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2474期 】
1月29日大年初一,首部國產核潛艇題材特戰大片《蛟龍行動》在北京航天城點映,並舉辦主創見面會。走出影院,我不由感慨:實在太燃了,我們的大國重器“核潛艇”首登熒屏,“好大的膽”!
一、大國重器,夠大膽!
作為2018年春節檔票房冠軍,現代軍事戰爭片《紅海行動》的續作,《蛟龍行動》講述了在未來某日,中國海軍最新型核潛艇“龍鯨號”和蛟龍小隊協同作戰,與境外敵對勢力(一艘超級潛艇)展開殊死較量,保衛家園和世界和平的故事。國產的“核潛艇”首登熒幕,敢於亮劍,絕對大膽!神秘而危險四伏的海底世界、隱秘而堅韌頑強的潛艇兵,潛艇電影一直為觀眾所着迷。更何況這次是核潛艇,而且還是中國海軍核潛艇!敢拍大國重器核潛艇,夠大膽!

中國潛艇,國之利器。保密、鮮有公開亮相,中國人民解放軍核潛艇部隊更是“密”中之“密”。現實里,觀眾想看中國核潛艇實物,青島海軍博物館的中國首艘核潛艇“長征一號”絕對是不二之選。如果想看未來版的中國核潛艇,一睹核潛艇特戰隊的風采,那今年的春節檔電影《蛟龍行動》,絕對滿足需求。
二、快准狠,提心弔膽!
《蛟龍行動》一開場就讓人膽戰心驚!一群境外僱傭兵悄無聲息佔領鑽井平台,蛟龍小隊身負飛行背包迅速出擊,解救人質。槍戰如驚濤拍岸,洶湧澎湃,衝擊着我的視覺神經,更引爆了航天禮堂影院全場——入場偶現嘈雜,四下立時無聲。從鑽井平台一直到激戰到海底火山帶,潛艇被幕後敵手引爆的火山引起的衝擊波直接干倒在深海山脈上,“蛟龍”團隊生命未卜,“蛟龍行動”四個大字赫然打在銀幕上。足足18分鐘的開場超燃熱戰讓我腎上腺素飆升,“蛟龍行動”四個字的出現是直接打斷,前一秒正為主角團的生死提心弔膽,轉頭就給你送上“文戲抒情”。《蛟龍行動》真的吊足人胃口,夠狠!
作為一部國產軍事片,《蛟龍行動》運用開頭即高潮的拍法,看似兵行險招,實則“手段”老辣。它準確抓住了戰爭片的技術層面,那就是快節奏。從題材選定,主創陣容和場景搭建、軍事術語運用的專業“硬核”,到人物形象刻畫、劇情武戲與文戲的剪輯,再到中國軍隊敢戰方能止戰、維護國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主題升華呈現,《蛟龍行動》更準確地抓住了主旋律,與時代同頻,做到了“快准狠”,堪稱現象級大片。
三、潛艇兵,一身虎膽!
電影是關於人的藝術。該片是一部群像電影,無論是前作《紅海行動》中的“初代蛟龍”徐宏(杜江 飾)、佟莉(蔣璐霞 飾)和狙擊手羅星(王彥霖 飾),還是龍鯨號艇長趙啟航(張涵予 飾)、副艇長周培林(李晨 飾)、蛟龍隊長孟闖(黃軒 飾)、突擊手韓驍(於適 飾),抑或聲吶兵曹弘浪(王俊凱 飾)、突擊手“釘子”丁思凱(李九霄 飾)……中國潛艇兵的群像刻畫細膩突出。《蛟龍行動》能在如此快節奏的電影敘述里將多個人物勾勒得稜角分明,在今年瘋狂“內卷”的春節檔里,着實使人眼前一亮。孟闖的卓越領導力、韓驍的驍勇善戰、徐宏的英勇無畏、周培林的深海作業請戰、羅星被貫穿脊柱的傷疤特寫、佟莉犧牲時吃糖的推鏡頭、釘子的“好得很!”……群像畫簡直逼真,每一個人物都彷彿有血有肉真實存在一般,閉上眼回想,就能清晰地閃現着他們一幕幕戰鬥的畫面,他們的音容笑貌。

電影同時也是關於文化的一場光影傳遞。影片中,在龍鯨號險些艇毀人亡的至暗時刻,戰士們士氣低落。當《中國海軍核潛艇》從艇長趙啟航的口琴吹奏而出時,戰士們一聲聲高喊“我是潛艇兵!”,震撼人心。龍鯨號全體官兵擰成一股繩,英勇頑強,捨生忘死,迎難而上。這就是團結的力量,這就是“核潛艇精神”。

目前,《蛟龍行動》正在熱映中。從網絡影評看,“春節檔最猛硬菜”“首映口碑爆表”“定義潛艇電影新標準”等等,對《蛟龍行動》的讚譽不絕於耳。作為中國核潛艇題材電影的開山之作,該片團隊七年磨一劍,更是獲得新華網好評“《蛟龍行動》三重‘真’:真硬核、真熱血、真感動”,足見該片不差。“中國核潛艇大銀幕首秀,蛟龍深海作戰護我海疆。”這樣的好電影,開年很提氣!

劉心繼,我們的太空創新實踐中心編輯。
