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麗絲公主,一個家庭的照顧者/如果我們也被人照顧,請心存感激

其實,翻看歷史最大的樂趣在於,你能從歷史故事裡看到現實社會的翻版。

按照長幼時間順序,這篇文章應該一早就寫了。

但是因為歐洲歷史離我們太遠,年代也太早,先寫出來會讓大家理不清順序,只好先從現代開始往前推進。

在寫“黑森四公主”中的伊麗莎白公主(俄羅斯弗拉基米洛維奇大公妻子)和阿歷克斯公主(俄國末代皇后)以及黑森末代大公恩斯特


小小的愛麗絲喜歡王室外面的生活,有一次還曾擺脫家庭教師的監管,坐在溫莎城堡教堂的公共座位上,她覺得這樣才能理解那些沒有被皇家禮儀束縛的人的生活。

她還喜歡參觀租戶的生活,跑到莊園去工作。

相比較大姐維姬的全面教育和愛德華七世的王儲教育,愛麗絲這方面顯然輕鬆很多。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現象,家中被嚴格要求的常常是長子長女,被溺愛者是最小的弟妹,對於夾在中間的孩子,父母則不會做太多的要求。

正因為父母的不重視,這些孩子表現的格外聽話懂事,因為既沒有父母的另眼相看,也沒有得到無底線的寵溺,唯一能做的就是懂事,讓父母不操心。

這也是為什麼愛麗絲公主能言善辯,看起來活潑又開朗,但是她的的敏感還是勝於其他的兄弟姐妹。

而且她還有極強的共情能力,對他人的壓力最容易產生共鳴。

這樣的性格放在一般人身上,是善良溫暖的表現,但是在王室,卻無形中給了自己壓力。

性格決定命運,有時候不懂、不會反而會成全一個輕鬆的自己。

2 如果一開始就扮演照顧者,那真的就很難擺脫這個角色

1861年3月,愛麗絲的外祖母維多利亞病重,愛麗絲整日在外祖母身邊陪伴照顧她,給她說話,彈鋼琴,直到去世。

維多利亞女王很傷心,十分依賴愛麗絲,以至於阿爾伯特親王給愛麗絲的唯一任務就是“去安慰媽媽”。

在愛麗絲的安慰下,維多利亞女王情緒漸漸好起來,她寫給舅舅利奧波德一世的信中說“親愛的愛麗絲充滿着溫柔與影響力,使我從痛苦中脫離出來。”

可是不幸緊隨其後,年底,愛德華七世因為風流惹上了緋聞,為了給兒子愛德華七世分析局勢,阿爾伯特親王親自去劍橋一趟,回來後感染風寒,愛麗絲就陪在父親床前,給他讀書,直到最後一刻。


女王對阿爾伯特親王的愛和依賴超乎想象,阿爾伯特親王的死把女王打入深淵。為了方便照顧母親,她把自己的床搬去了母親的房間。

整個宮廷都瀰漫著悲哀的氣氛,維多利亞女王不怎麼管理事務,全賴愛麗絲公主打點一切,她成了母親的非官方秘書。

女王所有的文件都是通過愛麗絲傳遞給政府的。

那時的長姐維多利亞已經嫁去了德國,哥哥愛德華七世還在劍橋讀書,宮中的事務都是愛麗絲在安排。

有的人天生活潑、有的人天生沉默,但是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會照顧別人。

願意照顧、有能力去照顧是一種情感認知。

十幾歲的愛麗絲一直在做,而且做得很好。

3相較於一個婚禮,它更像一個葬禮

阿爾伯特親王為了加強歐洲王室之間的關係,定下了聯姻的政策。

於是在1860年,排除了之前看好的奧蘭治親王和普魯士的阿爾伯特親王之後,定下了黑森的路德維希王子。


說起來黑森只是德國的一個小王室,而且又窮又破,但是愛麗絲的長姐維姬對路德維希印象很好,加之愛麗絲和路德維希之間也互有好感,他們的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

為了讓女兒以後的日子好過一點,維多利亞女王說服了總理給了愛麗絲3萬英鎊的嫁妝。

看起來挺多,但是對於一個連像樣宮殿居住都沒有愛麗絲夫婦來說,真是杯水車薪。

儘管如此,愛麗絲還是很幸福,嫁給愛情的女子是不怎麼考慮錢的問題的。

1862年7月1日,愛麗絲與路德維希在一個臨時被布置成教堂的餐廳結婚。

維多利亞女王前面站着她的兒子愛德華七世和弗雷德里克王子,正好擋住了她努力控制淚水的眼。

這場婚禮被描述為“現代最悲慘的皇室婚禮”。

因為財力的限制, 婚禮很簡單;

因為阿爾伯特親王的去世,女王心情一直很差;

因為要服喪,愛麗絲公主只在婚禮舉行的那一刻穿上婚紗,隨後就換上喪服;

因為要照顧母親的心情,愛麗絲公主連結婚的喜悅都不敢表露。

這樣小心翼翼,可女王還是很不高興因為愛麗絲公主無意間表現的幸福和浪漫都讓女王看着刺眼和扎心。

後來,女王給她的大女兒維姬寫信說,“相較於一個婚禮,它更像一個葬禮。”

可又能怎麼樣呢?

結婚了、嫁人了,這不過是一個開始,還有很多很多的以後。

4一直致力於公共醫療建設和救助傷員的大公夫人

婚後沒多久,普奧戰爭爆發。

愛麗絲懷着身孕忙碌在戰爭的後方。

她與南丁格爾(對,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南丁格爾)是好朋友,大部分時間都在後方看顧傷員、改善醫療條件上。

挺着大肚子的她,依然堅持履行皇室職責,製作繃帶給軍隊和醫院,聽從南丁格爾的建議,在醫院進行清潔和通風。

眼看戰爭進入了不利的局面,她力勸大公同意普魯士的條件並且投降。

大公沒有聽她的,作為戰敗方,黑森要承擔巨額的賠償。

愛麗絲不得已寫信給母親,請她幫忙向姐姐維姬(普魯士王儲妃)


在絕對的力量面前,陰謀手段、鬼蜮伎倆都不值一提,拳頭硬的好說話,才是顛破不變的真理。

黑森本就是個窮鄉僻壤,根本拿不出這麼多錢,最後還是愛麗絲拿出了自己的嫁妝,才填上了這個窟窿。

像極了現代我們常說的貴女嫁給了鳳凰男。


不過愛麗絲不是很在乎。她一向覺得錢是身外之物,只要一家人過得好就行。

也正因為如此,愛麗絲和幾個孩子的關係很好。

和姐姐維姬那邊與子女劍拔弩張的關係截然不同。幾個孩子都愛她依賴她。

這種親密在皇室很難見,皇家的孩子早熟,親情常常被權利金錢慾望裹挾,變得不那麼純粹。

所以,這份母子親密變得這麼珍貴,以至於愛麗絲的去世讓孩子備受打擊,最小的女兒阿歷克斯還因此性情大變。

5 她與父親同一天離世

婚姻的前幾年,愛麗絲和路德維希的關係很好,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兩人變得冷漠和疏離。

1873年,愛麗絲最喜歡的小兒子弗雷德里希和大兒子恩斯特一起玩耍時,從20多英尺的窗戶上摔下。

弗雷德里克本身是血友病患者,儘管他恢復了意識,但是顱內出血導致他昏迷不醒,最後死亡。

愛麗絲對這個小兒子的死很悲傷,兩個月後給母親寫信還說,很想念這個孩子。


同樣遭受煎熬的還有恩斯特,他無法接受弟弟的死,對自己的奶媽說:”我夢見我死了並且去了天堂,在那裡我請求神讓我再一次擁有弗雷德里克,他來找我還拉着我的手。”

恩斯特的性格從此變得有些憂鬱,愛麗絲也慢慢的把注意力放在了這個唯一倖存的兒子身上。


可是因為普奧戰爭的緣故,愛麗絲在黑森皇室很受壓制,加上她和丈夫的關係變得疏離使得愛麗絲在黑森的日子很難過。

1878年11月,愛麗絲一家除了她自己還有二女兒伊麗莎白以外都染上了白喉。

先是小女兒瑪麗不幸身亡,愛麗絲為了穩定幾個孩子的情緒,沒有告訴他們,終日忙碌的照顧幾個孩子。

可敏感的恩斯特還是發現了不對,愛麗絲不得已告訴了兒子實情,恩斯特反應激烈,一直大哭。

愛麗絲為了安慰恩斯特,親吻了兒子一下。

愛麗絲因此染病,12月14日,愛麗絲病情沉重,早上8點多的時候去世了。

她的最後一句話是:“親愛的爸爸”。

那一天也是阿爾伯特親王的忌日。

6如果我們習慣了被照顧,請對照顧我們的人心存感激

她的死讓維多利亞女王很傷心。

女兒和丈夫同一天死亡,對哪一個女人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也是愛麗絲的去世,讓女王想着這個女兒的好,像是要補償一樣,女王對這幾個外孫尤其疼愛。

常把幾個外孫接到倫敦來住,當恩斯特的女兒小伊麗莎白出生後,更是成為重孫輩里的第一人,一家人照相,女王都要抱在身前的那種,為了她,女王還不允許恩斯特夫妻離婚。

愛麗絲的幾個孩子也都成了影響歷史的重要人物,

大女兒維多利亞的後代中就有我們熟悉的蒙巴頓勛爵和現在的菲利普親王、瑞典王后露易絲

二女兒伊麗莎白嫁給了沙俄的謝爾蓋大公,在俄國革命的動亂時期因為她的善良挽救了無數民眾,卻被革命黨殘忍殺害

小女兒阿歷克斯成為沙俄末代皇后,革命後全家被害。


如今我們提起愛麗絲公主就會想起她的這些子女,相比於孩子們身上的故事,她的故事平凡又簡單。

可是她短短的35年的人生中,充滿了愛的付出與努力。

她一直致力於改善公共衛生條件、救助窮人。她的這些行為影響了幾個孩子。

尤其是二女兒伊麗莎白,在丈夫去世後變賣家產,建立修道院成為一名修女,救助貧民和百姓。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還在幫助別人。


當一個人習慣了被照顧就會把別人的付出習以為常,直到有一天,再也等不到她的照顧。

如果我們身邊也有這樣一個人,我想,我們從現在開始就心存感激並認真記在心裡,將是我們從歷史中讀到的最真切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