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2025年02月15日21:30:13 娛樂 3001

終於!在所有人的翹首以盼下——

截至2月13日,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總票房(含點映及預售)突破100億!成為中國電影歷史上首部票房破百億的電影。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隨着哪吒火爆全球,幕後導演餃子也徹底火了!

他的總票房成績,已經超越張藝謀的139.92億元,位列中國導演票房榜第三。

“我命由我不由天”——不僅僅是“魔童”哪吒的經典台詞,更像極了餃子的人生。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餃子本名楊宇,1980年出生在四川瀘州,父母都是普通的醫生。

他從小就想做漫畫家,但是因為現實所迫,才選擇了和父母一樣的專業——醫學。

後來在大三時,他偶然接觸到了動畫製作,才棄醫從藝,走上了動畫的道路。

非科班出身,又沒有強大的家庭背景,從默默無聞到如今的榮耀加身,他曾走過一段漫長又孤獨的路。

很多人都說,餃子既有天賦、又有熱愛,以及膽量,才能抓住機會,一舉逆襲。

但實際上,天賦也好,熱愛也罷,真正推動他不斷挑戰自我、創造奇蹟的力量,其實是他身上所爆發出的強大內驅力。

心理學和神經科學早就深入研究“如何讓孩子內驅力爆棚”,並給出了一個黃金配方:

  • 自主感:我能選擇我想做的事。

  • 多巴胺:這件事好玩,讓我興奮。

  • 勝任感:我能做得好這件事。

  • 聯結感:我能在一個充滿愛與支持的環境里做這件事。

回看餃子的成長經歷,我發現,他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為他的父母在這四點上,給了孩子最好的滋養。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自主感:

放手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

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講過這麼一個故事:

一對音樂家父母,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在二胡上有所成就,從小就逼兩個孩子每天長時間練習。

久而久之,兒子越來越抗拒拉二胡,直言這輩子都不想再碰它。

女兒雖然沒有放棄拉二胡,卻對父母產生了深深的仇恨,並與父母斷絕了來往。

很多父母都曾苦惱,為什麼我對孩子學習這麼上心,每天盯着他、催着他,孩子依舊不愛學習。

其實就是因為過度的外力介入,削弱了孩子的內在動機。

要知道,心理學上將人的行為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

而內在動機,又被闡釋為人的三個基本心理需求:即歸屬感、自主感和勝任感。

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主感。

只有孩子成為自己的主人,能夠自主決策,他的內驅力才能被激發出來。

餃子當初畢業於國內頂級學府華西醫科大學。

如果按部就班,他完全可以畢業後穿上白大褂,獲得體面且收入可觀的穩定工作。

可是畢業之後,他卻放棄熱門的醫學,一頭扎進動畫行業。

旁人冷嘲熱諷,父母卻選擇全力支持,給他買高配置電腦。

在廣告公司時,客戶要求的規範的廣告動畫與他的理想大相徑庭,他又毅然辭職,在家閉關,只為實現自己的一腔抱負。

在狹小昏暗的出租屋裡,他一連三年足不出戶,潛心搞創作。

那時父親已去世,母親繼續給予他最有力的支持。

終於,2009年,他的首部作品《打,打個大西瓜》橫空出世,一舉斬獲30多個國內外大獎。

正如教育家林格所說:

“教育者唯一要做的事情,是無條件保護甚至捍衛孩子的主動性,而不是控制他。”

一個孩子獲得的自主感越多,就越有投入這個領域的熱情。

父母唯有學會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才能讓他擁有不斷挑戰自我,突破自我的力量。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多巴胺:

鼓勵孩子追求自己的熱愛

研究表明,多巴胺作為一種神經傳導物,不僅能夠傳遞興奮的信息,還能激活大腦,讓大腦活躍起來。

對於孩子來說,多巴胺能讓他們感到快樂和滿足,全身心投入某項活動,體驗到一種忘我狀態。

想要維持多巴胺的分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發掘自己的興趣,在自己喜歡的領域發光發熱。

為什麼餃子能夠閉關多年持續創作,十年磨一劍,就是源於對動畫的熱愛。

小時候,他就迷上《聖鬥士》《火影忍者》和《七龍珠》,還畫得一手好畫。

從那時起,他幼小的心靈里就悄悄種下一顆漫畫家的夢想種子,後來,為了將來好就業,他選擇遵從父母的意願學醫。

可他心裡始終有一團未曾熄滅的火苗,在微弱地跳動。

直到大三那年,看到轉行的同學給他推薦的動畫軟件,他才明白自己對漫畫的熱情從未熄滅。

從那之後,他的熱愛被徹底點燃,內驅力如火山噴發般釋放,哪怕經歷了種種坎坷挫折,也從不言放棄。

一個孩子的興趣之火一旦被點燃,就會分泌源源不斷的多巴胺,迸發出驚人的意志力。

最近爆火的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之所以能帶領中國ai崛起,完全源於對“科技”的痴迷。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梁文鋒從小便對數學和計算機展現出濃厚的興趣。

初中時的他喜歡拆家電,單是一台 “飛躍牌” 收音機,他就前後拆裝了 37 次。

媽媽心疼得直跺腳,爸爸卻遞上螺絲刀,鼓勵他拆完再裝回去。

哪怕把電視機拆壞了,爸爸也不責怪,只是問他:“下次怎麼避免?”

梁文峰高中想轉攻計算機,父親也只是問:“你準備好為興趣熬夜了嗎?”

得到肯定答覆後就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在父母的鼓勵和支持下,他全身心投入計算機的領域,不斷挑戰技術無人區。

正如他的父親所說:“教育不是雕刻玉石,而是喚醒種子。”

父母要多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天賦和興趣,活在自己人生的軌道上。

如此,才會激發大腦持續、穩定地釋放多巴胺,獲得長久的快樂。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聯結感:

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與支持

《哪吒之魔童鬧海》里有這樣一幕:

在天元鼎中,哪吒被無量仙翁下了穿心咒,全身布滿尖刺。

然而,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母親殷夫人全然不顧被尖刺扎得鮮血淋漓,緊緊抱住了兒子,溫柔而堅定地告訴他:

“娘不能陪伴你長大了,今後的路,你要自己走。”

“和你度過的每一天,娘都很開心,娘從沒在乎過,你是仙是魔,娘只知道,你是娘的兒。”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就這樣,殷夫人保全了哪吒,自己卻一點點灰飛煙滅。

這一幕看得我瞬間淚流滿面。

要知道,哪吒生來就是魔童,性格暴戾,行事叛逆,深受爭議和欺凌。

可在他的成長中,來自父母的接納和愛始終伴隨他左右。

當眾人都說哪吒是妖,必須要死時,是李靖夫婦毅然站在他身前,跪下為他說情;

當哪吒因為力量驚人,無人陪他踢毽子時,是母親哪怕被一次次踢進牆裡,還忍痛鼓勵哪吒踢得好,陪伴在他左右。

正是因為父母無條件的愛的接納,哪吒這一路才能不斷打破偏見,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幸運的是,在現實中,餃子也擁有父母同樣無條件的愛。

他曾真摯地說過:

感謝我的父母,他們是世界上最好的父母。

沒有他們的開明豁達,我不可能輕易轉行;

沒有父母的無私支持,我不可能不放下夢想,為五斗米折腰;

沒有母親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料,我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短片製作中。

餃子當初辭職回家時,父親因病去世,兩人全靠媽媽1000元的退休金養活:

其中700元還房貸,200元買葯,剩下的就買菜市場的特價菜。

為了省錢,媽媽還用菜市場砍價省下的50元,給他買了二手的《動畫師生存手冊》。

無論何時,餃子媽媽都沒有要求他一定要做出怎樣的成績,更沒有給過他壓力。

而是給他全力支持:“想清楚了就去做,大不了我養你一陣子。”

媽媽全心全意的愛,給他注入了足夠的心理能量,陪伴他走過了那段最難熬的日子。

那些跟父母建立聯結感的孩子,內心會有無盡的力量,會更加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因為他們知道,任何時候父母都會在身後支持和鼓勵自己。

他們會有足夠的底氣去面對人生的風雨和考驗,有足夠的勇氣追逐心中的夢想。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勝任感:

給孩子鼓勵和肯定

讓孩子相信自己,勇往直前

勝任感,即感到自己可以勝任,是一種“我可以做到”的內在感覺。

它更像是一種信念,給予孩子信心,驅使孩子主動挑戰各種各樣的活動。

餃子在家閉關的三年里,母子二人生活極度拮据,他的作品更是前路難測。

但他的母親從來不問“什麼時候能賺錢”,只關心“今天動畫渲染順利嗎?”

她還告訴餃子“動畫和抓藥一樣,火候到了才能出療效。”

拍《哪吒》時資金鏈斷裂,餃子要一人兼任導演、編劇、美術設計三職,每天工作16小時以上。

支撐他的不僅是堅定的信念,更是母親那句:“只要不放棄,作品會自己找到出路。”

來自母親的鼓勵和正面反饋,給了他自信心,從而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

如果一個人的勝任感足夠多,他就更加具有抗挫折的能力,能夠堅持不懈。

很多人都知道冬奧滑雪冠軍蘇翊鳴的閃耀,卻不知道他成名背後,經歷的無數次的摔倒。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他剛進入國家集訓隊時,右腿骨就意外受傷,有半年的時間都不能訓練,只能坐在輪椅上。

當時的他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幾欲放棄。

於是父母便想了一個辦法:

邀請兒子曾經的同學來家裡做客,還鼓勵他和同學們一起去雪場,讓他指導同學們如何起跳,哪些問題需要糾正……

在“同學誇誇團”的簇擁下,蘇翊鳴重新找回了信心。

爸媽還帶着他一起觀看偶像肖恩·懷特的比賽視頻——

那是平昌冬奧會上,肖恩·懷特傷愈回歸,最後一跳勇奪冠軍,看得他熱血沸騰。

爸爸說:“你不必羨慕別人,你的時代一定會到來的!”

就這樣,父母的鼓勵讓支持蘇翊鳴扛過低谷,最終釋放出了自己的全部能量。

勝任感是孩子心中的一束光,它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用愛和鼓勵澆灌。

當孩子內心堅定“我能行”時,未來的某天,他終會在屬於自己的春天綻放。

《哪吒2》票房破100億,餃子導演家庭背景曝光,才知什麼是內驅力 - 天天要聞

聽過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人問智者:“世界上那麼多孩子,為什麼能獲得成功和幸福的卻寥寥無幾?”

上帝說:“因為很多孩子身上的翅膀都被剪掉了。”

這個世界從來不缺少天才,而是缺少締造天才的父母。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會拿着鞭子追着趕着孩子,而是幫孩子找到自願前進的力量。

當孩子的內在動力被點燃時,他的內心就是豐盈的、熱烈的、充滿着勃勃生機的。

願每個孩子,都能夢飛山林、心馳原野,到達自己想去的地方。

點個贊吧,與各位父母共勉。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