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2025年04月09日22:20:35 娛樂 4220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9日訊 當歷史典籍中的紅樓夢宴席成為可觸摸的煙火氣,當甲骨文通過廣播體操“跳”進現代生活,當家政女工用幽默自嘲打破職業偏見……這些源於民間的創意星火,即將在騰訊新聞《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的推動下閃閃發光。

2025年4月8日,騰訊新聞正式發布 《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線下發布會匯聚首期六位創想者代表,公布六項聚焦文化傳承與社會價值的創意提案。該計劃旨在鼓勵表達和提出想法,搭建從靈感到行動的橋樑,為好想法找到落地開花的支點,並希望喚醒看見的能力、共情的能力和聯結的能力。

騰訊新聞負責人何毅進表示:《我有一個想法》希望聯合我們的創作者、合作夥伴、用戶一起,持續地發現、記錄、呈現、分享和連接一個又一個有趣的、勇敢的、微小的、甚至是“腦洞大開”、“不切實際”的想法。然後,一起用想法啟發想法,用想法激發行動,用行動撫平自己、撫平時間。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六大創意提案:讓歷史可觸摸,讓邊緣被看見

歷史從未遠離當下,關鍵在如何激活文化基因。盧冉,生活史作家,一直從事古代飲食和風俗史的研究,他花了六年時間深入研究了與《紅樓夢》相關的“曹氏四時食單”。他此次提出打造一場穿越時空的“紅樓夢夜宴”的想法,通過結合戲曲表演、非遺漆器與現代藝術設計等元素,構建出一個“真幻交織”的文化現場,讓《紅樓夢》的宴飲美學化作可品味的煙火氣。當盧冉在古籍中尋找味覺密碼時,安陽師範學院青年教師龔慕凡正在鑽研甲骨文傳播,她深知其專業性和晦澀難懂是大眾了解甲骨文的主要障礙。為此她創編了一套甲骨文廣播體操,但這只是開始,她希望能挖掘更多創意傳播方式,比如有趣、有料的甲骨文短視頻,讓三千年前的符號真正“跳”進現代生活。在這場古今對話中,14歲的中軸線申遺助力團成員楊自若帶來了z世代的解題思路。她從小在中軸線上的多個博物館擔任志願者,對北京中軸線的歷史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她創想打造一款北京中軸線主題卡牌桌游,用卡牌重構文化密碼,邀玩家在遊戲中解鎖古建智慧,實現文化傳承的寓教於樂。

從宴飲之美的感官喚醒,到甲骨符號的肢體演繹,再到古建智慧的卡牌破譯——三個想法將歷史的基因解碼為可體驗、可互動、可傳播的現代語言,讓文化傳承從博物館的玻璃展櫃走向街頭巷尾的生活現場。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創想者:(左起)盧冉、龔慕凡、楊自若

關注社會多元群體,需要構建更具溫度的支撐系統。梅若,北京鴻雁社工服務中心的創始人,在十年家政女工幫扶中發現:要打破社會對家政行業的刻板印象,必須提供一個能夠表達自我的舞台。她的想法是舉辦"家政女工脫口秀"藝術節,讓家庭里的"npc"站上c位,用自嘲式幽默刺破社會刻板印象的繭房。當梅若在打破職業困局時,外交學院心理中心主任宗敏正試圖解開青少年厭學拒學的“鐵三角”。作為北師大心理學部京師學發實驗室研究成員,她提出“心紐帶tie計劃”,構建起學生、教師、家長的三維賦能模型,並希望通過多方協作,為厭學拒學困境提供系統性破局方案。而在上海大學考古文博專業副教授王思怡看來,療愈心靈的密碼或許藏在歷史長河裡。受國外博物館療愈實踐啟發,她從引介國際案例,到創新本土理念,再到篩選具有療愈價值的文物在高校博物館落地實踐,希望歷史文物穿越時空治癒我們的心靈。

無論是為邊緣群體搭建發聲舞台,還是編織青少年成長的安全網,抑或在文物中尋覓心靈解藥——三個想法共同指向人文關懷的本質:用創新的干預手段,在職業尊嚴、教育體系和公共空間中構建療愈網絡,讓每個群體都能找到被看見、被理解、被治癒的錨點。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創想者:(左起)梅若、宗敏、王思怡 

生態賦能:從“我有一個想法”到“我們共同行動”

眾人拾柴火焰高,讓好想法發光需要多方的共同行動。 《我有一個想法》 生態計劃將為優質想法提供支持。騰訊新聞作為核心平台,充分調動自身資源,與創想者共創,並助力項目傳播,以獲得更廣泛的關注。同時,騰訊新聞也會邀請生態合作夥伴,共同為項目賦能。其中,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憑藉其專業能力,為項目量身定製數字化解決方案,有力推動項目的創新發展與廣泛推廣。此外,諸如中國文字博物館、北京京企中軸線保護公益基金會、只有紅樓夢・戲劇幻城、麗娟實驗藝術創造中心、唯品會公益、楊爸圖說等生態合作夥伴,也憑藉各自的專業優勢,為創想提供堅實的專業支持與豐富的資源保障。 

從紅樓夢宴席到家政女工脫口秀:《我有一個想法》發布首期六個創想 - 天天要聞

當梅若讓邊緣群體用笑聲刺破沉默,當楊自若用卡牌教會同齡人讀懂中軸線文化……這些看似微小的創意,正在重構文化傳承的敘事邏輯:從自上而下的“保護”轉向自下而上的“共創”,從精英化的學術研究轉化為大眾可參與的生活方式。

2025年,騰訊新聞 《我有一個想法》生態計劃將助力首期六個創想。未來,《我有一個想法》期待更多好想法的湧現及碰撞,也將持續支持富有價值的創想,為它們鏈接生態資源與公眾力量,讓每個“小想法”都能找到生長的土壤。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