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2025年02月04日22:30:22 娛樂 3082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農曆乙巳蛇年新春,微紀錄片《“蛇”我其誰》在總台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今天收官。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蛇年說蛇,每集5分鐘、共7集的《“蛇”我其誰》,以不被定義的講述形態,講述了不被定義的蛇的故事。


“蛇”我其誰?我,不應被定義;我,可以是傳奇。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蛇”我其誰》細說蛇的故事,卻並不試圖定義蛇。


片中,氣質複雜的蛇寶,是蛇本身,又何嘗不是我們對世間各種刻板印象的突破?


蛇頂着“爬行動物”的稱號,卻偏偏無足。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明明無足,卻能上得了高山、下得了深淵,更以“蛇行千里”的勁頭征服世間“全地形”。


《“蛇”我其誰》一開篇,就從“畫蛇添足”的笑談中,引出無足蛇寶的倔強,和它不願被定義的“蛇生”。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不被定義,難有關鍵詞,蛇寶何以入選祖先留下的十二生肖大名單?雖然此中答案並不確定,卻讓人想起片中一個有趣的故事。


早期先民所居之處常有蛇。先民相遇互致問候,總問:“無它乎?”根據《說文解字》的描述,“它”這個字很像蛇。所以先民這句日常問候語的大意是:您被蛇咬了嗎?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從不被蛇咬的祝願,到將蛇入選十二生肖,開啟每十二年的陪伴,我們文化的豁達、包容,成就了如蛇寶般諸多“不應被定義”的傳奇。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或許,每一次輪迴中蛇寶的亮相,都是祖先留給我們再次審視“不應被定義”的契機。


“蛇”我其誰?蛇行千里,生命的向前,本無定式。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蛇”我其誰》對蛇寶的講述,採用了不被定義的形態。


該片以亦莊亦諧的語態,在億萬年間、東西方文化碰撞中、仙家與紅塵的交織里,認真而調侃地說著各色蛇寶的故事。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每集5分鐘,雖說已是紀錄片的微體量,但顯然並不是《“蛇”我其誰》探索故事講述的最小有效單位。


該片將古往今來、天南海北的蛇寶故事,按照“微話題”,拆分成簡短的時間片段來呈現。


從寥寥數語到一兩分鐘,《“蛇”我其誰》一本正經地笑談一個個話題。


隨着話題陸續亮相的蛇寶,質地各異,有實拍的、有剪紙的、有黏土動畫的、有漫畫的……既然蛇寶的蛇生都不被定義了,蛇寶故事的講述方式為什麼要被框定呢?


不應被定義,這種“無招勝有招”,需要對規律更深的認識,對創新更大的渴望。







在新春佳節播出的《“蛇”我其誰》,面對觀眾因走親訪友而更為碎片化的時間,面對家人團聚對合家歡話題的更大訴求,面對大家對吉祥如意的新春內容的觀看預期……


於是,在《“蛇”我其誰》中,無足蛇寶蛇行千里的故事,被巧妙轉化為“蛇為啥會把四肢進化沒了”的蛇年新春話題。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一個深邃主題的打開方式,舉重若輕、妙趣橫生。該話題在播出後很快登頂微博熱搜第一。


忙着過年的蛇寶的“人間親朋”,就此談得熱火朝天。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蛇”我其誰》是總台央視紀錄頻道(cctv—9)“微9”送給蛇年的新春禮物。


“微9”本就是創新的產物。


創辦於2018年的紀錄頻道“微9”,時長5分鐘,主打“微紀錄,短視頻”,致力於對紀錄片融媒體形態的不斷開拓。


2018年新年,在“微9”首播的《如果國寶會說話》,以不被定義的全新視角,一舉創新了歷史文化類紀錄片的講述方式,有效探索了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方式。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字”從遇見你》《來龍去脈》《“蛇”我其誰》,這些年一系列的“微9”作品,延續着“微9”的創新基因。


不應被定義的創新,看似無拘無束,實則是對見識、勇氣、創造力的綜合考量。


蛇行千里,是蛇寶勇於探索遠方的堅持,也是紀錄片工作者勇於創新的堅持。


感謝蛇寶願去擁抱不被定義的“蛇生”,它贏得了入列十二生肖的尊敬。


很高興能在“微9”看到不被定義的《“蛇”我其誰》,它贏得了眾多蛇寶“人間親朋”的點贊。


這也應是我們每個人的狀態。


“蛇”我其誰?


我,不應被定義;


我,可以是傳奇。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評論員 顧曉燕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更多精彩央視劇評點擊

央視劇評|《“蛇”我其誰》:不應被定義的“我” - 天天要聞

總監製丨梁   紅 夏曉輝

監 制丨楊春果 趙穎新

主 編丨楊   珺

責 編丨唐   陟 

娛樂分類資訊推薦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 天天要聞

不管你多節儉,這6類東西該扔就扔吧

過期藥品與保健品:家中的小藥箱往往是容易被忽視的地方,一些過期的藥品和保健品不僅失去了原有的效用,還可能產生有害物質,誤服將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大掃除時,務必檢查並清理這些過期物品,確保家庭用藥安全。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 天天要聞

李曉旭:在《織造府》塑造從未有過的賈寶玉

“上海觀眾以包容態度看待新編劇目,《織造府》演出現場的熱烈感覺撲面而來。”4月11日、12日,南京市越劇團團長,梅花獎、白玉蘭獎得主李曉旭攜新劇《織造府》登陸上海東方藝術中心,她分飾曹雪芹、賈寶玉兩角,帶領一群年輕演員展示不一樣的《紅樓夢》故事。《織造府》作為畢派小生,李曉旭對上海充滿感情,“我是畢春芳...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 天天要聞

(文化中國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中新社合肥4月13日電 題:傳統曲藝混搭相聲“圈粉”年輕人 作者 傅天騁 黃梅戲遇上相聲曲藝,歷史人物“穿越”舞台,安徽方言化身“爆梗”——在安徽合肥一家相聲館裡,每天都上演着傳統曲藝與青春潮流的奇妙碰撞。劇場創始人薛培森透露,自推出“新派皖韻相聲”以來,“95後”至“00後”觀眾佔比突破80%,百餘座位周周爆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