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九
編輯|司徒夜
已經49歲的陳坤,多年來一直堅持不成家。
在“只有父親沒有母親”的環境中長大的陳尊佑,如今已然褪下青澀稚氣。
直到陳坤兒子大學畢業,才突然發現:
這些年,陳坤早已活成“男版張柏芝”。
陪伴在他身邊多年的“知己”周迅,值得嗎?
兒子大學畢業
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密不透風的牆。
但這個定律,在陳坤這竟然失效了。
近日,陳坤兒子陳尊佑在網上發布照片。
照片中的父子倆,滿眼笑意在一起慶祝陳尊佑大學畢業。
陳尊佑身穿白色襯衫,搭配西裝外套。
恍惚之間,真有幾分陳坤年輕時的模樣。
記得他剛被媒體曝光的時候,還有人猜測他是陳坤收養的孩子。
如今越長越像陳坤,這個傳言也不攻自破了。
照片中將近50歲的陳坤,一身黑的造型,痞帥十足,真應了那句:
“法拉利老了還是法拉利!”
已經長大成人的陳尊佑,從國外某大學的建築專業畢業。
根據消息,他即將回國深造。
作為陳坤的兒子,網友對他將來的職業選擇也非常感興趣。
如果未來選擇留在建築領域,那算是“專業對口”,能夠將大學所學發揮到極致。
但目前國內外建築行業從業狀況,並不如從前容易。
作為星二代,如果他成為建築設計師,應該很快就會碰到職業“天花板”。
那他將來有多少概率會進入娛樂圈呢?
首先建築設計師轉型成明星,並不是“前無古人”。
就拿娛樂圈的吳彥祖和陳奕迅來說,前者曾就讀於美國俄勒岡大學建築系,後者曾在英國金斯頓大學主修建築學。
現在兩位還不都是吃着娛樂圈這碗飯。
況且,陳坤在娛樂圈深耕多年,要資源有資源,要人脈有人脈。
如果將來陳尊佑打算進入娛樂圈,在父親的幫助下,一定能少走很多彎路。
不過,就算他真的從事建築行業,陳坤也有足夠的能力為其兜底。
早在2014年,陳坤就成立了設計工作室,名為“東申空間”。
不知道是不是給兒子提前鋪的路呢?
從陳尊佑小時候出現在公眾視野開始,每次他出現,都會被問到一個問題:
“他的母親到底是誰?”
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眾多年來孜孜不倦,想要找到答案。
從他家的保姆,到陳坤合作過的女演員,再到陳坤的前女友。
網友找了這麼多年,愣是沒破這個案。
不過,現在陳尊佑成長得如此優秀,這個答案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
因為兩人之間的父子之情,就足以超越一個完整家庭帶來的底氣。
陳坤多年來既當爹又當媽,在自己爆紅時期大膽承認有兒子。
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更是從未缺席。
支持兒子的興趣愛好,陪他練習籃球。
在疫情期間通過視頻為兒子的籃球賽加油助威。
陳尊佑也沒有辜負父親多年的教導,他曾在父親節向陳坤坦言:
“你一直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在不知不覺中,陳坤儼然已經成為“男版張柏芝”!
陳坤已成“男版張柏芝”
陳坤與張柏芝,在很多方面都有共通之處。
陳坤在成為明星之前,吃遍了生活的苦,也嘗遍了人情冷暖。
六七歲的時候,父母離異。
他在懵懂的年紀就經歷了家庭的破碎。
此後他跟隨母親和外婆一起生活。
後來父親又成立家庭,繼母帶着一個比自己大一歲的兒子。
那時候陳坤就知道:自己的爸爸已經不單單屬於自己一個人。
雖然清楚這一點,但繼母和哥哥對他的態度更讓他心寒。
記得那是剛上初中臨近春節的時候,陳坤去父親家,和繼母哥哥一起過節。
陳坤突發奇想去問父親要壓歲錢,父親不給。
於是他就開始無理取鬧,最後還說了句:“你們太過分了!”
第二天中午放學,剛走出校門的陳坤突然被人從後面狠狠打了一下。
剛想還手,突然又衝出來幾個高年級的人將他圍住,又揍了一頓。
又疼又丟臉的陳坤跑回學校,找到高一級的哥哥,告訴他自己被打了。
哥哥並沒說什麼,只是冷靜地說:“我知道了。”
後來,陳坤才知道原來那群來者不善的人,就是受哥哥的指示來的。
破碎的家庭,緊張的親子關係,拮据的生活條件,讓陳坤對“成家”充滿恐懼。
在原生家庭方面,他與張柏芝驚人的相似。
張柏芝在幼年時也經歷了父母離婚。
家庭破碎讓她從小跟着母親一起生活。
後來母親再婚,她又隨母親輾轉於多個家庭環境中。
後來父親生意出現問題,一家人被追債,四處躲藏。
張柏芝在年幼時就體會到了生活的艱辛和不易。
為了貼補家用,她在業餘時間干過很多工作,比如端盤子、做導購等。
幼年的漂泊和貧困,讓陳坤和張柏芝選擇了相同的人生道路——進入演藝圈。
所幸兩人都通過演員這個職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可能。
但也正是因為幼年的經歷,讓兩個人成年之後也擁有了相同的特質——對家庭的不信任感。
所以兩個即便頻繁被問到“孩子生母”“孩子生父”這個問題,也依舊選擇單親家庭這種模式。
童年的經歷造就了兩人安全感的缺失,所以他們把孩子當作希望,也當作支點。
陳坤曾在自傳《突然就走到了西藏》中說:
“當我意識到自己可以成為兒子的全部,那種崩塌的世界突然有了支點。”
張柏芝也說過:
“孩子是我最堅實的依靠,他們的存在讓我覺得生活有了根基。”
在陳坤和張柏芝身上,我們同時感嘆於父愛和母愛的偉大。
隨着陳尊佑的成年,不少網友也開始喊話陳坤:“該成家了。”
而網友認為“陳太太”的最佳人選,就是周迅。
兩人是多年的知己好友,長期保持樓上樓下的鄰居關係,關係非常親密。
陳坤在悲傷難過時,第一個找的絕對是周迅。
甚至在周迅與前夫高聖遠結婚儀式上,周迅都指着陳尊佑說:
“這是我兒子。”
一旁的陳坤趕緊說:“這是我兒子!”
對於一直未結婚的陳坤,周迅的“等待”是值得的嗎?
周迅在陳坤身邊待了將近20多年。
然而年過半百,陳坤的原生家庭註定他不會進入傳統的婚姻中。
這麼說來,周迅的等待終究是一場空。
說來說去,只有“不值”二字。
結語
當陳尊佑穿着學士服走向未來,陳坤藏在黑衣里的背影寫滿故事。
那個曾在菜市場數硬幣的少年,終究用倔強把一手爛牌打成了王炸。
他和張柏芝的相似,不是原生家庭的傷痕,而是把苦難熬成鎧甲的韌性。
而他與周迅的 "友達以上",恰似給娛樂圈的一道思考題:
在張柏芝式 "母愛神話" 之外,陳坤證明了父愛同樣能獨自撐起一片天,而周迅的陪伴,從來不是等待婚姻,而是見證另一種人生可能。
畢竟真正的知己,從不會被世俗定義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