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刑警的日子》熱播。
追着看了幾集,還是很喜歡何冰的演技。
他最火的成名作是《白鹿原》,在裡面飾演鹿子霖,相信很多人都有印象。
這麼多年過去,何冰還是那麼低調,要不是看到他兒子都出道了,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老婆是誰?
說起何冰的家庭,真是堪稱圈內楷模。
誰又能想到,何冰當年走上演藝這條路,竟是因為一次"破罐子破摔"的選擇?
01
1968年,何冰出生在北京一個普通家庭。
父母都是工薪階層,對他的期望很明確:好好讀書,將來找個穩定工作。
但何冰從小就不是塊讀書的料。
他調皮好動,上課總愛走神,成績一直在中下游徘徊。
最讓老師頭疼的是,這孩子還特別能說,一張嘴就停不下來。
高二那年,班主任找他談話:"何冰啊,就你這個成績,考大學怕是沒戲了。"
這句話像盆冷水澆醒了他。
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突然想到自己平時最愛模仿電視劇里的人物,是不是可以試試表演?
1987年,他鼓起勇氣報考中央戲劇學院。
面試那天,他緊張得手心冒汗,但一上台就完全放開了。
考官讓他表演"等人",他愣是演出了三種不同的等法,把考官都逗樂了。
放榜那天,他都不敢相信自己真的考上了。
更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
02
從中戲畢業後,何冰被分配到北京人藝。
本以為端上了鐵飯碗,沒想到每個月工資才99塊錢。
那段時間,他住在地下室,每天騎着破自行車去劇院。
經常一天就一句台詞,有時候連正臉都沒有。
最慘的時候,他連着三個月只能演"樹""石頭"這樣的背景角色。
但他沒放棄。
沒戲演的時候,他就躲在後台看老演員排練,把每個人的表演都記在心裡。
晚上回到出租屋,就對着鏡子反覆練習。
轉機出現在1993年。
他在話劇《鳥人》里演一個只有7分鐘戲份的小混混,卻把這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
演出結束後,著名表演藝術家于是之特意到後台找他:"小夥子,演得不錯。"
這句話給了他莫大的鼓勵。
從此,他開始接到更多有分量的角色。
03
1997年,何冰接到一個陌生電話。
裡面傳來陌生而熟悉的聲音:“喂,是何冰嗎?我是李海洋。”
何冰想起,對方是李海洋,也是他的初中同桌,不過兩人畢業後就失去了聯繫。
電話那頭,李海洋直截了當,坦言自己很喜歡他,這麼多年還是會控制不住想他,問能不能見一面。
第二天見面,兩人在街邊小館吃了頓飯。
聊起學生時代的趣事,彷彿又回到了十幾歲。
跟李海洋在一起,何冰感到非常放鬆,聊得感情時,得知對方沒男朋友,自己也沒女朋友,不由說了句:“要是你不嫌棄,我們談朋友吧。”
那時候的何冰,事業剛起步,兜里也沒多少錢。
結婚時,李海洋還倒貼了5000塊錢。
從這一點,足以看出李海洋對他的欣賞和信任。
婚後,李海洋辭去工作,專心照顧家庭。
何冰則把全部片酬都交給她保管,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2004年,他們的兒子出生。
小時候的兒子性格內向,不愛說話。
有次學校組織文藝匯演,老師硬把他推上台,沒想到表演得意外地好。
何冰從不強迫兒子學表演,只是偶爾帶他去片場看看。
直到高中畢業,兒子才主動提出想考表演系。
如今,21歲的兒子已經出演了幾部話劇和小成本電影。
雖然頂着"星二代"的光環,但他堅持從最基礎的場記做起,一步一個腳印地學習。
有記者問他為什麼不靠父親的關係,他笑着說:“我爸說過,這行最怕的就是德不配位。”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何冰像個異類。
他沒有微博,不炒話題,甚至很少接受採訪,更不會去幫襯兒子。
但正因為如此,他才能養出角色的魂,真正的實力派演員,就像炒菜的,菜好吃就行,誰在乎廚師長啥樣?
或許,這就是一個真正演員的覺悟:不靠熱搜證明自己,只用角色打動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