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貌不揚的它,居然是傳說中的“廣東省凳”?

圖片由豆包AI生成 提示詞:紅塑料凳
廣東省凳,其實就是四四方方、看上去沒什麼特點的紅塑料凳。走進廣東的大街小巷,無論在大排檔還是村席現場,抑或是普通人的家中,你都能看見這種塑料凳的身影。

圖源:淘寶截圖
對於這種“紅色膠凳”,廣東人愛得熾烈。一些以廣東為故事背景的影視作品中,廣東省凳的出場率高得驚人。比如在廣東經典電視劇,同時也是全世界播出時間最長、集數最多的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中,廣東省凳幾乎隨處可見。

圖源:電視劇《外來媳婦本地郎》
前年大熱的《狂飆》中,高啟強和安欣也經常坐在路邊攤的廣東省凳上吃豬腳面。

圖源:電視劇《狂飆》
不過,用過這種凳子的人都知道,廣東省凳最大的缺點就是:難拔。摞在一起的廣東省凳,彷彿自帶超強吸力,要將它們一個個分離出來,連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都要琢磨琢磨。
那麼,長相平平又不好拔的紅塑料凳,是如何成為廣東省凳的?摞在一起的廣東省凳,又為什麼這麼難拔?
凳子背後的廣東文化
廣東省凳的產生,與廣東當地的地理環境和社會文化息息相關。
一方面,廣東地處華南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潮濕多雨。每年3至4月,從南海吹來的暖濕氣流還會與從南下的冷空氣相遇,在廣東、福建等地形成准靜止鋒,造成萬物皆可發霉的“回南天”現象。相比於木質、鐵質的凳子,塑料凳不易發霉,更不會生鏽,是相當實用的選擇。

准靜止鋒的形成 | 圖源:陸正華、許以平《氣象學基礎知識》
另一方面,廣東地區宗族觀念濃厚,許多家庭甚至村落、社區都有大規模聚餐的需求。聚餐的人和次數多了,就需要足夠輕便、好收納的桌椅板凳。老廣偏愛的紅塑料凳,就完美地符合以上標準——要是在村口大擺宴席,村民們總不能搬着一堆紅木椅子跑來跑去吧!

廣東順德均安的一場鄉村宴會,處處可見紅塑料凳 | 圖源: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
此外,廣東人中意紅塑料凳,也與廣東人精打細算的商業文化有關。作為中國幾百年來的貿易中心,廣東人奉行“錢要用在刀刃上”的實用主義原則,最忌諱“當水魚”(粵語,指被騙、挨宰),成百上千的高級海鮮無所謂,5元一包的餐巾紙絕不能忍。價廉又實用的紅塑料凳,自然備受當地人青睞。
可以說,地理環境與社會文化,共同創造了廣東省凳的傳奇。在廣東,哪怕你開寶馬奔馳保時捷,過年也得帶幾個紅塑料凳回家。

廣東街頭,一輛掛着紅塑料凳的保時捷 | 圖源:小紅書,已獲博主授權
紅塑料凳,時代的見證者
得益於互聯網的傳播,廣東省凳如今早已名聲在外。不過,仔細觀察會發現,廣東人並非一直使用這種紅塑料凳。以20世紀40年代廣東西關為背景的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中,街坊們平時使用的就不是塑料凳或鐵凳,而是木質的長凳。
那麼,廣東人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使用塑料凳的?

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老廣們坐的依然是木質長凳 | 圖源:電視劇《七十二家房客》
廣東與塑料凳的結緣,要從廣東塑料工業的發展說起。
去過廣東省博物館的人,很容易被傳說中的“鎮館之寶”——一輛玩具車嚇一大跳。這個與古董、珠寶等其他展品格格不入的“塑料製品”,是利用我國南海開採的石油製作而成,它是我國開發南海資源的成果體現,更是廣東省塑料工業發展的重要見證。

廣東省博的“鎮館之寶” | 圖源:小紅書@蘭小雯🎀,已獲博主授權
廣東的塑料加工工業始於20世紀20年代。早在1929年,廣州就出現了利用進口原材料加工賽璐珞(硝化纖維塑料,早期乒乓球的原料)製品的小作坊。1950年,廣州市成立塑料同業公會,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國內最早成立的塑料行業組織,廣東因此成為全國塑料加工業的領頭羊。
只是,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廣東的塑料工業產品還是以人造革、漁網、編織袋等為主,塑料凳還沒登上廣東人的家庭舞台。1986年出版的《採購和推銷人員知識大全》中,我國的傢具市場仍然“以木質傢具為大宗”。

1990年,一個“理想的客廳設計” ,以木質傢具為主| 圖源:曉苑等《家庭室內裝修300例》
塑料傢具的風潮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歐洲,改革開放後,這股風潮很快被引入國內,並迎合了國內木材供應緊張的現實情況,打開了塑料傢具時代的大門。隨着鄉鎮企業的發展,廣東、江蘇、浙江、河南等地都紛紛開始了塑料傢具的生產。
以廣東順德為例:龍江鎮的龍山片,自1978年起開發生產鋼製、木製和塑料傢具,村村辦廠,戶戶開工,到1991年,逐漸形成了龍山到樂叢長達11千米的“傢具一條街”,規模位居全國首位。

《人民日報》1982年6月9日刊登讀者來信,鼓勵發展塑料傢具工業 | 圖源:人民數據庫
從村裡的小工廠出發,紅塑料凳走進廣東乃至全國的千家萬戶。就算是麥當勞,到廣州也要入鄉隨俗,擺好省凳迎接八方來客。對老廣而言,省凳已經超越了傢具本身,變成了嶺南地區街頭文化和節日民俗,甚至是建築文化的組成部分。

廣州保利發展廣場大樓,因外形酷似廣東省凳,被網友戲稱為“省凳樓” | 圖源:微信公眾號@保利發展廣場物業服務中心
省凳為啥這麼難拔?
廣東省凳固然輕便好用,但將摞好的紅塑料凳一個個分開,是相當費力的事,往往需要兩個人合力完成。看起來單薄的廣東省凳,為什麼這麼難拔?
摞起來的凳子難以拔出,最直接的原因是大氣壓強。傳統的廣東省凳,凳面平整且不透氣,當凳子摞起來的時候,凳子間的空氣被擠壓出去,從而形成近似真空的狹小地帶。這類似於“馬德堡半球實驗”,當年德國物理學家將兩個半球合併後抽成真空,之後足足用了16匹馬才將兩個半球分開。塑料凳也是同理,凳子外的大氣緊緊壓着凳子,外部壓力大於內部壓力,自然難將凳子拔出來了。

馬德堡半球實驗版畫| 圖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今天的廣東省凳往往會在凳面上留一個圓孔,以使凳子之間的空隙與外界連通,從而減少大氣壓強的影響。但儘管如此,拔出一摞摞得很緊的凳子,似乎也不是容易的事,這又與塑料凳所用材料的摩擦係數有關。
塑料的摩擦係數,指的是塑料表面間相互滑動時的滑動摩擦力與法向壓力之比。一般來說,在相同的垂直壓力之下,摩擦係數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
目前市面上的紅塑料凳,主要是用PP、ABS和PE塑料製成。PP和ABS都是摩擦係數較高的塑料,這給塑料凳帶來了堅固耐磨的特點,卻也使得凳子不易拔出。相比之下,PE材料製作的凳子更“軟”,摩擦係數較低,拔起來也會輕鬆一些。

幾種常見塑料的摩擦係數對比圖,PP、ABS等材料整體摩擦係數較高 | 圖源:中國摩擦密封材料網
如果實在拔不出來,可以試着晃一晃兩個凳子的連接部位使其鬆動,這樣不僅能幫助其進入更多空氣,減小壓強的影響,還能使凳子的接觸面更加鬆動,一定程度上減小凳子間的摩擦。
或許,明年回家過年,拔凳子對你而言就不算什麼難事了。下次要擔心的,不是拔不出來凳子,而是要看住家裡的小孩,不要隨便把廣東省凳套在頭上。

圖源:小紅書截圖

圖源:電視劇《武林外傳》
參考資料:
1.陸正華、許以平. (1985). 氣象學基礎知識. 中國青年出版社.
2.王世英. (1986). 採購和推銷人員知識大全. 湖南人民出版社.
3.曉苑等. (1990). 家庭室內裝修300例. 中國經濟出版社.
4.招汝基. (1999). 順德縣誌. 方誌出版社.
5.CPRJ塑料橡膠. 70年崢嶸歲月:廣東如何躋身塑料工業大省?
6.現代摩擦理論及機理與常用塑料摩擦係數. 中國摩擦密封材料網.
7.Dae-Hyun Cho, Bharat Bhushan, James Dyess. (2016). Mechanisms of static and kinetic friction of polypropylen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pairs during sliding. Tribology International, vol.94, 165-175.
作者:敏敏 遲源
編輯:田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