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難理解《浪姐》為什麼對王珞丹執念之深。
紅極一時具備“翻紅”條件,吹拉彈唱都會點兒適合做舞台,外型來講,短髮、清瘦又愛穿簡潔款褲裝,就,即使成不了團也好“成親”……
還有關鍵的一點,她身上綁着《浪姐》選人十分看中的“爭議感”。跟誰“爭”呢,節目沒有點透,但欲說還休的綜藝效果豈不更香?
何況,這一題對王珞丹或許送命,但對吃瓜群眾擺明是送分來的。曹穎不就想問,王珞丹,你介意大家老說你和白百何撞臉嗎?
然而殘酷就是——
哪怕王珞丹內心一萬個介意,不想熬到40出頭了還跟20來歲時一樣,過着與另一個人反覆鎖死,比離異夫妻更像狗皮膏藥的日子;
卻偏偏是這樣的日子,在她越來越刷低存在感,一度有網友誤會“是不是退圈”的近幾年,好像還能保她起碼在輿論場,不被清除痕迹。
可能對藝人來說,訓練自己獲得“被討厭的勇氣”壓根不算事兒,“被討厭”可比“被喜歡”吸流量多了;藝人,尤其是狠狠紅過的藝人——
最接受無能的,其實是“被遺忘的勇氣”。
對王珞丹貼臉開大cue白百何,未必是她尷尬的極限,如果問“米萊、錢小樣、撞臉白百何之後,你還有什麼新的記憶點”……
會不會才真的尬死?
1.
事實上,連着6季被《浪姐》邀請,感覺不算什麼值得特美的事呢?
要麼年輕,咖位還沒混到位,需要靠節目鍍金、刷臉,攀一條捷徑;不年輕的,排除葉童這一級,基本屬於過氣了,上節目來回一波血。
體感有太多年沒見,幾乎可判作“失蹤人口”的王珞丹,這次就是回血來了吧?或者,兌現她幾年前發微博說的,“不想當好演員,想紅。”
不過重點又得是,“有尊嚴的紅。”
已經秒刪
娛樂圈看似紅男綠女深似海,實則擺平心態,持有自知之明,這圈兒的遊戲規則其實蠻簡單、粗暴、好懂來着,核心一條就是:
能站着把錢掙了,掙得自己舒坦也掙到觀眾叫好,這是萬里挑一的人;沒混到這個“一”又想掙錢,是躺是跪就……別太在意這些細節?
所以在圈子裡吃香喝辣,快活數鈔票的那些人,不是業務夠頂就是臉皮夠厚。
而卡在中間浮沉,上沒到業務很能打,下也拉不下臉,往往很容易活成最苦,最累的人。比如王珞丹。
有人覺得這個王珞丹很像那一年的萬茜,都橫抱一把吉他文藝兮兮。
其實真能像萬茜倒還輕鬆了,因為萬茜對目的地非常明確、單純,沒那些有的沒的,她就是要“假裝不care紅的那種雲淡風輕的紅”。
她的bug僅在於“裝”的技術不到火候,露了餡。話說一個人連“裝”都很好識破,“裝”得淺薄,某種角度,不也說明這人有點心眼子但不多?
王珞丹的狀態還是更複雜、混沌。
她沒有要“裝”什麼,甚至從第一期來看,她“不要什麼”也可以表達得乾脆、明了——一再被曹穎暗戳戳點炮白百何,她堅決不留話柄。
別問,免聊,拜拜不送。
但是不是這樣說一不二的篤定,用於“不要什麼”時管用,當盤算着“要什麼”時,心變得遊離,忽上忽下,沒着沒落,甚至成了既要又要?
既要“紅”又要“尊嚴”,本身沒有不對,但拿不出本事支撐這件事,到底有點想太多。不過今年好歹入了《浪姐》的場,王珞丹這是——
終於不願多想……了吧?
2.
王珞丹這種“想太多”的焦慮,估計或多或少,在無數“紅到過最尖尖兒又不紅了”的藝人身上,難免沒划下幾道血口子。
尤其年紀輕輕便登峰造極,眼裡見的,耳朵聽的,周身感受到的,全是一流世界裡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如沙漏漸漸從指縫間流走——
確實啊,太難與“重重的失落感”和解了。
二十五六歲的王珞丹,也真是香飄萬里、人見人愛的國民大寶貝兒一枚。2007年趕上《奮鬥》這艘火箭直衝雲霄,聞名全國。
就問,8090一代一想起《左邊》這首歌,誰還記得原版是楊丞琳?刻在大腦皮層的記憶必須是,失戀的米萊可憐巴巴唱它給前男友聽。
而且很神奇,那年的飛天獎,意外地對這部談情說愛偶像劇敞開懷抱,竟把米萊這個原則上算女三號的角色,入圍優秀女演員獎。
直接跳過女一,也不可能是女二,倒是選了女三,這種操作大概在評獎史上也是少見的。風光無限的王珞丹就這麼被偏愛。
接着2009年,趙寶剛繼續鼓搗他“任性、有錢、撒狗血”的青春題材風格,拍了《我的青春誰做主》又火得炸天。
但這時期的觀眾,已然對這一夥牙尖嘴利又作得要死的青年男女膩味了。所以一群像劇,結果獨獨給女二的錢小樣吸光路人盤。
飲料商直接以“小樣”命名
這就是牛市當前,不賺也難吧?
那幾年的王珞丹,從未在趙式青春劇美美當過女一,錢小樣的人設還非常糟糕,成天瞎霍霍把老爹搞癱瘓了,但都難抵觀眾鐵了心愛她。
於是靠錢小樣二爆後,王珞丹先入選新“四小花旦”,後成為“金鷹女神”,與她同屬一級陣列的人,總是劉亦菲、楊冪、劉詩詩們。
3.
怎麼不唏噓呢,王珞丹是曾經比肩85花的人啊。
85花,除了劉亦菲終於熬成無可撼動的地位,一些人至今仍被詬病“不爭氣”。但大家“永遠在場不下桌的精神氣”,始終挑不了刺。
鐵血演員王珞丹,或許跟她們沒法同類對比,但此處也不得不感嘆,從流量、爭議里開出的花兒果然命硬,即使有代餐也難以被取代。
而王珞丹,能說她是被代餐白百何取代的嗎?
這一王一白,在被媒體不懷好意攛掇着來回問的階段,白百何有一句話聽來陰風陣陣卻的確是事實:
“觀眾喜歡王老師的時候,我還在家生孩子。”
這條時間線真的好品:從米萊到錢小樣,王珞丹獨享“勁勁兒小妞”好時光的期間,白百何張羅結婚、奶娃,做着她籍籍無名的家庭主婦。
注意當中一段插曲,趙寶剛為《奮鬥》選角時,文章給白百何打了電話,但她人在國外回不來。很多人的說法,說這個角色是米萊。
聽趙寶剛採訪的意思,確確實實初始版的米萊更接近白百何,“白白的,很富態,女性特徵濃烈”,但選了王珞丹只能改一改設定。
“把米萊的爸從知識型富人改成土大款,這樣就覺得她演合適。”
話是傷人但導演看人的眼光好毒:
王、白再怎麼撞臉,從型和氣質來講,黑瘦乾癟的王珞丹自然顯得“村”一些,白皮又肉乎乎的白百何,打眼一看就很金貴嬌嬌女。
所以就算同屬小妞系列,總覺得王珞丹更偏“野丫頭”的類型,內心熱乎善良但個性張牙舞爪,也不愛讀書,一整個兒大大咧咧;
白百何則都市感更強,她的那股勁兒,特別貼奔波於高樓大廈的社畜的求生欲與生命力。有沒有可能,杜拉拉由她演更適合?
趙寶剛那時也稀罕她吧,在《我的青春誰做主》里給了白百何一個客串,角色恰恰很符合“原米萊”的樣子,一個高知家庭養成的富家女。
自個兒也寫小說,活得清醒又獨立。
溫知識:王、白拍過同一部劇。
而當白百何徹底與主婦解綁,全力出征小妞市場的2011年,《失戀33天》大爆,黃小仙更是特爆。
可能無法明確判定,經此一役,白百何接棒王珞丹把她擠出局,但黃小仙成為一道分水嶺,白開始扛小妞大旗,王逐漸人影模糊。
或者嚴謹說:
王珞丹也沒掉好資源,電影能搭陳凱歌、林超賢、曹保平,電視劇也是鄭曉龍、馮小剛,但人就迷之被抽走一股鮮活氣,看過即忘。
沒忘的,也是因為扮相太不適合而沒齒難忘。
網友的段子:像葛優戴假髮
錢小樣後,王珞丹唯一亮了一眼的角色來自《後會無期》,一個參與仙人跳的“風塵女”。出場幾分鐘,憑着很典的韓寒式金句火出圈。
韓寒的直男味雖齁,但把“柴柴的王珞丹”,拍出惹得男人小心臟亂跳的“素素的風情”,這還挺別緻的——比《烈日灼心》脫光了性感。
但終究也是曇花一現。後來有關王珞丹的消息越來越少,她扛主角的戲也少之又少。
難得演一把女主還搭張嘉益的《急診科醫生》,最大水花是這對老少戀的吻戲?隔壁同題材的《外科風雲》,收視、熱度都碾壓它很多。
尤其,《外科風雲》的女主是白百何……
兩人對打打到2017年還是白姐技高一籌。
但沒關係,就像85花三年五載必有一輪換,幾度掉隊掉得快沒影的唐嫣,不也迎頭趕上反超一局?王珞丹的局,也沒到打完收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