希望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可。
結語
當然對於氪金以及割韭菜的行為不僅出現在娛樂圈,直播界同樣也是如此。追星擁有偶像原本並不是貶義詞,因為偶像可以作為一個人發展的動力,也是大家的榜樣,身為公眾人物更應該傳遞更多的正能量,娛樂存在的意義也是要讓人們得到放鬆和快樂,並且了解到更多有意義的事情。而不是單純的娛樂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