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2020年08月15日10:24:16 娛樂 1924

在中國文化中,事實上,“俠”是一個很“中國”的概念。“俠”是從中國古代典籍中誕生,同時也隨着歷史的發展而被賦予了很多中國文化含義。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其中,武俠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即使你沒有看過真正的武俠小說,也一定看過一些根據武俠小說改編的影視作品。受武俠文化的影響,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當“大俠”的夢想。大詩人李白就曾在

《白馬篇》

一詩中描繪了一個武功高強、瀟洒倜儻的俠客形象,寄託了自己的俠客夢。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對於練武之人來說,“大俠”的夢想也深刻的烙印在他們骨髓里。在泱泱華夏幾千年中,從古至今湧現出的武術大家尚且不提,今天咱們要說的這位,他便是“一代劍聖”、“雙手劍”大師—— 於承惠 。

一代大師、於承惠

武學生涯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起初,於承惠出生於山東煙台蓬萊一個普通家庭,由於他天性頑皮好鬥,屢屢以大俠自稱,經常將別的小朋友打哭,十里八鄉的孩子見到他都會望風而逃。遇到這麼一個不省心的孩子,於承惠父母為了使他性子得到磨鍊,12歲那年便將他送去青島學習武術,開始了習武生涯。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或許也正是得益於他的天性,在武校時就勤練武藝紮實功底。在運動隊的時候,他最煩在套路里加翻跟頭,最喜歡的是老師講解的“勁兒”。之後在他21歲時參加青島市武術比賽,一舉奪得了全能冠軍,經過一些領導溝通調動,之後選入了山東省體育學院武術隊。也正因為多年練武痴迷,他的武藝愈發精湛。在參加華東地區武術比賽時以一套“醉劍”艷驚四座獲得冠軍。或許,有時候名家的人生都註定遇到坎坷,在一次訓練中不小心傷了腿部,無法繼續留在武術隊的於承惠只能提前退役。後經過單位轉業到國營工廠山東黃台造紙機械廠,安排做統計員一類的辦公室工作。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可是練武之人天性就愛挑戰困難,雖然不能練武了,但於承惠還是主動提申請,去當工作難度較高的起重工。經過一段時間他在起吊運送大型機械設備等工作上的摸索,他每次吊裝起運都經過嚴密設計準備,工作實施起來不但從無差池,反而成為了全廠人眼裡的焦點經常遭到圍觀。哪怕多年過後,他也還會常常跟身邊的人提當年這件得意事。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也正是這件事情,讓於承惠覺得自己雖然腿部受傷耽擱了練武,但多年練武生涯怎能說放棄就放棄?於是他便安心養傷,在工作業餘時間和其他武者交流武術,並且查閱古書研究古代雙手劍法。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由於山東拳法中的“螳螂拳”下走靈猴步,要求腰胯靈活,手腳齊動,極其適用於雙手劍步法。在其後的4年中潛心研究不斷完善,於承惠總結出雙手劍用劈,挑,削為技法,主要以腰發力,把長劍擬作槍頭,雙手擬槍桿,身隨劍走,不以傳統武術招式固定劍法格局,終於自創了螳形《“雙手劍”二十法》,並以此寫了一篇關於雙手劍的《雙手劍劍論》。

天生人臂關節三,

手執長鋒四節添。

君若練習雙手劍,

先過手中一大關。

雙握分清主與輔,

轉換靈活求自然。

唯有執劍能習慣,

方法才能得施展。

巧運劍法二十全,

尚須留意腰步間。

銼步驟發快無隙,

疾摧劍到生兇險。

震步連環腰力添,

風卷霹靂挾閃電。

沉步碰步轉林步,

俱與劍法親無間。

架小步活雙握劍,

虛靈轉換有方便。

步中法與手中關,

腰中螺旋把勁連。

擰腰活膀展身法,

提膀壓膀滑而堅。

擎首晃膀有躲閃,

法度有規勿過偏。

側身調膀身外探,

能彌雙手難放遠。

偶有一劍撒手單,

欲使凶鋒觸天邊。

此形此體雙手劍,

唯有鷹眼把神傳。

一眼六步度其法,

五膀四節量自然。

輕而不浮求一快,

重而不滯勁內傳。

快而勿亂法亦清,

緩而勿懈伺機關。

吞吐自如剛柔兼,

須與氣分共鑽研。

精神充沛氣浩然,

功力純正邪勿摻。

不偏不倚不求形,

但求方法是本源。

追其手眼身步法,

當是依法最為先。

究之精神氣力功,

便有純字能為天!--------------------於承惠《雙手劍劍論》

其實於承惠不只是一位武痴,他本人的文化功底一點也不低。在完成了螳螂拳融入雙手劍的構思,使得早已在中國失傳的雙手劍法枯木回春,這位武痴當時還賦詩一首。

近子夜悟劍義尚未成功,

霍然起令筆錄已絡在胸;

霎時間狂飆作大雨暴傾,

電相擊雷相爭蒼天裂縫;

意境中一小蟲驚馳林中,

揮全力運巨斧與天搏命;

劈雨霧斬障礙欲尋歸蹤,

遇頑敵相爭鬥何等亡命;

串草叢繞枝空巧運虛靈,

傷其先防其後早有騰挪;

反雲頂大捕蟬力取當中,

套玉環剖肝膽余怒未松;

耐天時奔前程馳破長風,

跨雨霧駕雷電天馬行空;

當此時,

展高峰,

飛筆林中寒光影,

譜入螳螂串林中;

人道是劍應當飛龍舞鳳,

挾雷鳴並閃電俱在其中;

欲成功先脫俗雙握長鋒,

歸其意納其法搏字一統;

風欲靜雨已停心亦澄清,

感天公謝上蒼助我神明;

想將來尊使令穹探妙境,

看無限好風光都在險峰。 ---------------- 於承惠《悟劍篇》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於承惠自創的“雙手劍”這套劍法,舞動時如行雲流水,令人為之目眩,偏偏劍法又與傳統武術的套路打法不同,其中蘊含著切實的實戰技法,震驚了整個國內武術界。1979年開春,寧夏武術隊更是盛情邀請於承惠擔任武術隊教練,於承惠也非常珍惜這份得來不易的工作。但,又因為國內武術大師難尋,同時看重於承惠的還有《少林寺》導演張鑫炎,雖然於承惠一再強調演完戲之後還要回來執教寧夏武術隊。但隨着《少林寺》在全世界引起的轟動,於承惠的人生也轉折到了影視圈。也正是這樣的轉折,讓世人逐漸的認識到了這位“劍聖”!

影視生涯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在於承惠的影視生涯里,他出演過《少林寺》、《少林小子》、《南北少林》、《黃河大俠》、《東歸英雄傳》、央視武俠劇《笑傲江湖》、電視劇《少林武王》、古裝武俠劇《連城訣》、劉亦菲版電視劇《神鵰俠侶》、電視版《七劍下天山》、《馬鳴風蕭蕭》、《墨攻》、電視劇《碧血劍》、《少林寺傳奇》、《李小龍傳奇》、《鹿鼎記》、《倚天屠龍記》、《李白》、《西遊記》、《穆桂英挂帥》、《熱血碼頭》、《幹得漂亮》、《閬中之戀》、《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四大名捕》、以及徐浩峰執導的電影《倭寇的蹤跡》中飾演霜葉城第一高手裘冬月,和《箭士柳白猿》里的武術大師匡一民。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然而在眾多影視作品中,於承惠最為喜歡的要屬《黃河大俠》、《倭寇的蹤跡》以及《箭士柳白猿》,因為裡面都有較為多的戲份所展示他的武技!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在這部片中,他演出了為國為民的大俠之風範,也演出了“萬里獨行、千金一諾”的俠肝義膽,他頂着蓑笠、憑河傲立的武林高手形象,至今還映在許多武俠迷的心中。黃河大俠是於承惠的真正代表作,讓他的演藝事業達到顛覆。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但是,在這部片完成之後他選擇淡出演藝圈,於承惠認為故事片受制於各種因素,難以深入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武術觀點,也無法完整展示相關的研究成果。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因此,他一直想拍一部真正屬於自己的紀錄片,表現其“雙手劍”技藝的短片《劍痴》應該是一次小小的嘗試。在《劍痴》一片中介紹自己的經歷,披露自己的劍法竅要,都是用詩詞般的語言,感情豐沛,韻味深長。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2012年2月,當受導演徐浩峰邀請他重返大銀幕,於是他在《倭寇的蹤跡》中飾演主角裘冬月,片中的他白髮飄灑留着長須,一派仙風道骨,是後院起火的天下第一高手。之後《箭士柳白猿》里飾演的是有心“貨與帝王家”卻又保持武人本色的江湖豪客。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黃河大俠》是在1988年上映的,於承惠當年拍黃河大俠時已經近50歲了。但戲裡的他,使出出神入化的精妙劍法更是看得人如痴如醉,人與劍達到高度統一,達到如武俠小說中所說人劍合一的至高境界。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之後,在其餘這兩部電影拍攝時,於承惠依然用真功夫。其中,《倭寇的蹤跡》中有一幕是於承惠在田地里發勁兒,發的是形意拳的勁兒。

金雞抖翎、金雞抖翎勁是所有內家拳修鍊的理想狀態。力量由兩腳之間升起,螺旋搖擺而上,直達兩手,表現橫豎結合的混元力。以至於這部電影參展48屆金馬獎時,台灣的電影觀眾評說:稻田中一幕實在真的是太經典了!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之後在《箭士柳白猿》里,於承惠基本上展示了他生平時所練的武藝。

例如在廟裡打紙人,和人對打“劃拉巴子”。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看“勁兒”,還有他的孫臏拳、抖大槍,身法、勁兒的運用。以及驚艷的“回馬槍”!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最後和主角宋陽對打時,雖然對方的弓弦貼在了他的頸上,但是他的手已探到對方的咽喉,其中的一招一式無不展現面面俱到的武術功底。於承惠特意在動作設計中嚮導演徐浩峰提出了要求,盡量較全面地記錄自己的功夫。這部電影十分珍貴,也許再過些時日更會有更多人發現它的價值!

武痴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只要專註於一件事,心就會穩。心穩了,做起事也會遊刃有餘。可惜,在北京時間2015年7月4日20時40分,於承惠與世長辭享年76歲。於承惠先生一直給外界展現的是“武痴”的形象。他曾經因為一念之差,差點沒進入影視圈,卻也沒有像李連杰那樣一直走電影明星的路。他只是把人生大部分時間一直放在武術上,把武術傳統的發揚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

他不僅是武俠明星,更是中國最後的“劍聖”:雙手劍大師於承惠 - 天天要聞

後話:

千古俠客夢,斯人已逝,大俠已往,但“武痴”、“一代劍聖”、“一代大師”於承惠,他那憑河傲立的身影到現在還映在我們的腦海里............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劉亦菲電視劇高級感探秘 - 天天要聞

劉亦菲電視劇高級感探秘

劉亦菲 電視頻劇高級感探秘:魅力背後的藝術匠心在影視界的璀璨星河中,劉亦菲的名字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她的每一次亮相都散發著 無與倫比的高級感。 從清純可人的古裝女神到時尚前衛的現代女性,劉亦菲在電視劇中的表現總是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梁靜茹演唱會賣柱子票,主辦方存在明顯瑕疵!被判按比例退款 - 天天要聞

梁靜茹演唱會賣柱子票,主辦方存在明顯瑕疵!被判按比例退款

因在梁靜茹演唱會買到“柱子票”,9名觀眾向主辦方提起訴訟一事迎來新進展。6月20日,南都記者從上海閔行區人民法院獲悉,法院對本案進行一審公開宣判,判令被告以階梯式退票比例按單張票價420元、650元、910元的標準退還原告票款。南都此前報道,參與訴訟的觀眾李女士曾告訴南都記者,“我們想要搞清楚,主辦方是否侵犯了...
《花兒綻放》第三季度上線,戚薇蔡文靜何潔陳昊宇聯袂演繹《種花》MV - 天天要聞

《花兒綻放》第三季度上線,戚薇蔡文靜何潔陳昊宇聯袂演繹《種花》MV

湖南衛視、芒果TV新綜《花兒綻放》即將在第三季度上線,今日節目主題曲《種花》MV率先亮相。本次主題曲的演唱陣容“養眼”,戚薇、蔡文靜、何潔、陳昊宇四位姐姐用自己的天籟美聲,傳遞着女性的希望與夢想,用音樂的種子讓花兒綻放。作為一檔中國鄉村女性勵志競技綜藝,《花兒綻放》旨在發起鄉村“村潮”計劃招募鮮活熱烈的...
全員一米八?男明星同框,暴露身高,“身高摻假” 不尷尬嗎 - 天天要聞

全員一米八?男明星同框,暴露身高,“身高摻假” 不尷尬嗎

在光鮮亮麗的娛樂圈,外貌固然重要,但其中,身高往往也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特別是對於男性明星而言,社會的某些傳統觀念可能認為高大的身形更具男子氣概。然而,身高真的能成為衡量一個明星是否走紅的唯一標準嗎?身材矮小是否就意味着與成功無緣?答案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