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抖音平台發布公告,無限期封禁張蘭、汪小菲及其關聯賬號,理由是“利用逝者惡意炒作營銷”“屢次發布不實信息”。隨後,微博平台也關閉了張蘭賬號的直播功能。此消息一出,網友們紛紛叫好,這場無底線的流量狂歡,終於在公眾的聲討與平台的鐵腕下畫上句點。

此次封號事件的導火索,是張蘭與汪小菲團隊在大S(徐熙媛)去世後的一系列惡意炒作行為。從編造“汪小菲包機送骨灰”的謠言,到將私人悲劇當作帶貨工具,他們的所作所為嚴重突破道德底線,給逝者及其家屬帶來了二次傷害。
回顧張蘭和汪小菲的直播歷程,走到今天這一步並非偶然。長期以來,他們的團隊熱衷於在直播的灰色地帶“撈金”,把“蹭熱點”“造話題”當成主要生財之道。模仿具俊曄打碟、調侃大S婚姻、借“床墊事件”賣貨,一次次用博眼球的方式吸引流量。面對多次違規處罰,他們不僅沒有收斂,反而變本加厲地挑釁公序良俗,這種“罰而不改”的傲慢態度,最終讓平台“痛下殺手”。

張蘭直播賬號被封,不只是一場流量鬧劇的終結,更是對毒流量零容忍的體現。她的直播間長期充斥着博眼球的言論和爭議行為,從爆料家庭隱私到攻擊他人,再到售賣爭議產品,已然成為個人情緒宣洩和博取關注的舞台。若任由這類造假之風蔓延,網絡上勢必會出現更多“流量小丑”。嚴厲打擊“張蘭式”人造熱點,既是維護網絡信息真實性,也是守護社會的理性與文明。
這一事件也從娛樂話題上升為公共話題。當前,直播行業亂象叢生,不少主播為追求流量不擇手段,虛假宣傳、低俗炒作、售賣假貨等問題屢見不鮮。如何讓流量算法向善?怎樣遏制網紅的嘩眾取寵?受眾又該如何遠離無聊圍觀?這些問題關乎輿論場生態,需要各方以更堅定的決心和有力的行動,壓縮不良流量生意的生存空間,共同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逝者已逝,生者當警醒。只有秉持良知,讓流量回歸理性,才能書寫網絡世界的美好未來。(魏曉敏 張潔茹)
特別聲明:本文經上觀新聞客戶端的“上觀號”入駐單位授權發布,僅代表該入駐單位觀點,“上觀新聞”僅為信息發布平台,如您認為發布內容侵犯您的相關權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