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朝名臣李光地,為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立下大功,被皇帝當朋友

2020年11月26日17:16:05 娛樂 1062

康熙朝名臣李光地,為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立下大功,被皇帝當朋友 - 天天要聞

電視劇康熙王朝劇照

李光地,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有着不少的戲份,不過,電視劇的改編大大抹殺了李光地作為康熙朝名臣的風采,所謂的與康熙皇帝女兒藍齊兒格格的愛情故事更是無厘頭,令人看來哭笑不得,要知道,李光地比康熙皇帝大十二歲,生於1641年,那時明朝還未滅亡,時當崇禎十四年,又怎麼會被康熙皇帝的寶貝女兒看上呢。

李光地是康熙皇帝非常器重的大臣,為康熙平定三藩和收復台灣均有大功。康熙十二年,朝廷採取斷然措施撤藩,逼反吳三桂,第二年,耿精忠在福州響應吳三桂,並與台灣鄭經配合,使福建陷入戰火。同年,李光地返回故鄉,耿精忠與鄭經聽說後都曾找人與他聯絡,希望李光地能夠加入叛軍陣營,被李光地斷然拒絕,他帶着家人躲進深山,不停搬家以躲避迫害。在顛沛流離之中,李光地分析了福建面臨的形勢,並作出了非常具有預見性的判斷,他向康熙皇帝密陳破敵良策,封在蠟丸之中,派遣家人攜帶蠟丸從小路日夜兼程趕往北京,找到內閣學士富鴻基向康熙呈遞。

康熙展開蠟丸,看到了李光地的謀略:“閩疆褊小,二賊割據,兵革不休,民力已盡,賊勢亦窮”,在這種有利條件下,李光地建議清廷以主力猛攻福建,切不可坐失良機,以防發生其他變故。他向康熙報告了自己調查的情況:“方今精忠悉力於仙霞、杉關,鄭錦(鄭經)拚命於漳潮之界”,平叛大軍正可以挑選精兵萬人,借口進攻廣州,從贛州到汀州,橫貫其中,切斷三路叛軍之間的聯繫,使其彼此不能相顧,不戰而自潰。對於福建的特殊地形,應該怎樣排兵布陣,李光地都有精到見解。康熙大喜過望,按照李光地所言調兵遣將,很快就剿平了耿精忠。清軍進駐福州後,康熙皇帝特命都統拉哈達等尋訪李光地,終於在漳州相遇,拉哈達將情況奏報康熙,康熙馬上下旨,擢升李光地為“侍讀學士”,以表彰其功勛。

康熙朝名臣李光地,為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立下大功,被皇帝當朋友 - 天天要聞

李光地畫像

三藩戰事結束,康熙立馬就將眼光放在了台灣的鄭氏身上,可是朝中大臣皆認為八年征戰,需要休養生息,不宜再輕舉妄動,主撫之人,十有八九。康熙無奈之中,曾向李光地問計,光地慷慨陳詞:“鄭經已死,子克塽幼,部下爭權,征之必克。”可以說,李光地已經洞悉了台灣鄭氏的虛實,向康熙皇帝指出機不可失,堅定了康熙皇帝收復台灣的決心。

渡海作戰非同小可,誰能擔當大任,一直是橫亘於康熙心頭的一件大事,正是李光地極力向康熙皇帝保薦了施琅。施琅原本是鄭氏臣屬,雖然兩家有仇,不過施琅還有長子族侄在台灣任職,於是朝廷許多人認為施琅不足信任。李光地聯合福建總督姚啟聖,一再上疏,稱施琅一家有七十三口被鄭氏誅殺,雙方仇怨不共戴天,若非施琅,水戰恐無勝算。康熙信任李光地,力排眾議,並告誡群臣:“施琅不去,台灣不平”,下令由施琅統率清軍進攻台灣,施琅果然不負所望,於康熙二十二年攻克台灣,完成了統一大業。

康熙回想李光地,曾經給予其高度評價,他說,李光地從來沒有欺騙我,當年平台灣時,舉朝無一人有所建議,只有李光地告訴我能夠成功,最終才能收復台灣。晚年的康熙,在熱河賜給李光地一塊親筆御書的匾額,上面寫着四個大字“謨明弼諧”,並親口告訴李光地:“這四個字在我心底埋藏很久了,總想等到你八十歲時,送給你祝壽,現在你要返鄉了,我把他寫出來賜給你。”君臣和諧之情,溢於言表。

康熙朝名臣李光地,為平定三藩、收復台灣立下大功,被皇帝當朋友 - 天天要聞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