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伊海上聯合軍演剛結束,中國外交部突然宣布,將就伊朗核問題,邀請俄羅斯與伊朗兩國高層來北京會談,時間就定在2天後的3月14日。
我們都知道,伊朗目前正面對着空前的壓力,而且這份壓力內外皆有。之前拜登還在時,美伊在談判上的進展幾乎為零。隨着特朗普回歸,第一時間對伊朗放狠話,美國全面重啟極限施壓政策,美伊重返協議的機會更加渺茫。
【特朗普重啟對伊朗施壓】
伊朗一時間還沒有適應風向的劇烈轉變,要不要與美國接觸下去,內部已經出現了巨大的分歧。
儘管當年主導美國退出伊核協議的正是特朗普,但還是有很多人心存僥倖,覺得哪怕美國開出的條件再怎麼過分,只要全盤接受,特朗普未必不會放他們一馬,這樣還是有機會挽回伊核協議的。
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後面乾脆直說了,和美國談判既不明智也不光彩。而總統佩澤希齊揚則對此保留意見,也許他仍對美伊接觸抱有幻想,但形勢比人強,美國的外部壓力,還有強硬派的內部反彈,讓夾在中間的改革派政府無比難受。
國內的分歧,佩澤希齊揚現在已經束手無策,他在最近一次演講中表示,伊朗不會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開啟談判,讓特朗普政府“愛幹嘛幹嘛”。
【中方請俄伊高層兩天後來北京談談伊核問題】
看得出來,對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伊朗除了口頭上強硬表態,擺出自己的軍事紅線之外,已經是無計可施。伊朗總統的最新表態,看似是告訴美國,他們已經做好了“見招拆招”的表態,但更多是逆來順受。
這種姿態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伊朗不具備與美國平等談判的條件。更不要說,伊朗與以色列之間劍拔弩張的態勢,就註定特朗普政府不會放鬆對前者的壓力。
只不過近段時間,伊核協議出現了不少變數,特別是俄羅斯自告奮勇,要當美伊核協議的中間人。之前普京與特朗普首輪通話,討論完俄烏問題,順便就伊核問題交換過了意見。美國並不介意俄羅斯幫自己向伊朗傳話。
只是伊朗拿不準俄羅斯葫蘆里賣的什麼葯,不願意輕易接下這份人情。何況俄羅斯在美俄對話期間,突然把話題拐到伊核問題上,意圖實在是功利得過於明顯。
【哈梅內伊認為與美國談判很不明智】
以至於伊朗那邊有人認為,俄羅斯看似是要做美國與伊朗的和事佬,實際上是要利用伊朗,作為與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確保美俄關係正常化順利開展。至於伊核協議談得怎麼樣,就不在普京政府的考慮範圍內了。
而且伊朗也不認為,俄羅斯有約束美國履行協議的能力。或者說,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美國政府在多邊協議上的公信力實在很難讓國際社會放心,更不要說伊朗這種長期與美國對立的國家了。
我們還能得出一個結論,雖然之前與俄羅斯簽了戰略合作協議,但是伊朗在外交上依然有強烈的不安全感。俄羅斯是否能在美伊談判中扮演一個可靠的中間人,伊朗不願意打這個賭。
因為核協議的前景,和伊朗國運息息相關,絲毫馬虎不得。可問題在於,伊朗無法靠自己破局。
【伊朗對俄羅斯還是不太放心】
中國這時候送上請柬,邀請俄羅斯與伊朗兩國高層來北京一談,可謂是一場“及時雨”。
當年正是在中方斡旋下,伊朗與沙特順利復交,如果中方願意在伊核問題上發揮建設性作用,伊朗同樣樂見其成,也不用像防備俄羅斯那樣留個心眼。
此外,中方在北京主持中俄伊三邊會議,就是給國際社會的一個明確信號,就是不會坐視中東安全局勢進一步惡化。
現在美伊關係已經劍拔弩張,特朗普的極限施壓,不局限於經濟上的圍堵制裁,還包括火藥味濃厚的軍事威脅。一旦出現誤判,美國和伊朗都未必能剋制得住自己,這時候就需要第三方介入,提供政治外交緩衝,防止事態升級。
【俄羅斯想當美國和伊朗間的和事佬】
伊朗不希望一味妥協,導致自己被剝奪最基本的核能力,任由美國和以色列拿捏,後者則要一勞永逸地保證,伊朗從此無法在地區問題上對他們的戰略利益構成威脅。這是伊朗與美以更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並不局限於伊核協議。
當年簽署伊核協議,中俄同樣參與其中,但現在協議破裂,美國和伊朗的分歧是主要矛盾。解鈴還須繫鈴人,核協議能不能有所進展,伊朗的外部環境能不能得到改善,最後還要看伊朗政府能否在特朗普面前,為自己爭取到上桌談判的資格。
不過伊朗加強與中俄的協調,多少能讓自己在面對美國的時候,能更有底氣一些。只不過需要明確的是,中俄伊在北京舉行副部級會議,就伊核問題進行協調,體現的是中國積极參与全球治理,履行大國義務,並不是某些人以為的那樣,是所謂的“中俄伊大三角”在背後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